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头条:2025成都无人机大会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博览会定档10月,首设“通航-无人机-eVTOL”三位一体展区
2025年10月25日至27日,2025西部(成都)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将在中国西部博览城盛大开幕。作为国内首个覆盖通航直升机、工业无人机、eVTOL飞行器全品类的综合性展会,本次博览会设立十大核心展区,包括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装备、任务载荷、导航控制、反无人机系统等前沿领域,并同步举办中国低空经济创新成果应用大会等高端论坛。

三大突破性亮点:
- 全场景应用闭环
首次将农林植保、低空物流、医疗救护、反黑飞技术等应用场景与硬件研发同台展示,实现“技术-产品-场景”无缝对接; - 军民融合深化
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主导,推动军用探测雷达、电子对抗载荷等技术民用化; - 适航认证实战演练
设立eVTOL适航审定模拟区,邀请民航局专家现场解读适航流程痛点。
背景深挖:成都作为“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2024年工业无人机产量占全国27%,此次展会直指西部低空经济走廊建设,为成渝城市群空域一体化改革提供试验场。
02 中国反无人机系统惊艳亮相!激光微波硬软杀伤,织就低空防空网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一支特殊方队引发全球瞩目——反无人机作战装备首次以体系化阵容驶过天安门。与传统防空导弹方阵不同,这支方队由三类颠覆性装备构成:

- 高能激光武器
车载机动部署,可在6秒内精准击穿3公里外无人机引擎,单次发射成本仅3元(为导弹的1/5000); - 高功率微波武器“飓风-3000”
峰值功率达2000兆瓦,波束覆盖半径500米,可同时瘫痪50架无人机电子系统,实现“面杀伤”; - 反无弹炮系统
六管25毫米机关炮与近程导弹融合,对巡航导弹拦截成功率达98%。
作战逻辑革命:
“软硬协同”成为新范式——
- 软杀伤
微波武器释放电磁脉冲瘫痪无人机导航系统,避免附带损伤; - 硬摧毁
激光武器直接熔毁机体,应对自主飞行无人机。
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这套“铁三角”体系将反无人机效率提升400%,响应时间压缩至17秒。
深度拆解:技术突破背后的产业变革

1. 从“点防御”到“区域拒止”:北京180亿防御带工程启动
阅兵次日,北京市政府宣布启动低空安全防御带建设,总投资180亿元,分三期覆盖六环内重点区域:
- 一期
(2026年):部署120台微波发射塔与80套激光拦截系统,重点防护机场、化工园区; - 二期
(2027年):接入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实现无人机违规闯入自动触发迫降。
产业影响:该项目将带动相控阵雷达、电磁屏蔽材料等产业链,仅雷达模块采购规模即超30亿元。
2. 军民融合加速:微波武器打开民用市场
“飓风-3000”的核心技术正快速转化:
- 电网巡检
国网测试显示,微波干扰可使偷盗电缆无人机坠毁率提升至100%; - 机场防护
首都机场试用版将“黑飞”入侵事件从月均5.2起降至0起。
商业逻辑:军用级功率器件成本下降70%,民用反制设备毛利率跃升至60%。
3. 低空经济的安全基石:适航认证新增“反劫持”条款
民航局在9月8日内部会议中明确:
2026年起,所有适航eVTOL必须通过三项安全测试:
抗电磁脉冲干扰(≥200千伏/米) 激光照射下导航系统稳定性 微波攻击中紧急着陆能力
适航专家解读:新规将推动飞行器加装电磁屏蔽涂层(单机成本增加8万元),催生百亿级新市场。
03 苏交科重磅出击:低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V1.0问世,定义数字空域新标准
2025年9月9日,苏交科集团(300284)正式获得《低空基础设施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V1.0》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这是该公司2025年第56个新注册软件著作权,数量同比暴增143.48%,创下基建领域数字化研发新纪录。

系统核心架构深度拆解:
整合1419条专利技术(含31项发明专利),实现空域规划、设施建设、飞行监管、退役回收全流程数字化; 独创“BIM+GIS+IoT+低空雷达”四维建模,将通用机场运维成本降低40%(龙南项目实测数据)。
直击eVTOL适航痛点:自动抓取民航局审定条款更新,生成符合性验证报告,缩短认证周期30%; 已接入沃飞长空AE200、时的科技E20等6款主流机型测试数据。
融合北京防御带工程经验,通过26849次招投标数据训练AI模型,对“黑飞”行为预警准确率达92.3%。

04 资本重构:从硬件狂欢到软件定义,苏交科的千亿生态野心
苏交科低空生态布局矩阵
基础设施 | ||
数据中枢 | ||
标准输出 |
资本联动效应:
- 政府端
中标北京防御带工程数据平台(标的8.3亿元),系统将接入120台微波塔实时数据; - 企业端
与沃飞长空共建“数字适航实验室”,单机型认证服务费2000万元; - 二级市场
软件著作权公布当日股价大涨7.2%,机构预估系统带来年营收增量12亿元。
05 猫头鹰洞察:低空数字基建的三大投资逻辑
- 平台型企业的垄断红利
苏交科凭借292项著作权+114个行政许可构筑准入壁垒,市场份额预估达68%;
系统年生成数据价值超9亿元,但财报中仅按研发费用列支,存在巨大重估空间;
第三方检测机构需紧急采购空域管理软件(单套300万元),催生20亿替代市场。

结语:当低空经济从“造飞行器”迈向“管空域”,苏交科用一套系统揭示了终极真相——未来天空的统治者,将是那些掌握数字地基的人。
数据来源:苏交科2025年中报、民航局适航司技术文件、天眼查企业数据库
低空猫头鹰|聚焦政策红利,洞悉产业先机
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注来源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