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卡诺普总裁朱路生表示:“这两款工业具身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优势,便是基于工业领域的落地数据与高保真训练场,高度适配工厂真实产线,具备在工业场景的泛化性、可复制性。”
高工机器人通过调研了解到,卡诺普本次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品,从立项研发到面世花费半年时间,产品继承了卡诺普工业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特点,同时还融合了在焊接、搬运、打磨、装配等领域的工艺经验。
面对席卷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具身智能浪潮,卡诺普表示,其已经确立了清晰的战略布局,聚焦在专用智能工业机器人+AI复合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打造业界首个工业智能体系列。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创新迸发,都是硬核科技实力较量的竞技场。
就两款产品来看,“灵烁”系列工业具身机器人, 定位是面向未来的柔性化、智能化“车间主任”,可以与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参与如基础装配、零部件搬运、精密加工、产品检验、工件打磨、设备维护等任务,替代在高温、强弧光、高粉尘等恶劣工作环境下的人力劳动。
“灵烁”系列由轮式底盘+双臂组成,采用大负载立柱式升降设计,总高度可在1.5米~1.66米之间调节,体重85公斤,双臂采取了仿人化设计,双臂臂展长度达到1.89m,单臂额定负载为3kg,机身具备21个自由度(不含灵巧手),每只手臂搭载了有11个运动关节、6个主动自由度的灵巧手,躯体和手指均可灵活旋转运动。

“灵烁”系列应用在产线装配
在感知和决策层面,“灵烁”有一颗275TOPS高算力的“大脑”,在头部、腰部、背部搭载了多个双目视觉相机,覆盖了前后、远近多个视场,能够精准判定标的物的位置和姿态,通过搭载大模型和多维感知数据实时感知交互,显著增强在复杂动态环境的适应性,释放人机协作的新潜力。
作为工厂的实干派,底盘式下肢设计为“灵烁”提供了自主导航避障的能力和工作效率,“灵烁”的AMR自主导航底盘具备10°的爬坡能力,可以轻松越过18mm高、35mm长的坎,平均运行速度为1m/s,长达8小时的动力续航,确保生产作业班次有序开展。

“灵烁”系列在工业、商业等多种场景应用
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追求极致的高节拍、高精度,工业具身机器人则要在工业高精需求和灵巧操作上达到平衡。
“灵烁”双臂采用了集成零背隙谐波减速机的一体化关节模组,双编码器分辨率达到24位,具备工业级高精度定位能力,加上关节扭矩传感器和末端搭载的六维力传感器,实现柔顺力控和实时阻抗功能,配合12自由度的灵巧手,能够安全可靠地独立或协同完成搬运、分拣、装配、打磨、质检等精密工作,真正实现创新技术的以人为本、增质提效。

如果说“灵烁”系列是可以在工厂承担多种复杂工艺的得力干将,那AI复合机器人“灵讯”系列则是产线工艺衔接关键环节的协同专家。
“灵讯”系列采取AGV+协作机械臂+末端夹爪+腕部视觉+全局视觉的复合设计,可以快速切换末端执行器,完成在工艺转换节点、高频重复工站场景的智能衔接,如焊接精密加工、来料分拣、工装夹具上下料等。

在工业场景,产线中的功能型任务要求具身机器人既具备单机闭环作业能力,又能实现群体协同作业。朱路生表示:“当企业在产线部署了具备自闭环能力的超级智能体后,这些智能体之间可以进行多工种协作,实现全链路运营闭环与全流程自动化。”
以焊接精密加工场景为例,AI视觉和焊接大模型赋予了“灵讯”应对各种复杂焊接工作的能力。通过AI视觉辨别,“灵讯”可以自主识别焊件的类别、工件位置和姿态,完成焊件的抓取和摆放,还可以联动指挥同工位的焊接协作机器人进行焊接。
在智能决策、执行层面,“灵讯”系列搭载了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基于卡诺普庞大的焊接专家库、图文视频数据库等信息,通过对焊接理论工艺的深度学习和数据训练,可以掌握焊缝识别、工件状态识别、焊接姿态动态调整、手臂焊接动作调整、焊机参数(速度、电流、角度等)自动调整,在焊接后还可以进行焊缝质量检测,对焊接成品进行抓取堆放。
面对复杂多样的工艺数据,高效高质的数据采集、标注、训练也是一大难点,在训练过程中,“灵讯”系列采用了VR遥操示教和虚拟强化学习,经过微调优化后部署到机器终端,极大程度缩减了训练时间,让机器人的动作流畅灵活。
卡诺普表示,“灵讯”系列的目标,是打通工厂具身智能应用的“最后10米”,打破传统智能工厂高应用成本的壁垒,极大地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低成本、柔性化智能工厂的实现。
正是因为在产线工艺转换衔接中的关键作用,“灵讯”系列的落地应用,将有效调整机器人在工厂中的合理布局,实现整体生产的降本增效,是当前轻量化产线升级的最优解决方案之一。

据了解,在本次具身智能两大新品正式发布前,卡诺普已在焊接、打磨、分拣多个工厂落地多模态工业具身机器人解决方案,并致力于提供更加多元场景、多融合技术的工业具身智能创新方案,举起中国工业具身机器人先锋大旗,打造未来智造新范式。
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厂打工”标杆项目真正落地,卡诺普有何底气?
早在2012年,卡诺普以机器人控制器业务切入工业机器人行业,掌握了以“脑”为核心的控制技术,并相继在焊接、打磨、码垛、搬运等机器人本体领域市场化布局,目前已有60余款工业机器人产品,覆盖了3-360kg的大中小负载,实现四六轴多关节、SCARA、协作机器人等品类全覆盖。

卡诺普全品类产品布局
在过去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过程中,卡诺普积累了包括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机器人工艺软件、算法、云平台等领域的底层代码能力,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相关控制技术和算法的研发打下了深厚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具身大模型企业或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企业更理解真实工业场景的工艺需求,同时具备跨行业收集机器人数据的优势,有机会将一些精细化操作能力抽象出来,用作特定场景下的小模型训练。
卡诺普依托其在焊接、搬运、打磨等场景中机器人工艺的优势,沉淀并持续优化VLA大模型、垂直场景小模型等AI能力,实现工业场景“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路自动化。
卡诺普判断,未来工业场景中,工业机器人依然是规模化、固定化工作场景的最佳劳动力,而AI赋能下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有望将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作业的泛化和通用能力发挥到极致,形成强大的工业智能体泛化组合。
通过工业智能体的泛化组合,从工厂产线人机协作“最后100米”的智能协同调度,到高频作业工站中最后1mm的精巧加工,具身智能让工业场景的智能进化更加具象,让高效作业的组合方案选择更加自由。
而作为工业具身的先锋和破壁者,卡诺普将坚持寻找产线全链路智能和效率的最优解,推动未来智造方式变革,让好用的工业具身机器人更快、更广泛地落地千行百业。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