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高端数码喷印设备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的实施主体为世纪数码,实施地点为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文竹街 41 号,计划投资总额为 15,597.55 万元。本项目在既有土地上对世纪数码原有厂区生产线进行就地改造,新建研发中心用楼,购置自动化生产相关设备和研发检测设备。
本项目建成后,公司一方面通过对现有厂区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有利于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研发资源的整合并配置先进研发试验设备、引进高水平技术研发人才,建立集研发、试验、技术人才培训等综合性研发基地,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研发实力、提升技术先进性水平,为公司丰富产品线、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公司持续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项目必要性分析
(1)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持续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
数码喷印设备深度融合机械设计与精密制造、电气控制和软件、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伴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数码喷印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如在广告和纺织领域,烫画机、桌面式 UV 打印机、水晶标打印机等个性化、灵活性较强的数码喷印设备市场应用快速增长,并且在包装、书刊、电子、装饰建材等新兴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公司需要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产品、丰富应用场景并迭代优化现有产品,持续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力的竞争优势。
基于本项目新建成的研发
与此同时,公司结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将积极推进数码喷印领域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工作,开展瓦楞彩箱数码印刷机、高速数码热转移印花机、高速数码写真机等系列机型的优化和扩展研发,以及数码直喷印花机、配备手持终端的小型数码喷墨设备研发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相关研发项目的实施。
依托于研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壮大复合型全面人才队伍,加之前沿技术及项目的开发,研发资源的有序安排,公司技术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将持续提升,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充分整合公司现有研发资源,改善提升公司研发条件
报告期内,公司数码喷印设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线及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写真机、UV平板机、数码热转移印花机,研发扩展到 UV 网带机、桌面式 UV 打印机、瓦楞彩箱数码印刷机、导带数码直喷机、烫画机、水晶标打印机等,应用领域由广告、纺织拓展至包装、标签等,且应对不同产能需求及应用场景提供不同规格的设备产品,公司产品矩阵成倍增加。
公司现有研发场地、测试场地、相关研发设备设施及研发队伍规模已经难以匹配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和产品升级迭代需求,亟需扩容改善现有研发条件,以提高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测试能力,从而快速反应、高效化测试、技术难点突破等需求。
本次项目建设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和研发资源,新建研发和办公大楼,购置先进研发试验、测试设备,并引入高水平研发团队等多举措,最终建立集技术研发、实验测试、人才培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公司的研发软硬件设施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吸纳更多、更优秀的高水平技术人才,从而将更好地满足产品开发设计、研发试验、成品测试等需求,为公司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3)智能化升级生产线,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数码喷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数码喷印设备以较快的速度和幅度升级与迭代,对产品打印精度、稳定性等性能以及交货周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产品零部件的机械精度、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亦更高。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公司从生产端把控和提升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数字化升级,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本项目将改造铺设整机自动生产线、配件自动组装线、主梁及平台自动生产线等,引入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物流配送设备设施等,并进一步升级工业车间生产信息化系统,有序连接各个生产工序,实现可视化管理、智能化运维的生产管理。通过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以及信息系统的完善,公司可以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维修的损失,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一致性、稳定性及装配精度,进而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完善的研发体系和丰富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公司深耕数码喷印制造领域多年,始终将研发创新视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搭建了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专业学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构建了完善的产品及技术研发体系。现有产品和相关零部件的迭代研究以及新产品研发共同构成公司的研发矩阵,为公司未来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升级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体系保障。
公司一方面根据研发人员研究方向及擅长的领域成立机械研发、电子技术、电气开发、软件开发与测试、工艺技术研发小组,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研究和零部件的优化改进;另一方面针对新产品的研发采取事业部制的研发攻关模式,在事业部内形成贯穿研发、生产及销售全流程的一体化研发体系,研发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根据销售、生产人员的反馈快速调整优化技术路线,能够大幅提高研发效率。
