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芯片,走到岔路口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30 10:53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资讯配图

来源:内容编译自m.ddaily,谢谢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普及,HBM(高带宽存储器)已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业内外人士都关注着“基础芯片”(Base Die)的演变。这种基础芯片此前采用 DRAM 工艺制造,但从 HBM4 开始,正在转向代工工艺。三星电子、SK 海力士和美光科技各自制定了不同的战略,以迎接 HBM4 时代的到来。


资讯配图


Base Die,HBM的“大脑”


据存储器行业28日报道,据悉,全球三大存储器公司正在大幅改进Base Die结构,为下一代HBM4的量产做准备。这是因为,随着AI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Base Die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储器堆叠,还决定着信号处理和功率效率。


HBM 是一种存储设备,它通过使用 TSV(硅通孔)互连技术堆叠多个 DRAM 芯片来最大化带宽。底层芯片接收来自最底层的信号并执行逻辑功能,决定了 HBM 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它可以被视为 HBM 的“大脑”和“信号控制中心”。


在 HBM3E 之前,该基础芯片都是采用 DRAM 工艺制造的。DRAM 制造商直接设计逻辑电路,并在自己的 DRAM 生产线上生产。然而,基于平面晶体管的 DRAM 工艺在速度、信号完整性和功率效率方面落后于代工厂的 FinFET 工艺。


在此背景下,随着AI服务器性能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限制开始显现。因此,据报道,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决定将HBM4的基底芯片转换为代工工艺。此举旨在解决高性能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和信号延迟问题,并提高能效。与传统DRAM工艺相比,采用代工工艺可以实现更细的线宽和更复杂的晶体管结构,从而打造出适用于高速计算的基底芯片。


另一方面,美光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其策略是继续使用现有 DRAM 工艺生产基础芯片,直至 HBM4 的量产,但 HBM4E 则利用台积电的代工厂。虽然这一决定看似基于眼前的生产效率和成本考虑,但从长远来看,避免过渡到代工工艺可能会导致其落后于时代。


资讯配图

美光科技正在纽约建设的超级晶圆厂


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策略?


业内人士认为,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快速转向代工技术,是因为他们认为DRAM工艺已经超出了NVIDIA和AMD等主要GPU客户的需求。为了确保技术领先地位,他们必须积极采用代工工艺,以确保性能和稳定性。


美光公司似乎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现有的 DRAM 工艺基础设施来保持成本竞争力,同时利用台积电的代工能力,以便在 HBM4E 推出时实现稳定过渡。虽然这可能有利于短期成本节约,但对于像 NVIDIA 这样注重性能的客户的竞争而言,这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HBM是为了克服堆叠式DRAM的物理限制而推出的产品,但如今已经到了基础芯片的逻辑性能决定整体系统性能的阶段。” 他补充道:“三星和海力士将基础芯片制程转移到代工厂,并非简单的制造方法改变,而是一项战略转变,将重新定义HBM的竞争格局。”


另一位官员表示,“美光决定坚持DRAM制程,稍后再转向代工,是为了尽量降低成本和风险”,并补充道,“但最终,市场的信任必然会落到最先得到证明的公司身上”。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41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一颗改变了世界的芯片

美国商务部长:华为的芯片没那么先进

“ASML新光刻机,太贵了!”

悄然崛起的英伟达新对手

芯片暴跌,全怪特朗普

替代EUV光刻,新方案公布!

半导体设备巨头,工资暴涨40%

外媒:美国将提议禁止中国制造的汽车软件和硬件

资讯配图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点赞


资讯配图

求分享


资讯配图

求推荐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芯片
more
攀登HBM之巅:AI加速器的内存墙突围战(八)海岸线扩张:I/O小芯片破局与内存下计算新纪元
半导体“买买买”!近10家芯片企业密集并购
高通新一代旗舰芯片,命名复杂、性能炸裂
硅光芯片技术突破和市场格局
10份料单更新!出售TI、罗姆、英飞凌芯片
3,499美元!英伟达推出新“机器人大脑”芯片模块
关于举办“第二届集成芯片和芯粒技术开源社区大赛”的公告
一加15手机现身跑分库:骁龙8 Elite Gen 5芯片,16GB内存
小米首发!骁龙8至尊版Gen 5芯片
千万里程碑达成!征程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