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的AI上手路,远比想象中更坎坷。


我们决定用一位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开启这个新公号——未来人类实验室。不是为了再讲一次“AI多么神奇”,而是把神话拆开,给你看好奇—上手—走弯路—复盘的全过程:它哪里真有用,哪里会让人抓狂,为什么“零代码”“一键生成”的口号常常把人带进沟里。
这是一篇来自一线产品经理与AI交手的十天笔记:从“我也要做一个Agent”的兴奋,跳进工具丛林,在n8n / Dify / DeepSeek / Cursor之间折返跑,再到最后靠自己“手搓”完成工作流——成功、失败、困惑、顿悟都在里头。
我们希望先把使用AI的真实摩擦摆上台面,因为理解摩擦,才知道怎么走得更稳。
如果你也在信息爆炸与工具更迭里不知所措,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的。
以下为产品经理Franz的自述——

从好奇到上手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时,我正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主要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去设计网页和微信小程序。
我能明显感受到ChatGPT的出现让整个科技界都沸腾了,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它,谈论它现在能做的事,以及未来能做的事。甚至连主流媒体都在纷纷议论,是不是新的时代要来了?
为了不被时代落下,我所在的大厂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这波科技变革中。我们被要求学习大模型的技术原理,以寻找其改变业务环节的可能。
那时我对ChatGPT或者说AI一点都不了解,我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很有意思,但我不知道我它具体有意思在哪儿,我只看到一个对话框,我不知道它能给我提供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问题能够找它去获得答案,很茫然。我们所有的交流仅仅局限在,某一天我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去问它,它就像我的百科全书一样。
这两年中各种AI大模型和新应用发布、更新,在探索欲的驱使下我也偶尔尝试一下,但结果总是不令我满意,它们生成的东西常带有明显的AI印记,看上去“一眼假”。
可这段时间AI实在太火了,各种AI作品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还涌现出很多AI编程工具,宣称用它们做一个网页甚至网站能有多么简单便捷……甚至连我妈都开始用豆包来规划旅游行程,这很难不让我再一次对它产生好奇。

图片来源IC PHOTO
AI Agent(能根据指令自动拉取信息并执行具体动作的智能工作流)是今年AI领域特别火的一个概念,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AI助理,举个例子,如果你问ChatGPT:“这家饭店怎么样?”,它会立刻搜集资料供你参考,而AI Agent除了搜集信息,还可以帮你预定这家饭店的座位。
我总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一些分享个人AI Agent的信息,就是利用现有AI工具帮助打造一个智能私人助理,它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日程、关注的内容等信息决定每天要给你提供哪些规划和建议。看起来真棒,而且好像人人皆可做,所以我也想来一个。

做个Agent,最多3天
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所以准备搭建一个私人的音乐AI Agent,对它的期望就是,能够基于我的喜好告诉我,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又发行了什么新专辑、新歌曲,并根据当时的时间和天气给我推荐相应的歌曲。
接下来我打开自己最爱的学习网站BiliBili,观看了一些“十分钟带你了解AI Agent”“从零开始搭建AI Agent”之类的视频,看上去简单到我会从内心发出一声略带嗤之以鼻的“原来就这?”我看评论区有个学生小白说自己花一周做好了一个AI Agent,我觉得他太慢了,凭我这产品经理的出身,分分钟的事,最多三天。

B站上关于搭建AI Agent的教学视频截图
这些视频让我对AI Agent的搭建过程已经了然于心,大概分为两步——
① 搭建一个全自动收集信息的工作流,每天定时从我自己筛选过的资讯网站收集信息,放入飞书多维表格;
② 选出我认为最重要的资讯,每天定时通过飞书发送给我。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AI怎么知道哪些资讯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呢?三个维度——偏好、天气和时间。
为了让AI知道我喜欢听什么音乐,我用飞书多维表格建立了一个资料库,里面罗列了我喜欢的音乐人以及他们对应的音乐风格。AI会读取其中的数据了解我的音乐偏好,同时考虑当下的天气和时间再给我推荐,比如晴天我喜欢听流行音乐、雨天我喜欢听爵士乐,早上我想听充满能量的音乐比如说唱,晚上我想听放松的电子乐。为此,我还专门设定了天气、时间和音乐风格的对应关系。
真是太全面了,我都有点儿佩服我自己。

Franz的资料库

3天已过,走了半步
之后我开始软件方面的搭建工作,首先我按照B站一位知名AI up主的推荐,下载了一个名为n8n的工作流自动化工具,按照宣传,它可以连接不同的应用程序、API和数据库,实现自动化任务,可设定定时任务,比如每天8点给我发当天的音乐报告。但n8n的应用需要一些代码能力,而产品经理的经验只让我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代码。但聪明的我,想到了求助DeepSeek,让它给我写所有的代码。
我向DeepSeek提问:”我正在n8n中创建一个自动化工作流,目的是从多个音乐资讯网站获取信息,我该怎么做?“
它给了我核心思路,推荐了需要的音乐资讯网站,告诉我如何检查网站的信息源格式……还给我画了一个流程图,配置了相应的代码,以及一套备选方案。
到这里,我已经感动于它思考问题的全面和严谨了,心想在这样的辅助工具下,干啥不能成功啊?

