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聪明的手机 Google Pixel,这次要连 P 图的活都帮你干了。刚刚全新发布的 Pixel 10 系列手机,不仅能用 AI 手把手帮你拍照或者增强你拍的远距离照片,还支持全新的 AI 修图工具:只要动动嘴皮子,告诉 Gemini 你想要什么样的图,AI 就能自动帮你 P 好了。AI 摄影,大势所趋?第一次听说这个功能,爱范儿编辑部的几位摄影大神都觉得可有可无,毕竟对他们来说,各种后期处理软件已经驾驭得炉火纯青,想要什么效果都能手动微调实现,不用跟 AI 斗智斗勇。但对于更多的小白用户来说,面对一张看着丑丑的照片,很多时候甚至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无从谈起如何调整。还有一些出现镜头炫光或者「死亡顶光」的照片,用传统的修图软件要救起来非常困难,要保证整个画面色调亮度的和谐一致,会涉及非常复杂而精细的操作,对很多人来说都束手无策。但现在,你只要告诉 Gemini 你想修复一下照片的光线,只需要等待一小段时间,就能获得一张非常自然的优化图片。图源:修复灯光和构图甚至想要移除一些背景的杂物,或者给天空增添一下云彩,或者一句概括而抽象的「修复这张老照片」,Gemini 都能理解。让 AI 助手帮忙修图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并不少见:一些国产厂商的 AI 语音助手其实也能根据用户的指令对图片进行调整;虽然没落地,苹果去年也演示过让 AI Siri 修图。其实这和 Gemini 这个修图功能本质上不太一样。这些 AI 助手更多只能理解非常单一的功能指令,例如「美颜」或者「提亮」,有一些能力更强的可以实现消除路人或者风格化。而 Gemini 的能力,其实是利用自家模型的文生图能力,根据用户给出的 prompt,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绘制。这种玩法其实也不算新鲜,用豆包、ChatGPT 对图片进行精修美颜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爱范儿也推出过一期豆包修图的评测和教程,其实本质上和 Pixel 10 的 AI 指令修图一样。最大的优势,自然是这个功能是集成在 Pixel 10 自带的默认照片应用之中,拍摄完不需要在不同的应用之间穿梭,整个流程非常方便。指令:去除塑料袋,图源:MKBHD由于 AI 修图更多还是依赖云端大模型进行生图,因此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 AI 应用,国内厂商完全可以和豆包等大模型合作,将指令修图这样的功能集成在系统本地。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又有自研芯片和手机,又有顶级大模型的企业,Google 能给 Pixel 带来的功能自然不仅于此。全新的 Tensor G5 芯片,更换台积电代工带来的性能提升,也让 Gemini Nano 模型在本地运行的效率大幅提升,让 Google 能够直接将 AI 做进相机,同时成片依然保持极高的速度。这为 Pixel 10 相机带来了一个杀手级摄影功能:增强的 100 倍变焦功能 Pro Res Zoom。100 倍变焦拍摄的照片,左:AI 优化前;右:AI 优化后,图源:CNET一般的相机镜头,用原生分辨率的 100 倍拍摄的照片可以说是「满屏马赛克」,模糊得几乎不可用。而 Pixel 10 Pro 可以在拍摄后本地 AI 算出那些传感器缺失的细节,生成一张相对清晰的照片,只需要 4-5 秒。 但目前来看,Pixel 10 的一些 AI 影像功能更多是「为 AI 而 AI」,对用户来说价值有限。比如全新的「Camera Coach(相机教练)」功能,利用端侧 AI 实时迅速地分析取景框,快速提供几种成片效果的备选项,然后再用一步步详细的步骤,教你怎么拍出这些构图更专业的照片。而隔壁华为类似的「AI 辅助构图」功能,用户只需要对准取景器的点位,手机就直接自动变焦完成构图,这种能直接出结果的能力,更接近我们期待的人工智能。