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刊
介
绍
特
邀
编
委
王贺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兰旭光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卢策吾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孙健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林倞 教授
鹏城实验室/中山大学
段海滨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凯 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鲁继文 教授
清华大学
刘连庆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刘浩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25年第4期目次

腔道介入交互约束下的柔性机器人具身形态感知方法
通信作者:刘浩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专家述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柔性机器人具身感知方法,旨在提升柔性机器人在腔道介入中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对促进柔性机器人技术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1
面向复杂光照场景的异质SLAM融合方法
通信作者:郁树梅 苏州大学
专家述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异质SLAM融合方法,将传统SLAM方法与仿生SLAM方法相整合,完成了基于标准型模糊神经网络的闭环决策方法和基于 T-S 模糊神经网络的轨迹优化方法,并完成了实验验证与分析。论文具有较好的技术性创新。思路清楚,工作完整,对复杂环境SLAM方法的推进和应用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应用推广价值。
摘要:针对低光照、弱纹理等复杂光照环境中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面临的闭环检测失败和机器人轨迹精度低的问题,将传统视觉SLAM方法的高精度地图构建和精确定位能力与仿生SLAM方法在复杂光照环境下的强场景识别能力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异质SLAM融合方法,包括基于标准型模糊神经网络的闭环决策方法以提升复杂光照场景下闭环检测的成功率,以及基于T-S(Takagi-Sugeno)模糊神经网络的轨迹优化方法以提升机器人轨迹估计的精准性,从而实现在复杂光照环境中更准确的定位和更可靠的环境建模。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ORB-SLAM2和RatSLAM方法,提出的异质SLAM融合方法在自采集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上能获得更高的闭环检测召回率和更低的绝对轨迹误差(ATE),在复杂场景下展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对提升复杂光照场景下机器人自主作业的精准性及稳定导航定位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引用信息:孙荣川, 高水镕, 张鑫, 郁树梅, 孙立宁. 面向复杂光照场景的异质SLAM融合方法[J]. 机器人, 2025, 47(4): 508-516.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2
面向居家服务机器人任务规划的具身大模型
通信作者:闫海滨 北京邮电大学
专家述评:该文针对居家服务机器人任务规划提出了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具身任务规划框架(TaPA)。通过将场景信息与大语言模型(LLM)对齐,TaPA能够生成可执行的任务规划,解决了传统LLM缺乏场景感知的问题。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3
基于关节协同控制的仿人双足机器人设计及优化
通信作者:王贺升 上海交通大学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4
面向地下环境机器人的多模态目标检测方法
通信作者:周萌 北方工业大学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5
基于多模态扩散策略的长时任务规划
引用信息:罗佳媛, 刘泽阳, 兰旭光. 基于多模态扩散策略的长时任务规划[J]. 机器人, 2025, 47(4): 548-558.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1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02
面向柔性制造的具身智能综述
通信作者:徐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识别二维码,访问全文PDF

猜你还喜欢下列文章

联系我们 :
电话:024-23970050
E-mail:jqr@sia.cn
网址:https://robot.si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