简易的自动化工作流示例,Franz供图
但当我按照它的指导进行操作,发现它提到的某些功能节点在n8n中是不存在的;另外,它的思路可行,但具体方案却无法实现我的目标。比如它告诉我需要合并信息,却没考虑到各网站的信息格式可能不同,也没有给我提供明确的合并方法。而在我的追问下,DeepSeek像极了我们参加考试不知道答案又极力避免露怯的样子——它提供了看似核心实则无关紧要的方案。我甚至怀疑它已经忘记我最初提问的目标了。
大哥,你究竟在seek什么啊?反正最后到实操环节,它反复修改却始终无法找到正解,要么节点不存在,要么代码不正确。
于是,我又去BiliBili看各种n8n的工作流搭建视频,获取一些新的”解题思路“。甚至我还做了降级处理——为了熟悉搭建工作流的过程,我照猫画虎跟着up主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新闻AI Agent。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教授搭建AI Agent的视频,看似轻松简单的操作,多是省略了其中修改和调试的细节,而这些才恰恰是我们这些普通小白们最需要被解决的地方,因为我们多数不具备阅读和修改代码的能力。所以视频中看似5分钟能搞定的情况,实际上往往需要3小时修正。
到这里,我已经忙活了3天,却才走了半步。

被AI浪潮拍得团团转
就在我被工作流折磨期间,我接触到了太多AI工具,而且还不断有新的AI工具频频涌现,尤其是各种所谓的Vibe coding(氛围编程,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AI就能自动生成可用程序),我看很多人用它设计小游戏、网站等。这些工具看得我眼花缭乱,无法抉择。
我发现了一个据说比n8n更适合小白的工作流软件——Dify,DeepSeek告诉我“如果你只想快速解决具体问题,选Dify”,因为它可以实现0代码,全程自然语言交互,于是我从n8n跳到了Dify,就想省力偷个懒。
可用上了才发现,Dify可选的外部软件很有限,我担心未来需要使用的某个软件它不支持;其次是它的运行速度极慢,我任何修改都要等待近2秒系统才会给我反馈,这令我难以忍受。
在试了2天之后,我又重新用回了n8n。其实有这时间,没准儿我已经把n8n研究明白了。但不断出现的新工具总是被宣传的那么诱人,什么0代码,一句话生成一个网站等,我很难不被吸引走,结果就是花时间精力重学新工具,费了半天劲却成果寥寥。
这些无助的茫然时刻都是像我一样的普通AI小白难以避免的,看着AI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涌来,科技圈子似乎都处于一种狂热状态,而自己却像个无头苍蝇,不知该往哪儿飞,落在何处。
之后我先后尝试了DeepSeek、豆包和Cursor(这可是AI编程领域最知名的工具之一),让它们帮我写出一套可以搭建完整工作流的代码,直接扔给n8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各自给了我3套类似的解决方案。我把它们生成的代码导入n8n,坐等这倒霉的工作流收官,这些方案里总得有一个能用的吧?
事实是,没有,一个都没有!总之,无论我怎么提示,页面上都会出现一句:是的我错了,我会改正。改了,然后继续错。3天里,我用不同的方式和AI交流,给它提供n8n的报错信息,或者提示它问题可能出在哪个环节,并附上了每一次错误的代码给它参考。就这样,我提示AI,AI改代码,这个过程循环了上百次,但都没有解决问题。

Franz生成工作流时AI生成的代码报错截图
最后我只好凭借自己仅有的一点代码能力,在原有的代码上懵着改,1天后才终于完成了自动从网站抓取信息的工作流。
接下来是第二步,终于来到了让AI Agent选出最重要资讯的工作流。但我又要崩溃了,因为n8n突然不认AI写的代码,直接导入失败。怎么办呢?我捡起破碎的心,继续含泪手搓这部分的工作流,又用了1天。

Franz导入cursor代码时代码报错截图
到这时候,我人已经麻了。从我决定做Agent到完成一共10天,现在觉得那个用一周完成AI Agent搭建的学生小白已经很厉害了。在这些天里,我经历了期待、兴奋、愤怒、失望、绝望,当Agent终于做好时,我只感到解脱。哪怕它最终也没有实现我的期待——根据时间、天气给我推荐我喜欢的音乐。不管是Agent思考速度还是它提供信息的准确性都无法满足我的需求。我现在还在不断地优化它。

一个普通人的AI使用感受
这两周,AI工具给了我一些”Aha moment“,比如它思考问题竟如此全面,又或是花5分钟自动给我生成了几百行代码,我惊叹于它们的强大,也挫败于它们在完成复杂任务时事倍功半的效果。我确实被这波AI浪潮拍晕了,但我也的确看到了AI的未来。
各种AI新产品正以更低的价格、更多的功能进入我们的生活。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达6382亿美元,并且从2023年到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已达19.1%。
AI到底怎么样呢?AI既不像很多人担忧的会取代工作和人类,至少它暂时还做不到,也无需因恐惧或不了解而抗拒它,你会看到各个行业的先驱者都在试图用它去解决问题。
那么多公司为了它疯狂烧钱的情景,让我仿佛看到了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一些公司选择拥抱新时代,而另一些则已经消失了。AI也一样,它仍然有很多不足,但我们学会使用AI就好像掌握了新时代大门的钥匙。

图片来源IC PHOTO

在AI的浪潮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故事的主角:怀着好奇入场,被宣传点燃,又被现实的细节消磨耐心。有人选择放弃,有人像Franz一样硬着头皮做完,还有人还在反复试错。
这些经历不是个例,而是这个时代普通人与AI的普遍关系:它已经来到眼前,却还没有为所有人变得可用、可控。真正的难点,不在于AI能不能做事,而在于我们能不能用对方法、不被噪音淹没。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想要做的事——不站在技术神坛,也不当情绪贩子,从真实体验出发,告诉你哪些工具适合你、怎么用才不浪费时间,以及这些技术背后真正的趋势与边界。
未来的路还长,我们想和你一起,摸着石头过河,直到走得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