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新“赛点”开局!巨头争夺下一风口话语权

高工智能汽车 2025-08-25 16:23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全新一代座舱平台量产进程已经开启,智能座舱市场进入了技术迭代、平台升级的新红利周期。

日前,上汽通用正式宣布,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首款智能豪华轿车——别克至境L7将搭载高通8775座舱芯片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落地

另外最新消息显示,德赛西威第五代智能座舱G10PH已获得理想汽车新项目订单,并受到多家全球顶级主机厂的高度关注。资料显示,该平台可集成4-8B VLA大模型与云端高阶AI模型,实现复杂意图理解与多模态交互,显著提升座舱场景预判能力。

从行业消息来看,目前高通骁龙汽车平台至尊版的车企名单理想汽车、蔚来、零跑、岚图、极氪、奔驰等多家品牌。供应商方面,包括德赛西威、博泰、车联天下等供应商均推出了基于高通骁龙平台至尊版的新一代座舱域控产品。

在座舱芯片平台方面,包括联发科、芯驰科技等芯片厂商纷纷也部署新一代座舱SoC产品,以更好地支持大参数AI大模型在端侧的部署,新一代座舱SoC平台升级也是箭在弦上。

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实现了一轮高速发展期,而接下来的座舱平台升级也正带来新一波巨大的市场红利。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来看,2025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智能座舱(联网大屏/多屏娱乐+智能语音交互)搭载率升至74.64%,2025年搭载率预计将跨域80%大关。

其中座舱域控成为了近几年增量最大的细分赛道之一。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25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车型交付达到389.96万辆,同比增长51.68%,前装搭载率进一步提升至36.80%

这同时,智能座舱平台升级趋势也十分明显。

数据20251-6月,搭载高通8295平台的座舱域控搭载量同比增幅达到172.09%,搭载率已经提升至26.71%,成为了2025年座舱域控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另外,包括麒麟9610A、芯擎龍鹰1号几家国产芯片平台的搭载量也在快速提升。

座舱域控市场格局方面,头部企业效益逐渐凸显,包括德赛西威、东软、博泰、车联天下等几大供应商在搭载量方面持续领跑。可以观察到,各大头部座舱域控供应商均通过多元化、平台化的方案部署,可满足多层级市场需求,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其中德赛西威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座舱业务销售额达到 94.59 亿元,同比增长18.76%。德赛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舱已在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吉利汽车等客户处规模化量产,还持续获得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等多家头部客户新项目订单。而随着第五代智能座舱产品的量产落地,也将为其带来全新的增长动力。

东软集团作为国内最早实现高通8295座舱平台量产交付的头部供应商。目前已经为吉利、红旗、奇瑞、宝腾等国内外20多家车厂提供智能座舱系列产品,量产车型达130+款。

综合来看,经过2020-2024年的高速发展期,2025年座舱域控市场已经从过去的1.0时代(物理集成/降本增效为核心)进入2.0时代(算力大幅提升/软件差异化)新拐点。

伴随着AI化、舱驾一体等新技术需求,如德赛、东软这类头部系统供应商已经凭借领先的平台迭代能力、多元化产品与系统适配、软硬件协同与集成能力,抢跑新一轮技术方案升级的红利风口。

例如在今年上半年,东软率先发布了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该平台可在单芯片上实现舱行泊一体化方案,有效降低硬件成本,简化供应链。同时该平台化方案还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提升软件迭代效率,强化功能之间的协同,加速智能汽车产品规模化落地。

而针对AI+车的变革,东软推出了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面向整车架构构建了一个适合AI开发和运行的智能底座,为各类AI大模型的部署、AI应用场景、AI功能的快速落地提供服务和支持。

资料显示,东软NeuMind赋能体基于东软“融智”AI实施框架,集成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车身、车联网等关键模块,全域融合了多模态AI模型的智能化能力,可提供面向多场景化的智能服务引擎,并支持个性化用户体验定制。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AI中间件和开发工具链,能够实现智能应用、感知决策算法的快速迭代与OTA无缝升级。

