
8月11日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场论坛
数据驱动赋能工业具身智能活动举行
活动由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区科委
北京石景山科技创新集团
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主办
汇聚高校学者、企业领袖及科研专家
分享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
的产业化路径与实践案例

会上,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于杰在致辞中提到,石景山区正积极搭建产业协同平台,将建设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聚焦线下零售等十大应用场景,打通机器人从训练到应用的实时转化验证路径。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在致辞中强调机器人的发展重在大脑,未来希望联合更多企业加速通智大脑与具身智能融合,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前沿洞见
解码核心技术路径

图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治军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治军在《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创新与实现》报告中,介绍了团队insightOS智能操作系统的创新架构与原生能力,为下一代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开辟新路径。

图 |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夏文华作报告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夏文华在《从数字AI走向物理AI》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正从感知理解迈向智能决策与具身行动的深度融合,并以北武院在具身智能方向的探索实践,为工业具身智能数据落地提供新思路。

图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穆尧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穆尧在《生成式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大规模高质量数据合成》报告中介绍RoboTwin2.0开源平台,该平台构建“仿真-合成-训练-迁移”闭环数据引擎,为学界工业界提供可扩展合成数据基础设施。

图 | 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王超群作报告
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王超群在《机器人具身感知与导航》报告中,分享在环境模型数字化富信息表达、感知-探索行为框架等方面突破,提升机器人长期自主导航能力。

图 | 智在无界具身大模型研发负责人郑思鹏作报告
智在无界具身大模型研发负责人郑思鹏在《从大规模人类视频中进行VLA预训练》报告中提到,VLA具身操作大模型面临真实场景数据不足的问题,并给出从人类操作数据中学习VLA训练的新思路。

图 | 乐聚机器人合伙人、算法总监何治成作报告
乐聚机器人合伙人、算法总监何治成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化探索》报告中,从夸父机器人“大脑-小脑-本体”技术融合,到“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再到具身智能训练场的建设,为行业呈现了乐聚技术落地的清晰路径。
圆桌论道
共话工业具身落地

图 | 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环节以“工业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与实践”为主题,邀请乐聚机器人CEO常琳,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曹蕾,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赵东,大连豪森智能研究院院长黎炯,围绕应用落地、现实挑战、技术路径、未来畅想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曹蕾
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工厂里,我们希望它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智慧能力的人类队友。在产业起步阶段,需要各方加强协同,让机器人在学中干、干中学,持续培养它的能力。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赵东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能够让我们国家的工业制造领域再上一个大台阶。未来机器人的群体协作能力很重要,需要提供可以通信、互联、感知的网络环境。
大连豪森智能研究院院长黎炯
工业具身智能我认为有三道坡:第一个是本体,要强身健骨;第二个是数据,要打通任督二脉,第三个是智能化,要建立完善的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