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罗那MWC的喧嚣之外,一场静默却更具颠覆性的对话正在北京悄然发生。
2025年春,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率领高层代表团,专程访问科技企业智识神工总部。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行业调研,而是一场关于“智能时代企业本质”与“AI如何重塑社会生产力”的深度战略对话。
随行的还有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公共政策、技术与创新项目负责人——这几乎是一支为“未来十年”而组建的决策团队。他们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寻找那个真正把AI从“技术秀场”带入“生产力革命”的企业。
他们找到了——智识神工。

一、未来已来:第一家“完全智能化企业”正在诞生
“任何技术创新,最终必须以生产力的革命性提升来证明自己。”
这是智识神工董事长兼CEO楚庆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
没有PPT,没有客套,他直接展示了公司尚未对外发布的SWOR 2.0β平台——一个将彻底颠覆传统企业运作模式的AI系统。
“我们2023年12月发布了全球首个AI机器人程序员,2024年1月提出‘三要素事业理论’。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楚庆说。
而SWOR 2.0β,正是这一理念的终极落地。相比在5月28日“AI对抗赛”中惊艳全场的α版本,β版实现了跨越式进化:
所有员工将升级为“CHR人机联合体”(Cyber-Human-Robot); 软件开发效率提升数十倍; 交付周期与成本双双降低75%; 企业运营进入“全智能决策”时代。
“智识神码(ZhiShi ShenMa)——我们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完全由AI驱动的科技企业。”楚庆说,“这不是‘用AI的公司’,而是‘本身就是AI’的公司。”
GSMA团队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讨论。斯寒感叹:“这已经不是‘数字化转型’,而是‘企业形态的重构’。”
二、AI平权:让中小企业不再做“信息弱势群体”
如果说“未来企业”是智识神工的自我革命,那么它的另一大使命,则是用AI打破信息鸿沟。
“中小企业是信息时代的弱势群体。”楚庆直言不讳,“当前的软件服务,门槛高、效率低、不透明,本质上是‘大客户服务大客户’。而中小企业承载了中国70%以上的GDP、85%的就业和绝大多数创新,却被排除在信息化红利之外。”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软件行业人均生产效率仅提升1.2%,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软件生产力的停滞,正在拖累整个经济的智能化进程。
而智识神工的答案是:用AI重构软件生产本身。
通过SWOR平台,中小企业无需任何技术背景,即可“零基础”定制专属信息系统,快速建立差异化竞争力。成本降75%,周期降75%,效率却提升数十倍。
“我们不是在卖软件,而是在赋予中小企业‘数字主权’。”楚庆说。
斯寒深有共鸣:“GSMA服务的都是‘恐龙级’企业,但AI时代的突破,往往来自‘小松鼠’和‘小兔子’——那些灵活、创新的中小企业。他们需要一个舞台,也需要技术赋能。”
三、“小松鼠乐园”:GSMA与智识神工的战略共识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谈中,双方达成一项重要共识:
GSMA搭台,智识神工唱戏,共建一个惠及中小企业的AI科技生态平台。
“GSMA可以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担当的综合科技产业组织。”楚庆提议,“建议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围绕‘从信息化到智能化’,通过沙龙、直播、技术共创,帮助中小企业摆脱‘信息弱势’,走向智能未来。”
话音未落,满座笑声。斯寒笑言:“我们成功经营了‘恐龙乐园’,现在是时候创办一个‘小松鼠、小兔子乐园’了!”
这句玩笑,却道出了未来方向:科技不应只为巨头服务,而应成为普惠生产力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