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据刘烈宏介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带动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带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培育了先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区域发展方面,“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促进算力这个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布局,八大算力枢纽节点5个在西部,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优势,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刘烈宏指出,过去业界常说“缺芯少魂”,形象反映了我国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自主可控不足的问题。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我国显著的发展成绩。
“十四五”时期,中国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