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绿氢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华经产业研究院 2025-06-27 10:32

氢能相较于其他化石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零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和高效的能源载体。根据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氢气可分类为灰氢、蓝氢、绿氢。灰氢是指采用化石燃料制氢,成本低但碳排放较大,是当今氢气的主要来源;蓝氢在灰氢基础上应用碳捕获与封存等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生产过程采用可再生能源,没有或仅有极少碳排放,电解水制氢是绿氢生产的主流技术路线。绿氢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划分,绿氢能源体系可分为制氢、储运、加氢与终端应用,电解水制氢是绿氢制备的主要方法,是指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别在阴极、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过程。储氢是绿氢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打破了氢能利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匹配的问题。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成熟,其中车载储氢瓶正从35MPa向更高容量的70MPa转变。加氢技术是绿氢产业的重要核心,具有连通上游制氢和下游用氢的枢纽地位。终端应用是绿氢产业的最终目标。氢能可与热、电等多种能量形式进行转换,同时绿氢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它的应用是绿电的延伸,在化工、储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国内新建成绿氢项目共计30个,包括多个10MW及以上规模的项目。其中,“国华投资宁夏新能源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制氢站项目”于8月投产,该项目中的两个制氢厂共采购21套1000Nm3/h碱性制氢设备(清水营制氢厂为15开1备),总制氢规模达100MW。此外,全年国内新增331个绿氢项目,未来有望带来358万吨/年的绿氢供应量。

2024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公开中标规模合计1416.41MW,共涉及34家中标单位,ALK占比高达99%。按照公开中标口径统计,此年度公开中标量TOP5企业包括阳光氢能、派瑞氢能、中车株洲所、大陆制氢和氢器时代,对应中标规模合计超759MW,CR5占比约为54%。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绿氢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绿氢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绿氢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绿氢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25-2031年中国绿氢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绿氢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还重点分析了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绿氢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是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绿氢产业相关概述

1.1 绿氢产业基本介绍

1.1.1 氢气产生来源途径

1.1.2 绿氢产业基本定义

1.2 发展绿氢原因分析

1.2.1 能源利用价值

1.2.2 制氢降碳优势

1.2.3 国家政策支持

第二章 2020-2024年全球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2.1 全球绿氢产业发展综述

2.1.1 绿氢产业发展背景

2.1.2 绿氢产业发展现状

2.1.3 全球绿氢产业规模

2.1.4 全球绿氢规模效应

2.1.5 全球绿氢成本变化

2.1.6 全球绿氢企业布局

2.1.7 扩大绿氢部署建议

2.2 欧盟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2.2.1 欧盟绿氢发展计划

2.2.2 欧洲绿氢项目进展

2.2.3 德国绿氢产业发展

2.2.4 法国绿氢产业发展

2.2.5 意大利铁路绿氢化

2.3 亚洲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2.3.1 亚太地区绿氢产业进展

2.3.2 日本企业推进绿氢发展

2.3.3 韩国绿色氢气工厂计划

2.3.4 印度绿氢产业发展挑战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3.1.2 绿氢政策制定指南

3.1.3 双碳意见方案引领

3.1.4 石化工业指导意见

3.1.5 氢能发展中长期规划

3.2 经济环境

3.2.1 中国宏观经济概况

3.2.2 国内工业经济运行

3.2.3 中国对外经济分析

3.2.4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

3.2.5 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3.3 技术环境

3.3.1 新型催化涂层制氢

3.3.2 绿氢制取技术整合

3.3.3 液氨转换技术分析

3.4 能源环境

3.4.1 能源行业生产情况

3.4.2 能源行业结构升级

3.4.3 可再生能源发展

3.4.4 能源行业未来趋势

3.5 氢能环境

3.5.1 氢能产业发展政策

3.5.2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3.5.3 氢能产业投资趋热

3.5.4 氢能产业发展前景

第四章 2020-2024年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4.1 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4.1.1 绿氢产业发展背景

