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下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完成所有赛项,落下帷幕。据悉,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这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届比赛。闭幕式上,本届比赛决出的26个冠军集体亮相。其中,备受关注的“百米飞人”大战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以21.50秒夺得冠军。
5V5足球赛中,清华大学火神队以1:0战胜德国HTVK+Nao Devils联队,斩获冠军。
闭幕式上,舞台中央的“智芯”装置缓缓降落,收回封存,也宣告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
当日,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中国电子学会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
“天工”百米夺冠揭秘:
昨晚调试到半夜 拼到最大极限
继今年4月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后,北京集聚多方力量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又一次拿到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百米短跑冠军。

研发“天工”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今天的百米飞人大战,“天工”昨天晚上专门进行了调试,将速度进一步提升,今天已拼到极限。
近两日的比赛中,“天工”在多个项目中斩获奖牌,但很多市民和机器人粉丝都在期待“天工”能发挥它的跑步优势,拿下一枚跑步项目的金牌。其实,“天工”的工程师也在悄悄努力,昨天晚上一直调试到半夜,甚至有些工程师在凌晨两点还在工作。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运动控制负责人郭宜劼透露,昨晚的调试侧重两方面。
其一,是针对今天的4×100米比赛优化接力方式,也就是采取半自主的方式让上一棒选手在进入接力区时自动变道,与下一棒选手错身,从而减少遥控人员操控失误带来的风险。
其二,针对百米短跑不断提升速度,尝试将速度提升到4米/秒。“我们尝试了几台,发现今天可以靠这个速度拼一把。”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机器人与今年4月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夺冠的是同一型号。在创造“天工”的人眼中,两枚金牌的含金量有啥不一样?
“一个是极限长跑,一个是短跑。”他说,长跑主要考验机器人的可靠性、长时间跑步过程中如何解决发热等问题;短跑则更多看机器人的极限爆发能力和瞬时转速和力矩。这一次百米大战赛场上的“天工”,已经拼到了最大转速和力矩。
在此次决赛现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了天工队和天骁队,均采用“天工Ultra”机器人,其中天骁队在跑到下半程时突然摔倒,天工队也是在冲过终点后倒了下去。其实,两台机器人已“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我们已经把它的力矩和转速上限‘燃’尽了!”他说。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孙杰 曹政

<PAST · 往期回顾 >
△ 当机器人遇见创新,AI生态不止于“会”
△ 都是名场面,北京机器人秀出“上岗”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