全新高性能的座舱芯片平台上车,也为新一代座舱系统的进化奠定了基础,打造更“懂你”、更具情感化、个性化的AI助手与伙伴,让座舱系统实现了从"功能服务""情感链接"的价值跃升。

一方面,通过全新AI、显示以及交互等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在交互模态、交互维度等方面的体验感与科技感大幅提升;

例如,哈曼通过整合消费电子技术,已经将车内显示与音频技术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重新定义车内视听体验。

其中,哈曼Ready Display产品采用三星Neo QLED车载显示技术,为行业带来先进的车规级无镉量子点膜技术和基于蓝色Mini-LED的局部背光显示屏。目前哈曼与三星正在共同开发的HDR10+车规级显示技术,将把家庭影院级别的体验带入座舱。

另外,哈曼新一代QVUE全风挡显示屏也新增多项沉浸式功能,包括将街道动态横穿目标可视化、倒车影像辅助和透明前舱盖(通过摄像头显示车底路面状况),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可视性同时,在座舱空间的氛围感、科技感与交互体验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

另一方面,基于多功能系统、多域、多终端的融合协同,实现整体式/全场景化的智慧体验,多终端无缝流转等等方面的创新优化,已经成为当前各大新车型座舱的升级方向。

例如最新发布的理想i8,智能座舱方面,理想同学从语音助手到“”智能体“的转变,能实现各种复杂任务。

例如在停车缴费场景下,在出停车场时它会调用车上的摄像头,扫描停车场二维码,然后打开车上的支付宝进行停车缴费,让用户无需掏出手机扫码支付,方便度大大提升。

此外基于VLA大模型能力与舱驾系统协同,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与司机Agent沟通,并轻松操控车辆,在某些场景下按照用户的指令来实现行驶策略,让辅助驾驶系统也能“听懂人话”,可以说重新定义了人车交互方式。

小米YU7打造了五种便捷的地址流转方案,包括手机终端与车机系统无缝流转,还实现了深度优化了智能穿戴设备与车机的联动体验。

在以上趋势下,有能力提供全栈式、多维度座舱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产品与业务协同化的优势已经开始凸显出来。

例如哈曼基于多元化的技术产品、系统深度协同与方案整合,在打造智慧与情感化“第三空间”方面,已经实现了创新突破。

其中,哈曼Ready Engage全新情感智能AI系统通过与 Ready Care驾乘人员检测系统的协同,可以实时解析用户行为、微表情及认知负荷变化,精准识别疲劳驾驶、情绪压力等场景,动态调节车内环境与交互策略,将冰冷的操作指令转化为富有温度的情感陪伴。

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智能化已成为各大品牌角逐的核心战场。在智能座舱领域,此前已经出现产品同质化、标准化配置普及所带来的竞争困境

然而,随着AI座舱的演进和人机交互模式的持续创新,用户体验正实现跨越式升级与显著差异化,这不仅为整车市场注入了新的突破动能,也为上游产业链中的诸多细分赛道开辟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与机遇窗口。

在这一轮由AI驱动的体验升级变革中,头部供应商们正凭借技术方案与生态资源等优势率先卡位,正进一步构筑竞争壁垒。

资讯配图


热文推荐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座舱
more
1.5T+7DCT,双边四出排气,标配Flyme Auto座舱,9.19万起就入手SUV!
搭载智能数字座舱/换装全新内饰风格 别克至境L7内饰官图发布
东风汽车:整车视角下智能座舱对汽车智能玻璃的核心要求与技术演进方向  | 盖世汽车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榜单!座舱域控格局初定,谁将问鼎1500万套增量市场「新王座」?
最低29.99万!传祺向往M8鸿蒙座舱版上市,广汽华为联手发力!
岚图追光L官图 搭载最新华为辅助驾驶和鸿蒙座舱
走进一汽解放 | 招募智能座舱、新能源热管理等领域优质供应商
智能座舱新“赛点”开局!巨头争夺下一风口话语权
169元纸巾盒“车规级”,小米YU7座舱芯片却是手机同款?
2025年1-5月智能座舱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本土势力多领域突围,德赛西威持续霸榜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