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政策风暴:发改委“双控机制”重塑低空基建规则
2025年9月1日零时,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2025年第31号令)正式生效,低空经济迎来史上最严“绿色标尺”。

- 核心变革
首次将“能耗+碳排放”双控机制深度绑定,要求低空基建项目(如通用机场、起降场、无人机巢等)全周期碳管控,同步输出节能与碳排放审查结果。 - 数据锚点
新规要求企业提前开展碳核算,区域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2025年新建项目绿色技术渗透率需提升30% 以上。 - 产业冲击
中小无人机企业面临退出风险,技术壁垒低、碳排量高的企业将被淘汰;而新能源配套产业(如氢能充电桩、光伏无人机巢)迎来爆发窗口。
地方联动:深圳率先响应,8月5日发布《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在南山、宝安等区设立5大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要求2026年前完成全域绿色基建改造。云南同步出台高原无人机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制造-应用-出口”基地。
02 立法破冰:无锡首推地市条例,10月1日构建法治护城河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无锡市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地市级低空经济专项法规,为产业爆发式增长筑牢法治根基。

- 政策突破
▶︎ 空域分层管理:首次明确划分3类空域层级(管制/监视/报告空域),动态释放120米以下非敏感区资源;
▶︎ 场景权责清单:对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巡查等5类核心场景设定主体责任边界;
▶︎ 基础设施“一张图” :强制要求全市起降点、通信导航设施纳入统一数字平台。

03 eVTOL竞速:载人试飞进入倒计时
沃飞长空宣布:国内首款6座eVTOL机型AE200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载人验证飞行,计划2026年取证商用。

- 技术背书
已完成机体强度试验,极端横风、发动机重启等37项安全测试,为载人扫清障碍。 - 国际对标
英国Vertical Aerospace公司VX4原型机完成第二阶段载人测试,悬停与低速飞行稳定性超预期,即将挑战翼载飞行(全球倾转旋翼eVTOL首例)。
产业链爆发:时的科技获B+轮战略融资,2025年下半年启动载人测试; 沃飞长空订单量逼近500架,首批产品出口东南亚。
04 资本狂潮:78起融资背后的赛道逻辑
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数据揭晓:

资本正从“场景想象”转向“技术兑现”:
- 适航认证企业
受追捧:沃飞长空、时的科技等取证进程明确的企业融资额翻倍; - 政府基金入场
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云南高原无人机专项基金规模均超50亿元。
05 深度分析:绿色合规成生存分水岭
低空经济的爆发伴随三大矛盾:
① 政策与成本的博弈
发改委双控新规将推高基建成本15%-20%,但倒逼企业采用光伏无人机巢、氢能充电桩等方案,长期摊薄运营支出。 深圳已试点“光储充一体化”起降场,度电成本下降40%。
② 地方法规“破壁效应”
无锡条例开创性将“空域资源分配权”下放至市级政府,打破“国家-省”二级管理传统。若试点成功,2026年或催生10+城市跟进立法,形成区域竞争新格局。

③ 立法与资本的“双螺旋”
无锡模式揭示新公式:地方法规=产业基金+标准体系+场景开放。其立法中明确“政府优先采购本地适航产品”,为技术转化提供30亿级订单池,直接拉动企业估值上浮20%-40%。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