4.1.2 绿氢产业发展现状

4.1.3 绿氢制取关键环节

4.1.4 绿氢行业发展动态

4.1.5 不同制氢技术效能

4.1.6 绿氢能源占比结构

4.2 2020-2024年电解水制氢市场发展分析

4.2.1 电水解制氢基本概述

4.2.2 电解水制氢市场规模

4.2.3 电解水制氢竞争格局

4.2.4 电解水制氢不同成本

4.3 绿氢产业重点城市布局

4.3.1 北京

4.3.2 上海

4.3.3 广州

4.3.4 深圳

4.3.5 成都

4.3.6 丽江

4.4 绿氢产业规模化挑战

4.4.1 电解水制氢难题

4.4.2 氢气存储难度较大

4.4.3 氢能运输制约较多

4.5 绿氢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4.5.1 坚持绿色低碳路线

4.5.2 坚持绿氢创新引领

4.5.3 坚持科学产业生态

4.5.4 坚持市场主导规律

第五章 2020-2024年绿氢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分析-电解槽

5.1 电解槽基本概况

5.1.1 电解槽概念概述

5.1.2 电解槽主体结构

5.1.3 电解槽产品分类

5.2 电解槽产业发展分析

5.2.1 电解槽产业发展历程

5.2.2 电解槽制氢稳定性需求

5.2.3 电解槽制氢市场现状

5.2.4 电解槽制氢市场规模

5.2.5 企业开发PEM电解槽

5.3 电解槽行业企业发展竞争分析

5.3.1 电解槽企业数量规模

5.3.2 电解槽企业区域格局

5.3.3 电解槽品牌竞争格局

5.3.4 电解槽行业竞争壁垒

第六章 2020-2024年绿氢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分析——质子交换膜

6.1 全球质子交换膜行业发展分析

6.1.1 行业发展现状

6.1.2 行业企业分布

6.1.3 出货量结构占比

6.2 中国质子交换膜行业发展概况

6.2.1 行业地位认知

6.2.2 市场发展现状

6.2.3 行业产业链条

6.2.4 行业发展动态

6.2.5 行业企业布局

6.3 中国质子交换膜行业市场发展

6.3.1 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

6.3.2 质子交换膜成本占比

6.3.3 质子交换膜企业分析

6.4 中国质子交换膜行业竞争分析

6.4.1 购买者议价能力

6.4.2 供应商议价能力

6.4.3 潜在者进入威胁

6.4.4 替代品替代威胁

6.4.5 现有竞争者威胁

6.5 中国质子交换膜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6.5.1 山东省

6.5.2 江苏省

6.5.3 浙江省

6.5.4 广东省

第七章 2020-2024年光伏制取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7.1 中国光伏行业运行现状

7.1.1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

7.1.2 光伏发电供给规模

7.1.3 光伏发电消纳形势

7.1.4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

7.1.5 光伏设备运营状况

7.1.6 光伏项目建设动态

7.2 中国光伏绿氢发展概述

7.2.1 光伏绿氢发展价值

7.2.2 光伏制氢基本步骤

7.2.3 光伏制氢企业布局

7.2.4 光伏绿氢协同共进

7.2.5 光伏绿氢项目动态

7.3 中国光伏绿氢市场发展分析

7.3.1 光伏绿氢扶持政策

7.3.2 光伏制氢路线汇总

7.3.3 光伏制氢市场规模

7.3.4 光伏制氢项目规模

7.3.5 光伏制氢成本对比

7.4 新疆光伏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7.4.1 政府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7.4.2 新疆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7.4.3 新疆光伏制氢典型项目

第八章 2020-2024年风电制取绿氢产业发展分析

8.1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1.1 行业发展形势

8.1.2 风力发电规模

8.1.3 总体装机容量

8.1.4 区域装机容量

8.1.5 风电利用现状

8.1.6 企业竞争态势

8.1.7 风力发电电价

8.2 风电制氢产业发展概述

8.2.1 风电制氢技术概况

8.2.2 风电制氢技术特征

8.2.3 风电制氢产业链条

8.3 风电制氢市场综况

8.3.1 国际风电制氢发展

8.3.2 国内风电制氢现状

8.3.3 风电制氢成本效益

8.3.4 风电制氢项目动态

8.3.5 海上风电制氢趋势

8.3.6 风电制氢发展前景

8.3.7 风电制氢发展对策

8.4 风电制氢产业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8.4.1 风电制氢发展问题

8.4.2 风电制氢发展对策

第九章 2020-2024年绿氢产业重点应用领域分析

9.1 电力领域

9.1.1 电力产业应用现状

9.1.2 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9.1.3 绿氢无碳家庭供暖应用

9.1.4 电力行业氢能应用问题

9.1.5 电力行业氢能应用对策

9.2 化工领域

9.3 航天及医疗领域

第十章 中国绿氢产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2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3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4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0.5 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中国绿氢产业投资分析及风险预警

11.1 绿氢产业投资机遇

11.1.1 政府重视氢能发展

11.1.2 智能能源体系发展

11.1.3 碳中和目标推动

11.1.4 电力成本降低

11.1.5 行业进步空间大

11.2 绿氢产业投资风险

11.2.1 技术效益不强

11.2.2 能源地域性强

11.2.3 成本居高不下

11.2.4 补贴不及预期

11.2.5 蓝氢依旧为主

11.3 绿氢产业投资建议

11.3.1 周期投资建议

11.3.2 产业投资建议

11.3.3 企业投资建议

第十二章 2025-2031年中国绿氢产业发展前景趋势预测

12.1 绿氢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2.1.1 绿氢发展前景

12.1.2 水解制氢前景

12.1.3 绿氢市场前景

12.1.4 绿氢应用前景

12.1.5 项目建设前景

12.2 绿氢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12.2.1 氢能产业趋势

12.2.2 氢能应用趋势

12.2.3 绿氢技术趋势

www.huaon.com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专精特新申报及市场地位证明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