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小米SU7 MAX为对象,该款车型的动力电池包参数如下所示。具备101kWh的容量,采用电池倒置技术以及非常牛逼的各种散热技术,保障足够安全。该电池包内电芯的连接采用的是1P198S,每个电芯的标称电压为3.7V,所以整包电压为732.6V。电池包的实物如下所示。在电池包内部刚好分成6列33排,并且比较突破常规的将OBC/DCDC放到了电池包内部。上表提到的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来源美国能源部所属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乔恩・P・克里斯托弗森(Jon P. Christopherson)所著《电动汽车电池测试手册》。“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测试旨在通过包含放电和再生脉冲的测试程序,确定设备在可用电压范围内的动态功率能力。该测试的第一步是确定:(a)在30s放电电流脉冲结束时,作为已放出容量函数的最低脉冲放电功率能力;(b)在10s再生电流脉冲结束时,作为已放出容量函数的最高脉冲再生功率能力 。”测试流程是测试从完全充电(以 C/3 倍率充电)的电芯开始,随后休息 60 分钟,接着按以下步骤进行,如下所示:
以3C倍率脉冲放电30s;
休息40s;
以3C倍率脉冲充电 10s;
休息60s;
以C/3倍率进行10%放电深度(DoD,Degree of Discharge )的放电;
休息60min;
重复整个序列,直至达到100%放电深度。

▲图 1.Pyro Fuse 2.保险丝 3.继电器盒 4.正极继电器 5.负极继电器 6.DC充电接口 7.Booster 8.充电桩 9.高压接口(通往电机) 10.AC充电接口 11.BMS+CC 12.电池模组 A.Pyro Fuse控制 B.继电器控制 C.低压模块间交互 D.充电桩通信 E.电压 F.电流 G.温度对于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充电系统,如下所示。在对其进行直流充电时,电流通过正/负极继电器直接进入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通过BMS模块,与外部模块进行通信,完成与外部模块的信息交换。BMS 模块还能通过控制直流继电器、主高压继电器的通断和充、放电功率来控制动力电池的直流充、放电过程,确保动力电池正确安全地存蓄、释放电量。同时也负责和充电桩、整车控制器等的通信功能,反馈实际充、放电状态,对各电芯的温度、电压进行采集、监控,并对电芯进行均衡等一系列动作。电池包的控制系统与外部的交互也很简单,仅仅通过ACAN与整车中央域控制单元和车载电源控制单元交互。▲图 1.整车中央域控制单元 2.车载电源控制单元 3.BMS内部的BMS也是由CATL所设计。整个电池管理系统分为主板和3个从板。每块从板采集66个电芯,刚好是2列电池并排的数量,每2列电池共用一个从板。公众号【一名汽车电子硬件工程师】的小米SU7 BMS拆解可以看到部分详细的信息【小米SU7 BMS拆解】。主板采用TC387的主芯片方案,桥接芯片为BQ79600,Pyro Fuse的点爆芯片采用的是ST的L9678;电源芯片则是采用NXP的FS6503,CAN收发器采用的是NXP的TJA1145;继电器驱动则是用了BTS7120,VNL5050,隔离芯片用了国产纳芯微的NSi8241。
最后提一句,21ic论坛(bbs.21ic.com)正在招募原创作者,单篇文章奖励最高500元,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
点击了解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