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 AI 课程的,不计其数,吴恩达、Andrej Karpathy,Greg Isenberg 等人更是大神下凡支教。高校如斯坦福、MIT、哈佛等也有公开课资源。在不计其数的课程里,大厂出品的课程,就显得有点无人在意了……不过,厂商的优势独具特点:有自己的开发系统。比如,对于常年在 Google 生态里的开发人员,就可以直接在 Google Cloud,Vertex AI 上面,立刻实践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一气呵成。又或者是提供现成的 prompt、模版,移步到产品上,就可以立刻使用。今天就介绍四个「大厂」出品的课程,覆盖从原理到实际操作,可能是你不知道的宝藏。Google 系列网址:https://grow.google/ai/形式:合办适用人群:0 基础,-1 基础特色介绍Google 的教程主打一个大而全,而且不同的事业部都会开展。比如 grow.google 提供的课程资源,就不同于 Google Cloud 提供的。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Grow 有一部分课程是和 Coursera 合办的 AI 系列课程,进入主页之后,点击选定课程,就会跳转到 Coursera 的页面。Coursera 是老牌的线上教育平台了,也因此,Coursera 的一些证书含金量也是挺高的,因此也非常受到信任。这门课有超过 9 万人注册,当然,多少人能学完就是个问题了😅除了正经的「上课」,Grow Google 还提供一些线上工作坊的视频。比如这个 Grow Your Business with AI,进入后,根据页面指示跳转,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才能获得一个专属链接,跳转到视频。这个课程在视频网站上,是不公开的,必须要通过链接进入。总体来讲,Grow Google 上面的材料比较浅显,聚焦于 AI 入门和潜在应用场景。如果你对更专业的原理感兴趣,Google Cloud 的选择会更多更合适。网址: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形式:合办适用人群:开发者,实操爱好者特色:Google Cloud 的对象主要是有开发需求的人群,课程也非常全面。除了有生成式 AI,还有机器学习、云架构、数据分析等。但这就意味着有一定门槛,不适合 0 基础的小白。比如 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在 Cousera 上的评级为:「中级,需要一些相关经验」。好处也是相伴的,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大厂课程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上手。Google Cloud 和 Vertex AI 都是常见的开发平台,课程围绕着这些开展,自然非常实用,几乎是手把手教你怎么设置了。友情提示:如果你不熟悉 Vertex AI 和 Google Cloud,务必先做基本了解,并保证在学习过程中,并谨遵课程指示。和 Google AI studio 不同,Vertex 的注册需要绑卡,并且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费用。微软网址: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https://microsoft.github.io/AI-For-Beginners/形式:混合适用人群:想要了解原理知识的学习者,Azure 开发者特色:微软的教程,自然而然围绕 Azure 展开。新用户注册送一百块钱免费额度(限 30 天内使用)。最有意思的内容,当属最近微软发布在 Github 上的,「12 周速通 AI」课程。这是一套精心设计,把 Microsoft learn 课程和更丰富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的新手课程。覆盖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计算机视觉、卷积网络、 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等等等。一部分内容取材于 Microsoft learn 的同名课程,同时还补充了注意力机制等时下流行的内容。更特别是,它散发着一种「做题家的美」,每个章节都有「堂前小测试」,课后还有实践 lab。这和微软真是一脉相承,Microsoft Learn 上的课程,很多是由结业考试的。由于太多了,现在有了专门的「考试准备区」。内容就是怎么备考。好好好,考试么,我们东亚人最擅长了,不在话下!OpenAI网址:https://academy.openai.com/home形式:文字教材为主,视频为辅适用人群:基于自己的职能角色,在寻找相关内容的学习者特色:今年 3 月时,OpenAI 上线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教育平台 Academy,联合佐治亚理工学院和迈阿密戴德学院等知名学府一同打造。内容从如何上手最新的模型,到搭建 agent,使用 MCP,等等等等。OpenAI 的课程有一个特点:注册登录之后,首先选择自己属于哪一类用户:学生?开发者?还是普通的职工,又或者是小企业主?甚至对政府工作人员和非盈利组织,有专门的内容。有点像游戏开局,先「选择你的英雄」。进入对应角色之后,获得的学习材料会有些不同。另外,在组成逻辑上,OpenAI 不按照学习材料的类型区分,在同一主题下,既有文字书面内容,又有视频。如果你是大学生,在 Higher Education 板块,有量身定制的 prompt,伸手可拿。完事儿了还有黑客马拉松的活动模版可以抄……不是,借鉴。又比如在这个针对开发者的、对于 MCP 的学习材料里,开篇页就给出了引导:先从视频开始,然后可以再跟随 cookbook 体验,再尝试直接上手。 在依据角色、场景来针对性做内容这方面,还是非常实诚的。内容主要都是围绕着 GPT 系产品展开,我愿称之为 OpenAI 粉必吃榜榜首。飞书网址:https://bytedance.larkoffice.com/docx/XvICd2i9woXlGOxp9xBcAmyNnXd形式:文字教材为主,视频为辅适用人群:基于自己的职能,在寻找开箱即用的学习者特色:今年四月时,飞书推出了一个「不算教程的教程」。本意是为了借着当时 DeepSeek 接入飞书的时机,介绍账号注册、配置流程、服务商接入和各种资源的。没想到,这个文档经过网友们的不断补充,成为了一个宝藏聚集地。里面囊括了各种各样的使用模版,如果说上面的大厂是在上课,飞书这个文档就堪称师傅直接示范——还找来了影视飓风、毕导、何同学等同款模版。比如何同学的同款模版里,就能看到 AI 如何总结 prompt,进一步又生成分镜。以及那些尚未成形的「点子」,如何被沉淀和分析。毕导的同款则更高能,直接把文献丢进去,通过提炼关键词,总结文献亮点,为未来进一步转化成创意打好基础——看出来了,用的是 Kimi。这些模版都可以一键复制拷走,转移到自己的飞书里,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微调。飞书这个虽然不算「教程」,却是最落地最实用的,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可能你不知道 AI 背后的原理,但通过调整一个脚本模版,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对各种 AI 工具的摸索。任何内容都不只在于「听懂」,更在于「上手」。或许你还没选好要学哪一门课程,但只要你打开一个链接、调试一行自动化脚本,学习就已经开始了——从点击的那一刻起。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