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小发
最近在咖啡厅里遇到一个朋友。聊起工作。他说公司刚买了台3D打印机。我问打印什么。他说打印手机壳还有一些小配件,私域渠道利润还不错。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从原材料到设备,从软件到服务。整个链条已经相当成熟了。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产业。
01 产业链全景图🌴

增材制造,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当完整的产业链。
上游主要是"喂料"的。三维扫描设备、三维软件、各种原材料。还有设备零部件制造。这些都是基础设施。
中游就是核心了。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只卖设备。还提供打印服务,卖原材料。一条龙服务。
下游应用已经遍地开花。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疗健康。甚至教育领域都在用。覆盖面很广。
整个产业链的逻辑很清晰:上游提供"食材"和"工具",中游负责"烹饪",下游就是各种"食客"。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价值。也都有自己的挑战。
全球3D打印产业这个增长速度。说明行业正在从导入期步入成长期。
02 收入总拆解🌴
先说说钱是怎么分配的。
设备环节是大头。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40%-50%。这很好理解。设备是核心。价格也最贵。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原材料紧随其后。服务环节也不容小觑。很多企业不买设备。直接找服务商打印。这块市场在快速增长。
有趣的是,国内外的收入结构有差异。国外设备占比更高。国内服务占比相对更大。这反映了两个问题:国内设备技术还在追赶;国内企业更愿意采用外包服务模式。
从增长速度看。国内市场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这说明我们正在追赶。也说明国内需求旺盛。
03 上游产业链🌴

上游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这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目前的情况是:低端充足,高端短缺。
国内中低端原材料供应能力已经比较充足。塑料粉末、普通金属粉末。这些基础材料国内企业都能生产。价格也在快速下降。
但高端材料就不一样了。航空航天用的特种合金粉末。医疗级的生物材料,还需要持续的研发。
原材料的制备工艺很关键。粉末的粒径、球形度、氧含量。这些指标直接影响打印质量。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正在不断突破。
三维软件也是上游的重要环节。CAD建模软件、切片软件、路径规划软件。这些都是必需品。但目前主要还是国外厂商主导。
三维扫描设备则相对成熟一些。国内有一些不错的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能够与国外产品竞争。
设备零部件制造。这个相对分散。激光器、电机、传感器。很多都是通用件。门槛不算特别高。
04 中游产业链🌴

中游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3D打印设备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
从技术路线看,主要分为几类:SLA光固化、SLS激光烧结、FDM熔融沉积、金属打印等。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工业级设备是主流。桌面级设备虽然便宜。但主要用于教育和原型制作。真正的商业应用还是要靠工业级设备。
国内设备厂商正在快速成长。Stratasys、3D Systems、EOS。这些公司在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还是有优势。
中游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演化。单纯卖设备的时代正在过去。现在更多是"设备+服务+材料"的一体化模式。这样既能提高客户粘性。也能增加收入来源。
打印服务是个很有意思的细分市场。有些企业专门做这个。客户提供图纸。他们负责打印。这种模式降低了客户的投资门槛。也为设备厂商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05 下游产业链🌴

下游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
航空航天是最早的应用领域之一。这个行业对轻量化、复杂结构的需求很强。3D打印能够制造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复杂内部结构。波音、空客都在大量使用。
汽车工业也是重要应用。主要用于原型制作、工装夹具、个性化定制。宝马、奔驰都有自己的3D打印中心。
医疗健康领域很有前景。定制化义肢、牙科植入体、手术导板。甚至生物打印也在探索中。这个领域的个性化需求天然适合3D打印。
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增长。很多学校都配备了3D打印机。用于STEM教育。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行业培养了未来的用户。
消费品领域的应用还在探索中。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这些都是可能的方向。但成本和效率仍然是挑战。
模具制造是个很实用的应用。传统模具制造周期长、成本高。3D打印可以快速制造复杂模具。特别适合小批量生产。
能源动力、轨道交通、电子工业。这些领域也都有应用案例。总的来说,3D打印正在从"能用"向"好用"转变。
06 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首先是技术突破。打印精度会继续提升。打印速度会加快。可打印材料会增加。这些都是必然趋势。
材料创新是重点。现在能打印的材料还比较有限。未来会有更多高性能材料可以打印。比如陶瓷、玻璃、复合材料。
打印速度也会大幅提升。现在的打印速度还是太慢。限制了批量生产的应用。未来几年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
成本下降是另一个确定性趋势。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扩大。设备成本和材料成本都会下降。这会推动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
国产化替代会加速。特别是在中端设备和材料领域。国内企业有成本优势。也更了解本土需求。
商业模式会继续演化。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标准化到定制化。整个行业的商业逻辑在重构。
不过也要看到挑战。标准化程度还不够。质量控制体系还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也跟不上行业发展。
总的来说,3D打印行业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小众走向主流。虽然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大方向是明确的。
这个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了。每个环节都有机会。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做好自己的那一环。
也许再过几年。3D打印就像今天的激光打印机一样普及了。

【往期部分内容回顾】↓↓
☀ 结束 ☀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