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自由基”破解产业化难题,钙钛矿电池迈向大规模应用 | 前沿动态

科技导报 2025-09-06 10:00
资讯配图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5期科技新闻-前沿动态
双自由基分子助推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


资讯配图

新钙钛矿微模组(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能量转换效率(26.5%)和低成本,成为光伏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然而,其产业化进程仍面临关键瓶颈:器件中空穴(半导体中带正电子的载流子)传输层难以兼顾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严重制约了组件性能的提升。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团队设计出具有双自由基特性的空穴传输分子,可显著提升钙钛矿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均匀性。2025年7月10日,该研究发表于Science
双自由基通常是指具有2个未配对电子的分子,由于引入额外的未配对电子,可增加半导体中载流子数量。然而,许多双自由基分子因其高反应活性而难以分离和应用。该团队采取供体-受体共轭设计,首次实现了分子内部稳定的双自由基结构。与传统单电子传输体系相比,双自由基分子可以提高载流子的传输速率。此外,分子设计中引入了大位阻基团,避免了分子堆叠,提高了大面积制备时的成膜均匀性和溶液加工性能。
基于这一新材料,研究团队联合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制备了系列钙钛矿光伏器件。实际应用测试结果令人振奋:小面积器件实现了26.3%的光电转换效率,10 cm2的小型组件效率也高达23.6%,而与硅基底层组成的叠层电池效率更突破了34.2%,刷新了相关领域的效率纪录。此外,电池在45℃连续运行2000 h后,仍能保持97%以上的效率。
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这种创新的分子设计策略不仅适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有望推广到其他光电领域,为未来高效、稳定且易于规模化生产的新能源设备奠定基础。
(综合Science、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精彩内容回顾

专题:向海图强 海洋科技与治理
重绘磁通信边界:新模型精准界定磁感应通信极限距离
洞察抑郁:计算机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全球海洋观测技术运用态势及海洋治理挑战
对话罗刚 | 迈向可持续未来:全球海洋观测的协作之路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电池
more
【旗舰】红魔11系列预热 芯片电池散热屏幕全面升级
换机就选续航长的!2025“电池巨大”4款手机,价格“跌至新低”
小米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信息梳理
eVTOL飞行器电池失效时的快速响应与动力切换策略
突发!某车企召回,更换电池!
停产的苹果 MagSafe 外接电池,如今成了谷歌 Pixel 的新配件
突发,长城某车因电池电芯缺陷,启动召回!
真我Watch 5手表实物曝光,明年年初还有超大电池手机
人形机器人市场,电池厂商看不上|甲子光年
2025年中国轻型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进入壁垒及投资战略研究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