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5日,森林包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林包装”)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公司的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又将如何?本文将对这份报告进行深入剖析。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森林包装实现了11.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1%,显示出公司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仍具备一定的营收增长能力。然而,公司的盈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113.4万元,同比骤降60.9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67.25%,仅为2644.59万元。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森林包装在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正在推进的“年产60万吨数码喷墨纸产业升级项目”在报告期内亏损了6106万元。
这个新项目由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浙江森林联合纸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其产品为涂布白板纸。由于白板纸的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市场需求与公司原有的黄板纸存在较大差异,新项目在投产初期经历了设备调试、技术优化等磨合过程,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从而导致了巨额亏损。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亏损中的3994.85万元由公司作为控股主体承担,其余部分则由少数股东承担。
公司强调,除去这个新项目的影响,其原有的包装和原纸业务在报告期内的盈利水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表明,虽然面临产品出口需求减少等外部不利因素,但公司凭借在地域等多方面的优势,其核心业务依然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报告期末,新项目的设备调试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计划下一步将优化技术工艺,提升“A”、“AA”级产品的合格率,以尽快布局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将加速推进二期项目的投产,通过规模化生产来摊薄固定成本,从而提升整体投资效益。
森林包装的主营业务涵盖包装原纸和纸包装制品,其核心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等浙江南部地区,其中工业包装占比较大,许多产品用于出口货物的包装。
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覆盖了废纸利用、热电联产、瓦楞纸板、瓦楞纸箱以及涂布白板纸的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这种“一体化”模式不仅能让包装厂更好地控制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还能有效规避单一产业的市场风险,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同时,包装生产产生的废纸又能作为原纸生产的原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增加了盈利空间。
从公司产品来看,箱板纸营收为6.43亿元,白板纸营收为1.43亿元,瓦楞纸板营收为1.2亿元,胶印纸箱营收为9866.22万元,水印纸箱营收为6357.34万元,数字印刷纸箱营收为5656.79万元,高强度未来纸营收为546.7万元。

从子公司运营情况来看,各子公司的表现不一:.

森林造纸是公司的中流砥柱,贡献了最多的营收(7.27亿元)和净利润(4558.62万元)。
联合造纸在贡献1.56亿元营收的同时,净亏损高达6106万元,是导致公司整体净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温岭森林和森林纸业分别贡献了2.02亿元和1.25亿元的营收,盈利状况分别为盈利125.58万元和亏损46万元。
临海森林营收为5281.86万元,净亏损12.6万元。
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打造的“快印包”网络交易平台,虽然能够满足小批量、个性化包装需求,但目前几乎没有产生收入,并带来了近78万元的亏损。同时,公司还在2025年6月设立了二级控股子公司台州森恒包装有限公司,旨在通过与合作方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快递业包装市场,以期降低经营风险,拓展产品应用。
森林包装的这份半年报,描绘了一个正在进行“战略转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营收的稳定增长表明公司核心业务依然稳健,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净利润的断崖式下跌,则直接反映了新项目投产初期的巨大成本和风险。
公司将亏损归咎于新项目调试磨合,这一解释是合理且符合逻辑的。任何大规模的新项目,特别是涉及不同技术工艺的产业升级,都会在初期经历一个“爬坡”阶段。设备调试、技术磨合、工艺优化、人员培训等都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且短期内难以产生与投入相匹配的收益。这笔高达6106万元的亏损,可以被视为公司为未来新增长点所支付的“学费”。
从长远来看,公司积极布局涂布白板纸市场,并向快递业包装领域拓展,其战略眼光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完善产业链来增强核心业务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品类和新市场来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总而言之,森林包装的这份半年报是一份“阵痛期”的报告。短期来看,新项目的亏损显著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表现,投资者需要对这一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但从长期来看,如果新项目能够如期完成调试并顺利投产,并能有效提升产能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它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何将“学费”转化为未来的“红利”,将是森林包装接下来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