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寒武纪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业绩十分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这是寒武纪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也是其交出的历史最佳“成绩单”。
8月28日,寒武纪股价最高达到1595.88元,最终报收于1587.91元。同一天,贵州茅台报收于1446.10元,绝对价格被寒武纪超出9.8%。
尽管寒武纪股价未达贵州茅台此前曾超2300元的高点,但它已成当前A股最贵个股。
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的成功,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胜利,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辉煌展示。

图源“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官方号
多年来,中科大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科技产业输送着顶尖人才。除了寒武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背后都有中科大校友的身影。
而在中科大校友企业闪耀的背后,合肥这座城市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徽商发布”报道,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就曾说过:“合肥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合肥有着深厚感情。”2019年,中科寒武纪在合肥高新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建设合肥研产中心项目。
把目光聚焦到城市本身,近年来,合肥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早已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在全国芯片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那么问题来了,合肥,能否跑出下一个寒武纪?
01 中科大,不止一个寒武纪
寒武纪的崛起,离不开其创始人陈天石和他的哥哥陈云霁。
这对来自江西的同胞兄弟,先后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学术道路上一路奋进,被外界赞誉为“天才少年”。
2012年,陈天石和陈云霁携手中科院计算所的几位师弟,启动了神经网络处理器项目,这便是寒武纪技术的起源。
2015年,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以及中科院计算所的大力支持下,由陈氏兄弟主导的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纪1号成功流片。
为了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2016年,寒武纪正式成立。
倘若复盘其商业化的崛起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寒武纪与华为的合作堪称关键一步。
2016年,华为正处于AI技术布局的初期,急需外部技术支持以加速产品开发。寒武纪凭借中科院计算所深厚的技术积累,成为了华为的理想合作伙伴。
双方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展开合作,华为将寒武纪的NPU技术应用于麒麟970、麒麟980等旗舰手机芯片中。也是这次合作,让寒武纪一炮而红,迅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近日,寒武纪在资本市场上创下新的里程碑。按8月19日收盘后3907.31亿元的市值计算,陈天石身家超过1400亿元,稳坐江西首富的宝座。
寒武纪的成功,让中科大在AI领域的影响力再次凸显。事实上,中科大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势力范围”,远超想象。
科大讯飞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员。
1999年,一群来自中科大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创办了科大讯飞。其最早的智能语音研究源于中科大王仁华老师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在王仁华的协助下,科大讯飞首次将语音合成技术做出雏形。
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语音产业上市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的上市公司。
多年来,科大讯飞与中科大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2011年,双方获批共建“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2021年,该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优化整合评估,转建为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科大讯飞依托中科大承建“多语种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及国产化平台”,并与中科大共建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
还有“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作为AI领域的明星企业,其创始人汤晓鸥毕业于中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商汤科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智能安防、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还有云从科技。
资料显示,其创始人周曦于1999年考入中科大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云从科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交通、零售等行业的应用。2021年,云从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AI四小龙”中第一家上市的企业。
02 合肥,AI芯片的崛起之城
中科大校友企业的蓬勃发展,与合肥这座城市的支持密不可分。经过多年的产业培育,这里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芯片产业链,正逐渐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重镇。
2013年,合肥率先发布产业规划;2015年,晶合集成成立;2016年,合肥政府推动长鑫存储落地,在制造与存储环节补齐国产短板。
作为合肥芯片产业的核心力量,长鑫存储的IPO进程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瞩目。
资料显示,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专业从事DRAM内存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是国内唯一唯一能量产DRAM的企业)。根据长鑫存储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30%。

图源“长鑫存储”官方号
据融中财经报道,早在2024年初,长鑫存储就已启动IPO筹备工作,聘请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担任保荐机构,初步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规模约500亿元。这一募集资金规模,若能顺利落地,将创下科创板开板以来半导体行业IPO募资新高。
从IPO筹备背景来看,长鑫存储此次冲击资本市场,一方面是为了缓解高额的研发和扩产资金压力。
DRAM芯片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线建设和技术迭代需要持续巨额投入,仅2024年长鑫存储在19nm先进制程研发和产能扩张上的投入就超过200亿元。
另一方面,IPO也有助于长鑫存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品牌知名度,为后续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基础。
从目前进展来看,截至2025年8月,长鑫存储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进入招股书申报材料准备阶段。
对于合肥芯片产业而言,长鑫存储的IPO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旦成功上市,其将成为合肥首家市值超千亿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这不仅能为当地芯片产业吸引更多资本关注,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合肥芯片产业生态。
除此之外,合肥还拥有国内领先的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在芯片封装测试环节,则有通富微电、长电科技等企业,形成了完善的封装测试产业集群。
不可否认的是,合肥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如此肥沃的土壤之中,合肥能否跑出下一家寒武纪,我们还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从寒武纪的股价超越茅台,到中科大校友企业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全面开花,再到合肥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一系列现象都展现了合肥这座城市的创新力和产业实力。
中科大的人才优势与合肥的产业优势相互结合,未来,这片土地必将孕育出更多优质项目。
参考来源:
《中国最牛兄弟,5000亿》投资界
《中科寒武纪在“第二故乡”有什么新发展?》徽商发布
《500亿,合肥芯片巨头要去IPO了》融中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