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92部根据体型将无人机分为微、轻、小、中、大型,其中微轻型无人机无需适航取证;各地政府出台的低空经济政策中,将此标准作为划分依据,对不同机型给予不同额度的补贴。

民航局92部将无人机按体型及载荷分类
一、物流无人机类型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天然适合嵌入“干—支—末”三级运输链条,每一级对机型、航线和运营模式的诉求各不相同:
1. 干线级:跨区域、长距离的大宗物资流转动脉,通常由全货机、万吨级轮船或铁路干线承担,具有“高载重、长航程、低频次”特征,适用超大型固定翼无人机。
2. 支线级:距离缩短到几十至数百公里,任务是把干线枢纽的货物拆零后快速投放到省内中心仓、县域分拨点或沿海内河中转港。运输工具更强调灵活性和覆盖密度——传统上由支线客机腹舱、厢式货车或内河驳船完成;无人机替代方案则聚焦中大型复合翼或大型固定翼机型,兼顾载重(50–200 kg)与航程(200–600 km)。
3. 末端级:聚焦“最后一公里”配送,涉及社区、乡村、海岛等分散节点,需应对复杂路况与即时性需求,传统依赖电动三轮车、小型货车或人力配送,呈现“小批量、高频次、强场景适配”特点,适用小型多旋翼、中型多旋翼及复合翼无人机。
通过“干—支—末”一体化无人机网络,可以从万米高空到社区门口无缝衔接,实现物流时效、成本与碳排的三重优化。
二、目前主要玩家和机型
1. 末端类
末端以中小多旋翼为主,载荷重量通常在40kg以下,单次航程小于30km,通航时间在30min以内。此类场景通常涉及人流密集区域,无人机系统需更注重安全冗余、降噪优化及应急能力。
美团-四代FP400 V4

顺丰-方舟40

京东-JDX-50京燕

京东-JDX-20京鹊

大疆-FlyCart 30

美团采用多旋翼机型实现外卖即时配送,而顺丰、京东则侧重于中短程快递“最后一公里”运输。
2. 支线类
支线主要由中大型复合翼和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覆盖,载荷在50-500kg左右,航程在50-1200km,由于支线之间航程距离差别较大,因此支线物流的无人机机型相对丰富、技术路径分化。
升力翼多旋翼:顺丰-方舟80

复合翼:峰飞-V2000CG

自转旋翼:京东-京蜓

混合动力eVTOL:牧羽天-AT1300

复合翼:御风未来-M1B

固定翼:翊飞-ES1000

顺丰在支线物流方面侧重于高载重、长航程的无人机,应用于医药冷链、高附加值物品运输,构建“干线有人机+支线无人机+末端配送”三级体系,覆盖352条常态化航线,日均飞行量超千架次三级航空网络。京东侧重县域和农村市场,更注重通航机场的枢纽作用,机型研发重心由早期的大型无人机转向中小型。
3. 干线类
干线适用超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载荷在500-5000kg左右,航程在1200km以上,主要应用于主干线的长途运输。
天域航通-鸿雁(HY100)

航天时代飞鹏-FP-98

山河华宇-SA750U

腾盾科创-双发无人运输机

白鲸航线-W5000

以航天时代飞鹏FP-98与白鲸航线W5000为代表的干线无人机在2025年商业化进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