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技术+物理 AI:机器人能否攻破最后一道壁垒?

具身智能大讲堂 2025-08-12 18:06
资讯配图

欢迎关注具身智能大讲堂

资讯配图

从深度学习的初步探索到代理式 AI 的成熟应用,从虚拟信息世界的深耕到物理现实世界的突破,机器人技术正以 “物理 AI” 为核心驱动力,开启通用化、规模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资讯配图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NVIDIA Omniverse和仿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围绕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展开探讨。


1► 从“感知”到“行动”:机器人如何读懂物理世界?


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本质上是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能力不断突破的过程。2012 年深度学习技术的爆发性突破,为机器人装上了 “眼睛” 和 “耳朵”,神经网络的诞生让机器首次具备了类似人类的感知能力 —— 从识别物体、零部件到将语音转化为文字,感知 AI 的发展推动机器人从工业流水线走向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资讯配图


随后,扩散模型释放了神经网络的创造力,Transformer 架构则打破了数据格式的限制,让 AI 能够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并实现跨语言交流。这一系列突破推动机器人技术迈入 “代理式 AI(Agentic AI)” 时代:如今的智能系统不仅能感知环境,更能整合现实场景、网络信息和数字数据等多重上下文,通过分析推理规划行动并自主执行任务。就像人类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一样,机器人正逐渐成为物理世界中自然运作的 “智能代理”。


2► 物理世界藏着机器人的下一个蓝海


长期以来,人工智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信息领域 —— 处理 0 和 1 构成的数字内容,其全球市场规模约为万亿美元级别。但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 “原子世界”—— 涵盖交通、制造、物流、医疗、制药等实体领域 —— 蕴藏着数百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这正是机器人技术下一站的价值蓝海。


资讯配图


过去几十年,算力提升极大推动了信息领域的生产力革命,但人类与物理世界的互动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工厂的核心运作模式与十年前相比差异甚微。而物理 AI 驱动的智能机器人,正打破这一僵局。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与物理世界深度连接,机器人有望重塑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这种跨越数字与物理边界的技术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契机,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 物理AI如何重构机器人的“认知体系”


物理 AI 的核心,是让机器具备理解物理世界规律的 “认知能力”。这种基于物理规律知识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解读环境感知数据、预测物理系统动态、规划并执行精准动作,最终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有效控制。感知、规划、执行 —— 机器人的三大核心功能,都建立在物理 AI 的技术基座之上。


资讯配图


为了攻克物理 AI 的技术难关,仿真技术成为关键突破口。现实世界中,海量数据的获取成本极高,尤其是罕见场景(如自动驾驶中的突发状况)的数据更是难以收集。通过 Omniverse 仿真框架和 Cosmos 世界基础模型构建的仿真系统,能够生成高度逼真的合成数据:预测模型可生成长达 30 秒的环境动态视频,转型模型能适配不同场景变量,分析模型则能以类人类思维理解物理交互。这种 “数字孪生” 式的训练环境,让机器人在实际部署前就能完成海量场景的训练,大幅降低了现实应用中的风险。


资讯配图


以 NVIDIA Isaac 平台为例,其整合的预训练基础模型、合成数据生成工具和仿真框架,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从感知到行动的全流程训练方案。今年发布的开源模型 GR00T N1,已能在复杂环境中做出优化决策,数据吞吐量较上一代提升 10 倍,实现了实时处理的技术突破。


4► 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革命的关键土壤


过去十年,中国在生成式 AI、隐性模型等领域积累了深厚技术储备,对替代 “脏活累活” 的机器人需求明确而迫切。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计算机科学与 AI 专业顶尖毕业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资讯配图


与专注数字领域的技术不同,物理世界的机器人需要兼顾经济性、稳定性与高效性。中国在电子电气领域的技术积累,使其能够打造出性价比优异的机器人硬件,这种将技术转化为实用产品的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中国不仅具备机器人量产能力,更拥有快速部署和迭代优化的产业生态。通过在实际场景中部署机器人并收集反馈数据,企业能够持续优化产品性能。这种 “实践 - 数据 - 迭代” 的闭环,正是机器人技术快速成熟的必要条件。


资讯配图


目前,天工 2.0、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及阿里云仿真平台等,已在应用物理 AI 与仿真技术推动产品创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市场,将成为具身智能技术落地的“试验场”与“应用高地”。当物理 AI 让机器人真正理解世界,人类与机器共存共生的未来,已不再遥远。




  END 




科技热点


1.仅重18克的被动伸缩扑翼机器人

2.全球首例 SoftFoot Pro仿生脚原型

3.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全新分层框架曝光

4.受螳螂视觉启发的立体人工复眼技术


大咖观点


1.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 产业大佬们怎么说?

2.人形机器人是继PC、手机之后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

3.傅利叶智能顾捷分享人形机器人探索历程

4.上交大高峰:人形与多足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分析


热点评论


1.A++++轮 融资超10亿 估值超70亿的具身智能公司

2.地球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来了

3.英伟达大会发布人形机器人开发工具

4.宇树Unitree B2对战波士顿动力Spot


新品速递


1.GTC 2024 黄仁勋发布王炸技术

2.傅利叶GR-1通用人形机器人表演架子鼓视频

3.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1

4.地表最强Figure 02发布!算力提升3倍!


资讯配图

微信号|具身智能大讲堂

专注AI具身智能产业前沿话题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具身智能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添加微信号(19016903753)具身智能大讲堂客服 备注“具身茶谈”可进入交流群。


兼职作者&投稿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添加微信:具身智能大讲堂客服(19016903753,手机与微信号相同)。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机器人
more
付费升级 AI 前必看!4 个灵魂拷问,让你别花冤枉钱
腾讯启动「AI产培生」校招专项,暗藏了哪些信号?
全球重注医疗AI的关键时刻,百川智能丢下“重磅炸弹”
AI全国榜单爆冷,全网吃瓜大狂欢!这家黑马竟靠DeepSeek杀进全国TOP 2
WAIC顶会AI青年思辨|创新World Cafe形式,6大思辨直击大模型中场核心命题
快讯|京东重磅宣布:投入超100亿元;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研制成功;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发布等
马斯克:特斯拉将精简AI芯片设计工作
【教育】AI赋能教育: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
别再空谈“模型即产品”了,AI 已经把产品经理逼到了悬崖边
OpenAI被曝作弊操纵跑分,74.9% vs 74.5%,GPT-5险胜Claude全靠少考23题?网友:玩不起就别玩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