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永远陪我聊天吗?复旦&微软提出StableAvatar: 首个端到端无限时长音频驱动的人类视频生成新框架!

机器之心 2025-08-30 12:09
资讯配图


在《流浪地球 2》中图恒宇将 AI 永生数字生命变为可能,旨为将人类意识进行数字化备份并进行意识上传,以实现人类文明的完全数字化。


如今随着扩散模型的兴起极大,涌现出大量基于音频驱动的数字人生成工作。具体而言,语音驱动人类视频生成旨在基于参考图像与音频,合成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与音频高度同步的自然人像视频,在电影制作、游戏制作、虚拟现实、直播带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方法仅能生成时长不足 15 秒的短视频,一旦模型尝试生成超过 15 秒的视频,就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变形与外观不一致现象,尤其集中在面部区域,这使目前数字人技术还无法达到《流浪地球 2》中图恒宇所创造的 AI 永生数字生命那样的程度,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方法尝试在音频驱动人类视频生成中引入一致性保持机制,但很少有工作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本原因。现有策略——无论是利用运动帧(Motion Frame),还是在推理过程中采用多种滑动窗口机制——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长视频的平滑性,却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无限时长头像视频的质量退化问题。


另一种可行方案是将长音频切分为多个片段,分别处理后再拼接成连续的视频。然而,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在片段衔接处引入不一致和突兀的过渡。


因此,对于语音驱动的人类视频生成而言,实现端到端的无限时长高保真视频生成依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资讯配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来自复旦、微软、西交等研究团队提出 StableAvatar 框架,以实现无限时长音频驱动的高保真人类视频生成,目前代码已开源,包括推理代码和训练代码。


资讯配图



方法简介


如下图所示,StableAvatar 是基于 Wan2.1-1.3B 基座模型开发的,首先将音频输入 Wav2Vec 模型中提取 audio embeddings,随后通过我们提出的音频适配器(Audio Adapter)进行优化,以减少潜变量分布误差的累积。


资讯配图


经过优化的 audio embeddings 会输入至去噪 DiT 中进行处理。参考图像的处理通过两条路径输入扩散模型:




在推理阶段,我们将原始输入视频帧替换为随机噪声,而保持其他输入不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音频原生引导(Audio Native Guidance)方法,以替代传统的 Classify-Free-Guidance,从而进一步促进唇形同步与面部表情生成。此外,我们引入了一种动态加权滑动窗口去噪策略,通过在时间维度上融合潜变量,以提升长视频生成过程中的视频平滑性。


Timestep-aware Audio Adapter


以往的方法在生成超过 15 秒的虚拟人视频时,往往出现明显的面部与身体扭曲,以及颜色漂移。这主要源于它们的音频建模方式:直接将第三方预训练的音频嵌入通过交叉注意力注入扩散模型。由于当前的扩散主干缺乏音频相关的先验知识,在注入过程中会在跨片段之间逐步累积潜在分布误差,使得后续片段的潜在分布逐渐偏离最优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 Timestep-aware Audio Adapter,其中音频嵌入通过多个仿射调制和交叉注意力模块与时间步嵌入和潜在特征进行交互,如上图(a)所述。


具体而言,初始音频嵌入(Query)依次与初始潜变量(Key 和 Value)进行交叉注意力计算,随后结合 timestep embeddings 进行 affine modulation,从而得到优化后的音频嵌入。由于 timestep embeddings 与潜变量高度相关,这一设计潜在地迫使扩散模型在每个时步上建模音频–潜变量的联合特征分布,从而有效缓解因缺乏音频先验而导致的潜变量分布误差累积,优化后的音频嵌入(Key 和 Value)最后通过交叉注意力与潜变量(Query)交互后注入扩散模型。


Audio Native Guidance


为了进一步增强音频同步性和面部表情,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 Audio Native Guidance 机制,用以替代传统的 CFG,它未考虑音频与潜在特征的联合关系。本文修改了去噪得分函数,以引导去噪过程朝着最大化音频同步性与自然性的方向前进。


由于优化后的 audio embeddings 本质上也依赖于潜变量,而不仅仅依赖外部音频信号,我们的 Audio Native Guidance 不再将 audio embeddings 作为一个独立于潜变量的外部特征,而是将其作为一个与潜变量相关的扩散模型的内部特征,我们的引导机制能够直接作用于扩散模型的采样分布,将生成过程引导至音频–潜变量的联合分布,并使扩散模型在整个去噪过程中不断优化其生成结果。


具体而言,被 Timestep-aware Audio Adapter 优化后的音频嵌入特征依赖于潜在变量和给定音频,因此我们将资讯配图也作为去噪 DiT 的一个额外的预测目标,从而引导扩散模型捕捉音频-潜变量联合分布,去噪过程如下:


资讯配图


其中资讯配图资讯配图分别指修改后的采样过程、原始采样过程、输入外部音频和两种引导尺度参数,依据贝叶斯公式可以将上述化解为:


资讯配图


由于资讯配图是常数,因此去掉这一项后公式化解为:


资讯配图


我们进一步将上述公式转化为得分函数形式:


资讯配图


因此最终推导公式为:


资讯配图


其中资讯配图资讯配图分别表示扩散模型、文本描述和参考图像。Audio Native Guidance 机制将资讯配图视为扩散模型的一个额外预测目标,使模型在去噪过程中受联合的音频—潜变量分布引导,从而强化音频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即便基础模型缺乏音频先验,该方法也能有效抑制音频驱动视频生成中的分布误差累积。


Dynamic Weighted Sliding-Window Strategy


与先前的滑窗去噪策略相比,我们在相邻窗口的重叠潜变量上引入了滑动融合机制,其中融合权重依据相对帧索引采用对数插值分布。融合后的潜变量会回注到两个相邻窗口中,从而保证中央窗口的两侧边界均由混合特征构成。


借助对数加权函数,可在视频片段之间的过渡中引入一种渐进式平滑效果:早期阶段的权重变化更为显著,而后期阶段变化趋于平缓,从而实现跨视频片段的无缝衔接,具体算法流程如下面算法表和图像所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生成结果示例



实验对比



资讯配图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liyazhou@jiqizhixin.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R 音频 驱动
more
首个基于MCP 的 RAG 框架:UltraRAG 2.0用几十行代码实现高性能RAG, 拒绝冗长工程实现
【Open Car】酸涩又回甘的感觉
Karpathy氛围编程最新指南!三层AI编程结构:顺境Cursor,逆境Claude,绝境GPT-5 Pro
从需求分析到代码生成,LLM都能干点啥?一文读懂291个软工Benchmark!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开小小的K-car
碳化硅AR波导新突破:3.8克超轻、可量产、无彩虹伪影
最新议程及嘉宾名单公布ChrisLefteri、劳尔、PeclersParis、WGSN演讲丨2025第十五届世界CMF大会
Klarna CEO亲自打脸!曾用AI裁掉700人,如今哭着请回来,还说搞过头了
兼具DRAM和NAND优势!UltraRAM迈向量产
加速汽车芯片落地,Arm放大招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