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科技区角能源行业企业查询平台消息,因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同时面临美国制裁措施带来的连锁市场反应,国内主要光伏面板制造商今年上半年均出现巨额亏损。行业龙头通威股份上周五发布公告,公司今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4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31.3亿元亏损进一步加剧。另外一家光伏产业上市公司天合光能则由上年同期的盈利5.26亿元转为亏损29.2亿元。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装机量达212.2吉瓦,较去年同期翻倍,这为即将实施的新电价机制铺平道路。截至6月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1太瓦,较2020年底增长四倍。尽管光伏项目需求快速扩张,但多年来的激进投资已导致全产业链产能过剩严重,从多晶硅、晶圆到电池组件价格的持续下跌,产业公司除了营收下滑外,还被迫对库存及其他资产进行打折处理。"在严重的供需失衡行情压力下,全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光伏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隆基绿能在刚发布的半年财报中表示。不过该公司亏损有所收窄,从上年同期的52.4亿元降至25.7亿元,主要得益于折旧资产的比例减少。援引分析机构数据,2025年7月2日,光伏组件价格一度跌至每瓦0.087美元(约合人民币0.63元/W),创下自201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同时,国内光伏企业还在经历美国制裁措施的双重冲击,TCL中环可再生能源旗下新加坡子公司Maxeon Solar Technologies自2024年7月起被禁止在美国市场销售,其墨西哥工厂发往美国的光伏组件货柜在边境遭扣押。今年上半年,Maxeon的出货量同比暴跌85%。另外部分中国厂商也因美国上月取消清洁能源本土化生产的税收抵免,而开始撤离美国市场;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四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征收最高3,400%的关税,而这些国家正是国内厂商为规避早期贸易壁垒而建立大规模生产基地的区域。面对连续两年出现重大亏损,各方呼吁国内光伏企业需要针对行业现状做出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上周召开行业座谈会,敦促头部企业关停落后产能;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尤其是损害全行业利益的恶性价格战,需要立刻停止。尽管相关消息推动光伏企业股价近月出现大幅反弹,但产业复苏的进度可能还需要依托相关部门对于整体产能的具体调控措施,另外与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调整不同,光伏产业的整顿难度更大,因为龙头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据悉,目前上游多晶硅行业正在探讨建立产业基金收购过剩产能的方案,这种模式类似于之前国内通过行业基金稳定钢铁等产业的策略。但具体资金来源和分担比例仍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