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从人民法院公告网获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近日正式裁定受理对无锡创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创彩”)的破产清算申请。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今年3月高调签约10亿元聚酰亚胺(PI)薄膜项目以来,仅过去不到5个月便轰然倒下,成为新能源与高端材料赛道中“高开低走、急速陨落”的典型案例。

从“产业新星”到“破产清算”:半年梦碎
无锡创彩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发与生产。作为被誉为“高分子之王”的关键材料,PI薄膜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集成电路封装、5G通信、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一度发展顺遂:2018年获君盛投资青睐,2022年再获金投致源与锡创投注资,汇聚了多位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被视为无锡本土新材料产业的“潜力股”。
今年3月21日,无锡创彩与安徽太湖县政府签署“年产3000吨高性能电池级、光学级PI薄膜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分两期建设,预计年产值3.7亿元。项目签约时风光无限,被当地视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升级的引擎。
然而,仅仅四个月后,风云突变。2025年7月3日,江苏富安投资集团向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申请对无锡创彩进行破产清算。法院裁定受理,并指定江苏居和信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要求债权人于8月17日前申报债权。
一个曾承载地方产业转型希望的“明星项目”,就此戛然而止。
危机早现:诉讼缠身、年报失联、资金链断裂
回溯其发展轨迹,无锡创彩的“坠落”并非毫无征兆。
企业信息平台“企查查”数据显示,无锡创彩共涉及40起司法案件,其中34起为被告身份,累计涉案金额高达2894.38万元。纠纷类型涵盖买卖合同纠纷(供应商追款)、租赁合同违约(厂房租金拖欠)等,暴露出严重的现金流压力与供应链信任危机。
更令人警觉的是,2025年7月2日,该公司因未按时公示年度报告,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一细节折射出其内部治理混乱、财务透明度缺失,合规管理形同虚设。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端材料项目投入大、周期长,若缺乏稳定资金支持与精细化运营,极易在扩张中失控。无锡创彩在未夯实基础的情况下贸然上马10亿项目,实为‘赌命式扩张’。”
警示:风口之上,更需理性与风控
无锡创彩的迅速陨落,为当前火热的“硬科技”投资潮敲响警钟。
一方面,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热衷“大项目”“高精尖”,往往忽视对企业真实运营能力与资金链健康的深度尽调;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获取政策支持与融资便利,过度包装、盲目扩张,最终在市场波动与资金压力下原形毕露。
此次破产清算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死,更将波及上下游供应链,影响材料交付、设备供应商回款及合作研发项目进展。
无锡创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技术理想、资本追逐与现实崩塌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聚酰亚胺等高端材料赛道,光有“高学历团队”和“百亿市场”愿景远远不够。真正的竞争力,源于稳健的财务、合规的治理、可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市场周期的敬畏。
当风口退去,留下的不应只是废墟,更应是值得深思的教训——没有扎实根基的“高速扩张”,终将沦为一场短暂的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