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HBM之巅:AI加速器的内存墙突围战(二)晶圆暗战与供应链博弈

半导体产业研究 2025-08-21 08:0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编者按】

本文编译自SemiAnalysis,深入解码高带宽内存(HBM)的技术演进与产业变局。面对AI模型对内存容量与带宽的指数级需求,传统内存架构已构成严峻的"内存墙"。文章系统剖析HBM制造工艺的尖端突破(如TSV微孔、混合键合)、供应链权力博弈(三星困境、中国突围),并前瞻HBM4革命性变革——定制基础芯片将重构内存控制器、解锁"海岸线"带宽瓶颈,甚至实现内存内计算。通过揭示Nvidia、OpenAI等巨头的技术路线选择,本文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穿透AI算力桎梏的技术突围地图。

工艺流程:良率挑战

HBM是比其它DRAM形态技术复杂度更高的产品,尤其考虑到其高耸的3DIC堆叠结构。因此,其封装良率注定无法与制造商传统产品相提并论。但令人意外的是,前端制程的良率挑战更为严峻——既然前文提及HBM对速度分级要求并不严苛,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源可追溯至3DIC组装与TSV技术。其中一大挑战在于供电网络(PDN)设计:TSV需具备垂直输送电能至整个堆叠结构的能力。各厂商的TSV布局设计均属机密专利,这正是体现技术差异化的核心战场。

HBM的关键挑战在于通过电源TSV实现堆叠供电。刷新操作尤其耗电,供电网络设计至关重要。SK海力士的HBM3E通过缩减外围区域,在晶粒上部署全环绕式电源TSV(取代原有两列式设计),使TSV数量提升近6倍,最终实现显著降低IR压降,VPP电压压降降幅高达75%。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美光之所以能在HBM领域实现惊人跨越(该公司此前甚至未量产标准HBM3),同样得益于对TSV与供电网络的聚焦。其TSV网络技术据称可实现30%功耗降低——虽然该数据尚未经第三方验证,但很可能成为其差异化优势的关键支点。

资讯配图

另一重挑战是在功耗与热约束范围内兑现速率承诺。与所有3DIC组装件相同,散热问题尤为棘手,而DRAM对温度尤其敏感。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据显示,HBM故障已成为GPU失效的首要诱因,其故障率远高于数据中心其他芯片。

所有厂商的绝对良率都远低于传统内存晶圆水平,因此核心问题在于相对良率与最终经济效益。对SK海力士和美光而言,HBM的高溢价足以弥补良率损失并提升利润率。三星则面临更严峻的良率困境——颇具讽刺的是,其低良率反而加剧了DRAM晶圆总体供给紧张,推高了市场价格。

这自然引向堆叠层数议题。层数增加将大幅提升制造难度:假设单层堆叠良率为x%,则n层键合步骤(总层数减1)后的总良率将呈x%的n次方衰减。例如8层堆叠(每层99%良率)总良率为92%,12层堆叠则降至87%。当然这是极度简化的模型——实际高层数堆叠中,非关键堆叠缺陷会产生累积效应:例如某些层可接受的微小平整度偏差,在更高堆叠层级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工艺流程:键合设备之争(SK海力士与韩美仪器)

键合(晶圆贴装)工序是影响良率的关键环节,需要精密封装设备。面对约40微米的TSV间距,键合设备必须具备个位数甚至亚微米级对准精度。均匀的压力分布同样关键——否则将导致翘曲问题并在多层堆叠中持续恶化。当然,设备吞吐量也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韩美仪器早年押注热压(TC)键合设备领域时,该细分市场曾被龙头厂商Besi和ASMPT忽视。如今这项战略投资使其近乎垄断HBM键合设备市场:截至去年秋季,其在SK海力士的份额高达100%。此后海力士向竞争对手韩华集团下达大额订单(据传采购价高于韩美),立即引发剧烈震荡。

资讯配图

可以理解的是,韩美对竞争对手凭借更高报价获胜极为愤慨——毕竟韩华设备甚至未通过英伟达(全球最大HBM客户)的HBM供应认证。这场争端在今年四月激化:韩美撤出驻海力士工厂的技术团队。失去现场维护后,海力士旗舰产品停产危机迫在眉睫。长期来看,美光与三星无法快速填补产能空缺,整个加速器产业链都将受冲击。由于韩华设备尚未交付,而去年采购的ASMPT键合机又不兼容HBM3E 12层堆叠,海力士最终只能向韩美求和。

在巨大压力下,SK海力士近期向韩美下达小额订单。虽更多是安抚性质,但足以恢复设备现场维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SMPT、Besi等厂商加速开发HBM专用TC键合机,韩美的垄断溢价空间已所剩无几。

中国战场:长鑫存储与华为的HBM布局

现行出口管制禁止所有原始HBM堆叠进入中国,但只要算力未超限,搭载HBM的芯片仍可流通。目前被禁运的HBM正通过CoAsia Electronics、法拉第和SPIL构建的网络辗转进入中国——终端用户通过拆解GPU封装回收HBM芯片。

作为加速器的核心组件,HBM断供风险促使中国全力推进自主研发。未来五年中国计划投入2000亿美元半导体补贴,其中重大份额将投向HBM领域。国内DRAM龙头长鑫存储正激进扩张HBM产能,并囤积大量设备以应对出口管制升级(美国于2024年12月加强HBM管制,韩国随后跟进)。其HBM2 8层堆叠产品将于2025年上半年量产,TSV产能预计在年底追平美光。

华为自然不会缺席这场高科技竞赛:其通过武汉新芯(XMC)生产HBM晶圆,再由盛合晶微半导体(SJSemi)完成封装。当前产能仍处研发级别,但计划在未来数年快速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企业均被列入实体清单,禁止采购含美国技术的设备(GlobalFoundries就曾因无许可向SJSemi出售1700万美元芯片遭警告)。

资讯配图
*原文媒体:SemiAnalysis
*原文作者:Dylan Patel, Myron Xie, Tanj Bennett, Ivan Chiam, Jeff Koch
*原文链接:
https://semianalysis.com/2025/08/12/scaling-the-memory-wall-the-rise-and-roadmap-of-hbm/

相关阅读

攀登HBM之巅:AI加速器的内存墙突围战(一)AI算力之争的核心引擎与未来内存革命

资讯配图

芯启未来,智创生态

湾芯展2025与您相约!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供应链 内存
more
202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企业资金情况 民营企业的采购环节小额融资需求较大
低空经济重构“人—货—场”:一场供应链与消费体验的完美变革
报告丨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
混合键合芯纪元——Besi引领3D封装革命(三)供应链全景与AI战略驱动下的技术拐点
欧盟新规重塑供应链:印刷造纸行业如何应对“无毁林”挑战?
低空创业避坑指南:政策红线、资金链与供应链生死局
盖世汽车研究院: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国产供应链迎来机遇
供应链到底在管什么?买料
供应链逆袭:2025 年低空经济零部件企业融资增长 300%,哪些赛道最火?
AI+供应链:无人机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物流?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