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观点:“人工智能+”行动确定6大重点 强化8项基础支撑

资讯配图



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蒲松涛

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

资讯配图

主要从事未来产业、软件产业领域产业发展、行业动态、政策规划、技术前沿等方面研究工作,重点关注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新兴软件、数字经济、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


近年来,围绕未来产业、软件产业等领域累计完成研究报告20余篇,累计牵头省部级及地方市场课题30项,主持完成《互联网+服务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北京市软件和信息安全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成都市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研究》、《福州市软件产业“一园多区”发展规划》、《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研究》、《厦门火炬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项目。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路径研究》、《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和规划》、《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战略谋划与咨询服务》、《厦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项目120余项。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阶段,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刻变革,但仍存在对人工智能作用认识不一致、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突出问题,亟须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意见》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统筹国内和国际,提出开展“人工智能+”6大行动。


具体来看,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意见》提到的六大领域都是人工智能应用重点关注的,其中,居民消费和工业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从产品形态来看,前者主要以人工智能信息服务为主,后者主要以工业智能机器人为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说。


部署6大行动的同时,《意见》还提出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其中,包括“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工程落地”“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重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等具体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有望给产业链上下游多环节带来利好。


蒲松涛表示,“人工智能+”行动重点利好与人工智能应用强相关的三类产业链环节:一是算力相关环节,包括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算力服务中心等;二是数据相关环节,包括数据标注、数据清洗处理、数据仓库等;三是算法相关环节,包括人工智能软件、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服务等。


“诸多关联产业环节也构成利好,如在人工智能信息服务方面,利好人工智能内容创作、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人工智能娱乐服务等;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利好机器人相关传感器、核心零部件、生产代工等。”蒲松涛说。


当前,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标志性成果,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壮大,企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上市企业超过300家,其人工智能的相关收入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总体规模的七成左右。人工智能独角兽的创新领域广泛分布,目前排名前五的包括大模型、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商业智能应用、智算芯片等。


下一步,为营造良好应用环境,我国将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应用规范、伦理规则,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推动重点场景“敢开放”“真开放”。推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在促进产业生态发展方面,将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大力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培育智能原生企业。同时,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


来源 | 新华社、赛迪智库

编辑 | 办公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tech4future》:大型行动模型是迈向操作型人工智能第一步
大众智能:从GPT-5到纳米香蕉,强大的人工智能正走向每一个人
“人工智能+”:央国企的新机遇与实践路径
国家定调「人工智能+」:中国AI十年三步走,战略解读来了
应用体验 | 豫园华灯数字化成果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文化 + 科技”战略时间成果全景展示
分支动态丨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离散智能计算年会暨第24届全国离散数学会议在西宁成功举办
【报告】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研究报告(附PDF下载)
张亚勤、霍福鹏: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迈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赛迪观点:“人工智能+”行动确定6大重点 强化8项基础支撑
人工智能下一站:新消费硬件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