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光、IBM之后,又一家科技大厂在华逐步"退场"

大话芯片 2025-09-10 18:45

资讯配图


继8月15日与9月12日两轮裁员后,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于近日启动2025年度在中国的第三次集中人员调整。此次裁员覆盖上海、厦门多地办公室,相关离职流程将于10月10日正式结束,当天为受影响员工的最后工作日。


据多位员工反馈及媒体报道,本轮裁员主要涉及上海五角场COE办公室、中山公园CDC,以及福建厦门的EMC存储部门和客户解决方案集团(CSG)。上海五角场办公室被内部员工形容为“整体性调整”,多个核心业务部门均受影响;厦门基地的EMC存储与CSG团队亦出现明显收缩。


戴尔官方未公布此次裁员的具体人数,但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其全球员工总数已从2024财年的约12万人,降至2025财年(截至2025年1月31日)的10.8万人,整体缩减10%。中国区此前已在2025年4月裁撤约120人,销售及市场高层也经历人事变动。


N+3补偿难掩行业寒意


此次裁员,戴尔提供“N+3”离职补偿方案,即按员工工作年限支付对应月薪,并额外增加三个月薪资。对于入职未满一年的员工,部分适用“N+2”标准,整体补偿高于法定要求。


尽管补偿方案相对优厚,但多位受访员工表示,当前IT行业需求疲软,再就业面临挑战。公司虽允许员工在10月10日前申请内部转岗,但岗位匹配度有限,实际成功率存疑。


业务下滑驱动成本收缩


裁员背后,是戴尔持续承压的业绩表现。2025年第二季度,其全球PC市场份额出现下滑,中国区出货量更跌出市场前五。作为核心业务的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收入同比下滑9%,拖累整体增长。

这一趋势延续自2024财年。当年,戴尔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3,000人,其中厦门工厂员工数量缩减近半,销售团队亦大幅精简。公司在年报中明确将“成本管理”作为战略重点,包括限制招聘、优化运营及业务重组。

跨国科技企业集体调整在华布局

戴尔成为近期又一家调整中国业务的跨国科技巨头。此前,美光科技、IBM、微软等企业均已在中国实施裁员或业务收缩。分析指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以及本土品牌在服务器、存储等领域的强势崛起,共同促使外资科技企业重新评估在华投入与运营模式。


否认退出,但未来仍存疑


尽管戴尔多次公开否认将退出中国市场,并强调“继续赋能员工”与“保留关键人才”,但连续三年的深度裁员已引发外界对其供应链稳定性与长期战略的担忧。


随着10月10日最后工作日临近,被裁员工的去向、剩余团队的整合效率,以及业务重组的实际成效,将成为观察戴尔是否真正“瘦身转型”或“逐步退场”的关键窗口。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美光
more
突发!美光紧急暂停报价,即将涨价!
美光存储涨价20%-30%,停止报价
美光涨价20%-30%,暂停报价
【硬件资讯】不约而同,三星与海力士在内存多领域达成共识,HBM4将使用更新进基础裸片!美光迟滞。
传美光存储芯片大幅涨价,暂停报价一周
914万!美光又采购HBM设备
受益强劲需求,美光科技股价创年度新高 | 区势·半导体
「美光」台中厂气体泄漏,12人送医
SK海力士美光HBM4本月最终测试
6份料单更新!出售美光、ADI、TI芯片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