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西安市政府官网正式发布《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这份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文件明确将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
根据方案,西安将围绕低空经济和无人机等产业方向布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创新生态体系。

陕西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建设集模式创新、技术攻关、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中心,促进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的适配对接,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其中明确,结合西安市现代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大飞机、商用车、光伏、半导体及光子、能源(油气)、输配电、乘用车与智能网联、生物医药、新材料、低空经济和无人机、空天动力、人工智能、XR等产业方向布局建设。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建设共性平台,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为进一步加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就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群为依托,以科教资源为支撑,支持建设集模式创新、技术攻关、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中心,促进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的适配对接,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孵化一批科创型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功能定位
产业创新中心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运行模式,是整合联合行业内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是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科技企业投资孵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三、重点领域
结合西安市现代产业发展实际,我市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大飞机、商用车、光伏、半导体及光子、能源(油气)、输配电、乘用车与智能网联、生物医药、新材料、低空经济和无人机、空天动力、人工智能、XR等产业方向布局建设。
四、建设任务
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建设共性平台,提供公共服务,开展产品试制和标准创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深化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科技金融等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五、组建方式
产业创新中心由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数据局结合产业集群和培育方向,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组建;或由龙头企业会同相关创新主体申请建设。
建设单位应提交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明确组织方式、任务目标、运行机制、实施计划等。建设方案通过评审论证后,由牵头单位负责组建。产业创新中心按产业领域命名为“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
六、管理方式
(一)产业创新中心由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共同管理。
(二)产业创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公司负责制。理事会由牵头单位、共建单位代表共同组成,负责统筹发展战略、研究重大事项、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
(三)产业创新中心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当年度重点工作、实施路径、建设项目和绩效目标等内容,经管理部门审定后落实执行。
(四)产业创新中心紧扣产业(链)能力提升,凝练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企业孵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项目,经管理部门评审论证后组织实施。
(五)产业创新中心实行动态管理,由管理部门按年度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支持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七、保障措施
(一)组建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财政局等市级相关部门,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国有平台公司等组成的工作专班,一体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科技局局长兼任。
(二)加强市区联动,各相关区县、开发区要对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提供要素保障和服务支持。
(三)管理部门及时总结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及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效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几乎在同一时间,西咸新区传来喜讯——获批109平方公里、真高3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使用权。这片空域东起沣河沿岸,西至西部科技创新港西侧,基本覆盖沣西新城所有适飞区域。
空域资源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最新获批的109平方公里低空空域,是目前西咸新区范围内获批整体范围最大、高度最高的低空飞行空域。这片空域覆盖城区、村镇、景区、农田、河道等多样化场景,为飞行企业开展研发试制、检测验证、试验飞行等业务提供了理想场所。
沣西新城已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坚持“空域+产业+服务”三向发力,构建了完善的飞行安全保障体系与产业生态体系。这里已集聚无人机产业链企业50多家,初步形成“基础研究—研发制造—行业应用—服务保障”全生态闭环。
今年5月,西安市已出台《加强网云算数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6年)》,其中专门规划了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根据规划,西咸新区作为试点区域,将集成北斗数据链、5G-A、雷达探测等新技术,建设覆盖通信、导航、监视、低空气象、无人机管控的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到2025年底,将编制完成西咸新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探索布设5G-A通感一体基站、低空雷达系统;到2026年底,形成城市低空空域建-管-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至少完成5个无人机起降场的信息服务网络支撑。
在西安的未来产业布局中,低空经济占据重要位置。根据《西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低空利用被列为24个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领域之一,从研发制造到行业应用,从技术服务到场景创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低空通信基站超 36 万座,千亿投入如何孵化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