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四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格局

科技导报 2025-08-21 18:58
资讯配图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4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发展历程和特点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是为保障生态安全,在国土空间内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规划和布局。本文分析了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梳理了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理念演进的不同阶段,及当前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构建的特点,指出了支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的重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着力点,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了坚实支持。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为了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减少生态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胁迫,而进行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规划和布局,其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主要分为3个阶段(表1),逐步形成了“三区四带”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布局(图1)。

表1 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3个阶段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图1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布局

1.1 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第1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国土空间内存在的生态问题开展生态工程治理,以修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水利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和一系列基础研究结果为主要成果,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奠定了基础。此阶段生态工程的实施和大量基础研究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构建基于“两屏三带”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第2阶段为2010—2020年,这一阶段初步从国土空间尺度进行生态安全格局布局,对全国内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进行整体协调布局。此阶段以2011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区划》为标志,以初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为目标,希望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防范生态风险,增强生态承载力,提高生态服务价值,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在这一阶段,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区划》为主体,中国配套实施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一系列配套政策,初步构建了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1.3 构建基于“三区四带”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第3阶段为2020年至今,此阶段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进入“统筹规划、重点区域、重点部署”阶段。此阶段以2020年颁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标志,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第2阶段的细化和衔接,此阶段更注重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布局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强调高质量地提升生态安全格局发挥的生态屏障功能。



2 过去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存在的不足



2.1 对不同地理区域差异考虑不足

在第1阶段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工程的实施区为主,通常是哪里出现了生态问题,就把生态工程部署在哪里,没有充分考虑生态问题产生原因的地理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存在显著差异,如果简单将不同地理区域划分到同一个工程,没有对不同地区进行严密科学论证,简单地采取相同的措施,可能导致在一些地区发挥的生态效益较差。

2.2 应多关注单一生态问题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初期,中国大多聚焦于单一生态要素或者单一自然过程,并不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生态问题发生的过程性,这种治理模式在中国生态保护和恢复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式没有考虑地理空间内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通常在解决格局内一种生态问题的同时可能又导致了另一种生态问题。同时,过去生态安全格局主要专注于空间内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对忽略了对人类社会系统的生产和生活层面的考量。只注重短期的生态修复效果而不考虑长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再次出现。

2.3 不同工程政策间规划协同管理不足

在过去,一个生态工程通常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的标准存在差异,协调起来较为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些行政监管部门集“裁判员”与“运动员”身份于一身,管理效率低下,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面临多头管理和权责不清的问题。



3 当前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特点


在总结过去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不足的基础上,现阶段,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地理上注重地理单元的功能完整性,在要素上注重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一体化治理,在布局上注重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协调(图2)。

资讯配图

图2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新特点

3.1 注重地理单元的功能完整性

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发展体现了中国越来越考虑国土空间内地理单元的功能完整性。2011年,中国“两屏三带一区多点”的布局标志着中国开始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发挥的功能不同进行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2020年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根据地理单元的功能完整性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细化,一方面提出还要建设海洋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保证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地理单元全覆盖。另一方面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将“两屏三带”细化为“三区四带”,保证设置的“三区四带”在地理空间上有完整性、生态功能上有独立性,并基于规划布局针对性地对每个区域发挥功能的特异性分别确定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主攻方向、部署重大工程。

3.2 注重山水林田湖草多要素一体化治理

在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引下,当前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要以“推进森林、草原、荒漠、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主要目标”,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由单一问题修复走向了系统治理修复。

3.3 注重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协调布局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由关注生态空间修复转变为协调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在人地耦合视角下,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特色自然社会条件,协调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实现国土空间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确保生态安全格局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推动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进展。



4 支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


中国国土空间构建逐步深入,在未来人类活动加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的格局、过程、服务也必然发生变化,在未来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支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图3)。

资讯配图

图3 支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方面

4.1 加强生态工程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衔接

由生态工程建设转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将现有生态工程统筹规划到“三区四带”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中。

  • 在国家层面,梳理过去和现有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政策,将不同政策有机结合,多规合一、多措并举,避免出现政策互相打架,实现全国一盘棋,全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 在地方层面,统筹区域内的生态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确保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统筹社会资源,促进增长民生福祉,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支撑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协同提升。

4.2 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平台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但目前尚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将各个领域研究成果集成、推广、应用,亟须建设专门针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平台,为国土空间格局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平台,整合各个学科,加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强生态安全格局内生态−社会耦合研究,全面揭示生态安全格局内外生态−社会方面的耦合机制、演变机理、退化趋势、调控作用等基本科学规律,形成支撑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系统化科技理论,整体提升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科学认知水平。此外,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背景下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研究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内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及响应机理,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下国土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

4.3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监测管理

完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的研究平台、监管体系、法律体系。在未来,可以建立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验证—大数据物联网一体化的“空天地网”资源调查与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高时空分辨率监管。除此之外,加强相关立法研究,加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保障工作相关的立法工作,使得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从国家尺度走向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目前,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多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地进行。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引导公众参与。

本文作者:柳金昊、冯晓明、吕一河、傅伯杰
作者简介:柳金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冯晓明(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


文章来柳金昊, 冯晓明, 吕一河, 等. 中国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发展历程和特点[J]. 科技导报, 2025, 43(14): 24−33.
本文有删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全文。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精彩内容回顾

新刊速览:向海图强 海洋科技与治理专题 | 2025年第14期
守住京津"风沙防线"——察汗淖尔流域生态安全14年图谱
炼碱铸魂:侯德榜的科学实践与精神丰碑
“海洋命运共同体”如何为全球海洋治理破题?
读懂你的步伐:智能助行器人机协同之路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安全
more
2025年中国业务安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进入壁垒、竞争格局及战略咨询
苹果推送 iOS 18.6.2 等多个系统更新,修复一项严重安全漏洞!
【AI大模型展】蜜巢大模型——自主安全双引擎,应用丰富落地强
守住京津"风沙防线"——察汗淖尔流域生态安全14年图谱
丰翼无人机加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应急救援天团,护航赛事医卫安全
IT新语|赛迪顾问:安全智能体——构筑自主进化网络防御新范式(2025年第8期(总第26期))
宏发强制导向继电器HFA6D:安全可靠,助力工业自动化
中国“动态信任”访问控制:智能安全的破与立
第一轮通知——2025第十一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第五届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与设施服役安全大会
360安全云架构全解,AI智能体如何开启「主驾」新时代?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