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2024年云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34.1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9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0330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011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25.8%、63.6%。三次产业结构为13.3∶32.8∶53.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4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股份制企业增长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4%;私营企业下降0.7%。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4%,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分行业看,烟草制品业增长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04.29亿元,比上年下降2.6%,实现利税总额2934.91亿元,下降10.2%。
2024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6.86亿元,同比增长2.6%。
2024年,云南省“1+10+3”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万亿元,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3:1,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居全国第1位,粮经作物生产和收获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价格平稳,全年农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效益持续增长。
2024年,云南省电解铝产能633万吨,产量556.78万吨;绿色铝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548.44亿元,增加增值11.7%。
近年来,通过“绿色铝+精深加工”集群化布局,云南省铝产业主要布局于文山州、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以及昆明市等州市,初步形成铝资源-电解铝/再生铝一阳极炭素/阳极钢爪一铝合金一铝加工一铝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发展格局,产业集群成效初显。绿色铝产业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骨干支撑,已经成为云南省工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2024年,全省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增长0.7%,电池产量增长196.5%多晶硅产量增长136.4%。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分别达:31.2万吨、190.2GW、149GW、38.5GW和14.5GW,“硅料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组件+配套产业+光伏电站”光伏全产业链全面打通。
硅光伏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近6年时间内,全省硅光伏产业产值从不到100亿元跃升达到千亿规模,2023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094亿元增加值增长36.7%,多晶硅、单晶硅、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3.4%、43%、450%。
2024年,云南省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60.3%,支撑作用强劲。
在大型铁路养护机械、自动化物流装备、大型高档数控机床、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装备、半导体材料制造等重点领域研发生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光电子和光伏材料制造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能源电池方面,“全国新能源电池重要生产基地”加快打造,已建成正极材料产能78万吨,建成负极材料产能51万吨。2024年新能源电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1.56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23.6%。
云南绿色能源可开发量超2亿千瓦,占全国的20%,电力装机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90%。2024年,云南省电源总装机容量1.5亿千瓦,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达1636万千瓦,全年累计外送电量2105亿千瓦时,保障了南方区域电力平衡。全省新能源装机累计超5394万千瓦,新能源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36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增速较全国(4.6%)高6.0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2位。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比重为86.3%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云南是全国规模最大、需求最大的优质烟叶生产供应基地,也是全国烟叶复烤加工产能最大、全国卷烟产销规模最大的省份。随着烟草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造纸、化工、印刷、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2024年,全省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9%;2025,年全省烟草工商营业收入预计达2970亿元。
2024年,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的一员,实现了我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滇中稀贵金属集群由昆明市牵头,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联合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州(市)共同创建。围绕新兴产业建链,我省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端电池材料为切入点,聚焦“资源一材料一电芯一电池一应用一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目前,大批龙头企业和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78万吨正极材料、51万吨负极材料、23GWh电池等年产能。
2024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自2022年首次突破3000亿以来稳步扩大,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研发生产体系不断完善以中药民族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物、健康产品为特色的天然药物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发展壮大。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生物谷和入选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沃森生物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企业20强。
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云南昆明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开通互联网国际数据传送业务、国际数据通信业务,疏导全国范围内国际流量。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为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2024年,云南省5G基站达15.45万个,全国排名第11,全省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100%。10G-PON端口达85.02万个,全省乡镇具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昆明、文山、王溪先后于2022年、2023年建设成为“千兆城市”
依托丰富矿产、充沛绿能、多样生物、绚丽文旅资源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壮大19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运用数智、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聚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钢铁、磷化工等产业延链补链。实施“减油增化”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现产业量质齐升,凸显集聚效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云南省产业分布呈“共性产业引领、区域特色凸显”格局。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文旅、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为多地共推核心产业,覆盖昆明、大理、丽江等多数市州。区域上,昆明聚焦花卉、电子信息制造等,是多产业核心;红河、文山主攻绿色铝,玉溪侧重卷烟及新能源电池材料,德宏发展咖啡与纺织服装,西双版纳突出橡胶、普洱茶及低空经济;迪庆、怒江依托生态文旅与峡谷/高原特色农业,曲靖以先进制造、昭通以磷化工及绿色硅铝,形成差异化、互补性的产业布局。
云南省丰富延伸八大重点产业内涵外延,打造先进制造、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健康服务五个万亿级产业和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金融服务、房地产、烟草八个千亿级产业,实施产业发展“双百”工程,按照全产业链思路,推动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卷烟工业新优势,建好卷烟行业原料“第一车间”,巩固提升优质烟叶强省和云产卷烟地位,推动云产卷烟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巩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全产业链重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以文化和旅游、康养和旅游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旅游基础高端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旅游秩序,提升旅游品质,增加旅游收入,巩固和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建设世界一流“中国铝谷”,实现云南铝硅工业在绿色发展上、规模上、深加工上、创新研发上站在全球产业制高点,做强做精稀贵金属产业,建设绿色制造强省。
2024年,云南企业100强的入围门槛为15.22亿元,较2023年增加4.51亿元。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2098.06亿元的营业收入摘得桂冠,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列第二、三位。2024云南企业100强营业收入总额1.74万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582.61亿元。结合2024年云南100强企业的规模特征来看,呈现出入门门槛提高、营业收入稳步提升的特点。从入榜企业的行业特征来看,呈现出制造业企业规模提升、服务业企业贡献较大的特点。此次上榜企业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采掘业、农业等多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58家,榜单占比超半数,营业收入总计7937.17亿元,较2023年增加2608.64亿元;服务业企业上榜27家,营业收入总计6267.40亿元。
云南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阵地”以园区聚产业,实现资源向产业的转化与效益产出。突出主导产业,发挥“聚变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致力于创建零碳、低碳园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2+3+N”产业转移发展格局,促进产业聚链成群、协同发展。云南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不到全省1%的面积,贡献20%地区生产总值、30%就业、40%工业投资、50%营收和利润、60%税收以及70%工业增加值,成为工业发展核心阵地。
云南省通过多层次政策体系、完善的法律保障、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及创新的风险应对机制,构建了全方位的投资保障体系,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高效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