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半导体行业里有句话:没有设备,就没有芯片。在晶圆厂动辄千亿投资的背后,真正决定芯片能不能做出来、良率能不能上去的,是那些看似冷冰冰的设备。而如今,全球半导体设备格局,正在经历一次悄然的变天。
在前道设备的最顶端,几乎是寡头垄断的局面:ASML(荷兰):全球唯一能生产极紫外(EUV)光刻机的公司,2024 年出货量不到 60 台,但却是先进制程的“命门”。应用材料(美国 Applied Materials):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在薄膜沉积、离子注入、刻蚀等领域全面覆盖。Lam Research(泛林,美国):刻蚀与沉积的强者,是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的长期供应商。 KLA(美国科磊):检测、计量领域的绝对霸主,良率提升的关键玩家。东京电子(TEL,日本):在涂胶显影、薄膜、清洗设备上全球领先。
这几家企业,构成了先进晶圆厂设备的护城河。没有它们,先进制程根本无法量产。
而在成熟制程、封装测试和特定工艺领域,全球竞争格局要分散得多。日本的日立高新、SCREEN,韩国的SEMES,以及新兴的本土厂商,都在不同环节占据一席之地。
自2022年美国出台芯片法案以来,高端设备的出口逐渐成为焦点。ASML 的 EUV 光刻机禁止出口中国;美国企业在 14nm 以下制程的设备供货上受到严格审查; 日本、荷兰也被要求加入管控阵营。
这种变化,使得“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幻想逐渐破碎。设备公司要在“客户需求”与“政策限制”之间艰难平衡,而下游晶圆厂则不得不加速多元化与本地化布局。
这几年的一个大变化,是中国设备厂商的“肉眼可见”的进步。北方华创(NAURA):在刻蚀、沉积、氧化炉等领域实现突破,2024 年营收超过 200 亿人民币,已进入部分晶圆厂核心产线。中微公司(AMEC):刻蚀设备在国内先进产线实现量产应用,市占率快速提升,部分产品已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华海清科:CMP 抛光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逐步切入台积电、长江存储等客户。盛美半导体(ACM Research):清洗设备已获得国际客户订单,2024 年海外营收占比超过 40%。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成熟制程和部分关键工艺环节,已经能替代进口设备,并且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但必须清醒:在EUV光刻机、先进检测计量、高端沉积装备等环节,中国厂商仍有差距。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高端光学、真空泵、特种材料)上,还有不小的依赖。换句话说,中国设备产业已经走出了“能不能做”的阶段,正在走向“能不能大规模稳定做”的关键考验期。
半导体设备的格局从来不是“一夜之间”改变的,而是长期积累和突发事件叠加的结果。全球寡头依然牢牢掌控高端制程命脉;中国厂商已经在部分领域完成“从0到1”的突破;接下来的竞争,不是口号,而是“良率、稳定性和客户信任”。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中国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
2.半导体行业,年薪40W是什么水平?
3.半导体丨全球十大封测龙头
4.光刻胶:中国三剑客杀出重围
5.半导体,最具潜力的5家公司
6.半导体设备该变变天了
7.Fab大厂工作5年,“我”变成了高薪废物?
8.假如明天失业,后天你能干什么?
9.半导体行业,亏损最惨的4家公司
10.中国Fab大厂一览表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