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观分析:
《2025年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趋势洞察》
(完整版.pdf ) 以下仅展示部分内容
下载方式见文末
易观分析:
《2025年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趋势洞察》报告由易观分析发布,系统梳理了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驱动因素、关键趋势及未来建议。以下是对报告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发展现状:国家主导、地方布局、智算领先
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前中期阶段。国家层面通过“东数西算”战略统筹全国算力资源,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八大区域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形成“全国一张网”的多层算力网络格局。截至2024年,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数达830万标准机架,总算力超过280 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智能算力达90 EFLOPS,占比超30%,五年内增长近13倍。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建设大型智算中心。例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已建成或规划多个百亿级投资的智算中心,算力规模从数十PFlops到数千PFlops不等,形成区域算力集群优势。以上海为例,其算力总规模已达数十EFLOPS,智能算力占比持续提升,政策体系超前布局,2027年目标实现200 EFLOPS智算算力、2000亿元产业规模,国产自主可控比例超70%。
二、发展环境:政策、技术、产业、商业四重驱动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国家层面出台《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等政策,明确算力为新型基础设施核心。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也发布专项规划,设定量化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自主可控等方向。
技术趋于成熟:AI芯片(如华为昇腾、寒武纪、壁仞科技)性能逼近国际先进水平,液冷、浸没式冷却等节能技术广泛应用,算力调度与网络互联技术实现资源池化与弹性调度,推动“算力即服务”(CaaS)模式落地。
产业需求爆发:生成式AI大模型(如GPT、通义千问)引爆算力需求,互联网、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AI应用从探索期进入规模化落地期,算力需求结构多元化。
商业模式跑通:算力服务市场快速增长,云服务商、IDC厂商、运营商等转向“平台化服务+生态协同”模式,按需租赁、算力交易等新业态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推动算力普惠化。
三、发展阶段:从探索期迈向高速成长期
根据易观AMC模型,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经历了2017年前的数据中心时代、2018-2020年的技术观望期、2021-2022年的大模型突破期,2023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将持续至2028年。当前阶段以大模型训练为核心驱动力,算力需求从“企业级”跃升至“超大规模集群”,2028年后将逐步进入成熟期,市场集中度提升,竞争焦点转向精细化运营与服务创新。
四、五大核心驱动因素
大模型迭代:参数规模从十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训练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中国大模型数量占全球36%,仅次于美国。
政策与资本联动:“东数西算”撬动超2000亿元投资,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聚焦AI芯片与算力服务,推动产业链协同。
产业应用规模化:AI从互联网向金融、制造、政务等垂直行业渗透,场景化智算需求快速增长。
长尾算力释放:分布式调度技术整合闲置GPU/TPU资源,实现“云上算力池”模式,提升利用率。
云化调度技术:容器化、弹性伸缩、分布式并行等技术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降低使用门槛。
五、六大关键趋势(2025年展望)
自主可控算力:国产AI芯片(昇腾、思元、BR100等)与软硬件生态加速替代进口产品,2027年目标国产算力占比超70%,上海临港万卡国产智算集群成标杆。
绿色算力:双碳目标下,新建智算中心PUE要求≤1.3,液冷、浸没式冷却、清洁能源广泛应用,绿色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跨区域算力互联:国家推动算力网络标准统一,26个骨干直联点实现东西部算力自由流动,形成“时空互济”调度模式。
智算云平台“双轨制”:综合型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提供通用大模型全链条服务,垂直型平台(如医疗、金融、工业AI)提供行业定制MaaS,两者协同演进。
大模型+知识库激发新需求:知识增强型大模型(RAG架构)将算力需求提升2-3倍,企业知识库训练需求碎片化、普及化,推动智算中心服务下沉。
算力云化与普惠发展:CaaS模式成为主流,2024年智算云服务市场增长80%,标准化计费(如“1度算力”)推动全社会算力利用率提升,云-边-端协同拓展应用场景。
六、利益相关方建议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与区域统筹,制定算力互联标准与绿色认证体系,开放公共数据场景,提供资金与税收优惠。
园区与枢纽:明确定位,构建绿色能源、高速网络、制冷创新等配套设施,探索“先租后买”“按效果付费”等灵活运营模式。
企业(供给方):建设高性能、易用的智算云平台,深耕行业数据与专业认知,提供定制化AI算力解决方案。
企业(需求方):将算力纳入战略资源规划,优先采用云化租赁模式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共享成果,培养“智算工程师”等复合型人才。
行业组织:牵头制定标准,推动“芯-云-用”创新链协同,避免内卷式竞争。
七、总结
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正处于政策、技术、产业、资本多重红利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未来五年,将以“自主可控、绿色低碳、全国互联、云化普惠”为核心方向,构建支撑AI大模型与产业智能化的国家级底座。各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需明确自身定位,协同打造高效、开放、可持续的AI智算生态,以迎接AI原生时代的到来。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筹备组征集公告☜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清华第四版】DeepSeek+DeepResearch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
【清华第七版】文科生零基础AI编程:快速提升想象力和实操能力
【清华第十一版】2025AI赋能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北京大学第五版】Deepseek应用场景中需要关注的十个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北京大学第九版】AI+Agent与Agentic+AI的原理和应用洞察与未来展望
【北京大学第十版】DeepSeek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案例(上中下合集)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一--吴飞: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二--陈文智:Chatting or Acting-DeepSeek的突破边界与浙大先生的未来图景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三--孙凌云:DeepSeek: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和人机协作的新常态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四--王则可:DeepSeek模型优势:算力、成本角度解读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五--陈静远:语言解码双生花:人类经验与AI算法的镜像之旅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六--吴超:走向数字社会:从Deepseek到群体智慧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七--朱朝阳:DeepSeek之火,可以燎原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八--陈建海: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与AI通识教育之未来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1册-技术解析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2册-开发实战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3册-行业应用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4册-个人使用篇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厦门大学第一版】DeepSeek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厦门大学第五版】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使用手册-实战篇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DeepSeek技术溯源及前沿探索》(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以产业大脑为例(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智能金融——AI驱动的金融变革(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人工智能重塑科学与工程研究(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司法及相关思考(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AI大模型如何破局传统医疗(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年大模型:从单词接龙到行业落地报告(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大小模型端云协同赋能人机交互报告(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DeepSeek时代:让AI更懂中国文化的美与善(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智能音乐生成:理解·反馈·融合(附PDF下载)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走进海洋人工智能的未来(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当艺术遇见AI:科艺融合的新探索(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AI+BME,迈向智慧医疗健康——浙大的探索与实践(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附PDF下载)
资料下载方式
Download method of report materials

【中国风动漫】《雾山五行》大火,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前身《岁城璃心》一个拿着十米大刀的男主夭折!

如需获取更多报告
报告部分截图

编辑:Zero

文末福利
1.赠送800G人工智能资源。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人工智能”。
2.「超级公开课NVIDIA专场」免费下载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公开课”。
3.免费微信交流群: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分享群、
人工智能知识分享群、
智能机器人交流论坛、
人工智能厂家交流群、
AI产业链服务交流群、
STEAM创客教育交流群、
人工智能技术论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论坛、
AI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雄安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细分领域交流群:
【智能家居系统论坛】【智慧城市系统论坛】【智能医疗养老论坛】【自动驾驶产业论坛】【智慧金融交流论坛】【智慧农业交流论坛】【无人飞行器产业论坛】【人工智能大数据论坛】【人工智能※区块链论坛】【人工智能&物联网论坛】【青少年教育机器人论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论坛】【AI/AR/VR/MR畅享畅聊】【机械自动化交流论坛】【工业互联网交流论坛】
入群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