依托于多年的研发及生产实践经验,公司围绕喷头定位及其排列构型、喷墨/供墨控制、运动控制与张力控制、烘干控制、色彩管理、机架设计与精密制造等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模块,针对打印精度、运行稳定性、打印速度及安装操作效率等性能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截至本报告发布之日,公司拥有专利 280 项,其中发明专利 47 项,并有多项专利正处于申报中。公司长期积累的产品及技术开发经验,以及成果转化能力为公司开展深层次的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了技术基础。
(2)武陟生产基地已建项目的投产、仓储人员的统筹安排,为郑州生产基地的自动化改造提供了空间
随着武陟数码喷墨印刷生产基地已建项目的逐步投产,加之武陟与郑州生产基地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的引入,公司通过统筹安排和调度武陟与郑州生产基地的生产人员和工序环节,将大幅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可以充分保障公司的生产能力,产能不受智能化改造进程的制约,为郑州生产基地的自动化改造提供了空间。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 15,597.55 万元
5、项目投资进度
将按照投资计划完成项目建设,包括厂房、宿舍楼等适应性改造、研发办公楼主体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等实施周期为两年。
此为摘取部分,完整版根据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要求,可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拟建地址
1.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5 项目建设工期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生产规模
1.2 企业概况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3.3 编制原则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完善
2.2.2 项目建设是公司规模扩展,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增加产能,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2.2.4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2.2.5 提升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为业务发展和高效管理赋能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国家政策推动行业的发展
2.3.2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及良好品牌认可度
2.3.3 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协同优势显著
2.3.4 优秀的人才队伍和管理体制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量化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预测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及增长趋势
2.4.2 市场供给分析:评估现有及潜在竞争者提供的同类产品数量,识别供给缺口或过剩
2.4.3 市场竞争分析:研究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份额分布、主要竞争对手策略及进入壁垒
2.4.4 项目产品分析:结合产品特性(如价格、质量、功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判断其竞争力
2.4.5 市场综合分析:整合供需、竞争及产品数据,形成对项目整体可行性的判断
2.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2.5.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5.2 项目产出方案
2.6 项目商业模式
2.7 项目对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方案
3.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1.2 项目选址需求
3.1.2 选址方案的初步拟定
3.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 概况
3.2.2 政治
3.2.3 经济
3.2.4 项目投资地营商的主要优势
3.2.5 投资激励
3.2.6 经贸情况
3.2.6 法律法规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技术方案
4.1.1 原料路线确定原则
4.1.2 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确定原则
4.1.3 技术先进性
4.1.4 生产工艺流程
4.1.5 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4.2 设备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给排水工程
4.3.2 变配电工程
4.3.3 消防工程
4.3.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4.3.5 通信工程
4.3.6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4.4 数字化方案
4.4.1 工业化生产可靠性分析
4.4.2 技术管理及特点
4.4.3 建筑智能化
4.5 建设管理方案
4.5.1 项目建设期管理
4.5.2 公司注册及审批流程
4.5.3 项目审批流程
4.5.4 项目申报
4.5.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生产经营方案
5.1.1 采购模式
5.1.2 生产模式
5.1.3 销售模式
5.1.4 研发模式
5.1.5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5.1.5 燃料动力供应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设施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人力资源配置
5.3.2 人员培训
5.3.3 员工退场
第六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范围
6.1.2 项目投资估算
6.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2.2 编制依据
6.2.3 收入测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利润核算
6.2.6 财务评价分析
6.3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6.3.1 不确定性分析
6.3.2 偿债能力分析
6.3.3 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7.1 经济影响分析
7.2 社会影响分析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7.3.3 环境保护的建议
7.3.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项目能耗情况
7.4.2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3 管理节能措施
7.4.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结论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8.1 工期风险
8.2 质量风险
8.3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8.4 市场波动风险
8.5 政策风险
8.6 政治风险
第九章 思瀚产业研究院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