表达和真实的边界从拍摄构图,到实际成像,再到后期编辑,AI 已经充斥了 Pixel 手机影像的每个角落,对于照片真实性的讨论和争辩,也成为了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相比于去年因为能随意魔改普通照片而引发巨大争议的 Pixel Studio,今年 Pixel 10 的 AI 影像功能,明显放缓了脚步,功能更多是基于出片的增强,削弱了用户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Google 还为 Google Photo 相册应用引进了「C2PA」的内容凭证,以后每一张 Pixel 10 拍摄的照片,都能在详细信息中看到这个照片是由什么拍摄,是否经过 AI 编辑。图源:The VergePixel 相机产品经理 Isaac Reynolds 认为,C2PA 这种一旦打上就不容易被修改掉的标识,比传统的水印要更有作用。Google 认为这种标记方式正在逐步推荐,但目前还处于一种「教育期」。这又诞生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照片,才算「经过 AI 编辑」?像是往马路照片上添一把火、往饭菜照片里面放一只蟑螂,当然是属于「经过 AI 编辑」,这或许也是 Google 添加 C2PA 的一个主要原因:避免人们被这些真实性极高的 AI 改图欺骗,也是对去年 Pixel 9 争议的回应。关于 AI 编辑照片的边界,其实去年苹果高管 Craig Federighi 表达过其中的纠结:苹果原本将照片视作可以信赖的现实指标,而不是「幻象」,因此原本不想推出 AI 编辑功能。但由于用户的需求非常强烈,苹果愿意迈出一小步,让用户可以清理照片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并且被 AI 编辑过的照片,也同样会被标记「已使用清理功能修改」,也能随时回退。那今年 Pixel 10 的 100 倍变焦,属于 AI 编辑吗?长久以来,手机摄影离不开算法,用来增强手机对被拍摄对象的识别,改善画面的细节,而 Pro Res Zoom 本质上就是这套流程的进一步发展,达到画面放大 100 倍也可用的程度。以往一些影像手机主打的「拍月亮」,也很大程度依靠算法进行细节的补全,甚至被网友戏称「画月亮」。国内现在主打「望远」的超长焦,来到 30 倍变焦之后,其实也极大地依赖还原画面的细节,本质上和 Pro Res Zoom 差不多。而这样的流程,在 Google 的眼中已经属于 AI 编辑的范畴,在 C2PA 中进行了相应的标注。不仅如此,不少厂商都在做的「多帧合成」影像技术,在 Google 眼中同样属于「AI 编辑」。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原本在我们眼中属于「原片直出」的手机摄影,本质上背后都有大量的计算过程,如何界定哪些属于「AI 编辑」,其实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毕竟,一张只是用 AI 增强画质的照片,和一张 AI 往里面放了个蟑螂的照片,两者在真实性上有不小的差距。当这个标准真正实现全网普及,社交平台也能显示相关信息之后,拍摄和分享这个事情,不免得会变味。很多时候,我们拍摄以及发布的照片,更多是一种记忆以及情感的保留和分享,表达远多于真实。而 C2PA 则用一种非常客观的方式,提供你的表达和情绪是如何被虚构出来的,还会将其进行公开。这好比发一张精修的美照到小红书,结果点开右上角的标注,都显示这张图被「精修过」,是不是一下子就打消了你发图的热情?其实 C2PA 这个认证,最早出现在一个和 AI 没太多关系的设备——徕卡 M11-P 相机上。用这款相机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包含详细的安全添加名称、日期、变更和工具等信息,让人们了解文件来源。对于这样一款专门为纪实摄影而生的相机来说,C2PA 的存在就非常合理,它能成为新闻真实的证据,也能保护影像创作者的数字版权。而在人人都有摄像头和发声渠道的当下,个人表达和照片真实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随手记录的生活照,也有可能酝酿一个全民热议的社会议题。AI 能美化我们拍摄的记忆,也让表达更自由,但它同时稀释了影像的真实感。如何在「表达」与「真实」之间找到平衡,是整个行业以及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