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农用无人机!四川省农业厅发文:建设100个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新培育持证农用无人机操控员5000人以上

通航圈 2025-09-12 12:48
▌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点击上方蓝字“通航圈”,然后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9月9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川农发〔2025〕19号《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川农发〔2025〕20号全面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无人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资讯配图
其中,《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农业农村低空数字经济;夯实农业农村低空数字经济发展新基建,围绕大田种植,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低空生产作业、精准变量施肥等,打造农业低空生产场景;利用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手段,大力发展农用无人机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农用低空无人机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病虫害等,打造农业低空监测场景大力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山地、丘陵地区开展“农资上山、农产品下山”吊运作业,打造农业低空运输场景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提出,拓展农用无人机应用领域,打造一批低空飞行农业装备应用场景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农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等方面的应用到2025年建设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20个,到2028年建成3个以上无人作业试验区,形成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100个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5000台以上,新培育持证农用无人机操控员5000人以上。全面建成覆盖低空经济、社会化服务、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形成5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典型场景,打造西部智慧农业数据应用高地

资讯配图
川农发〔2025〕19号《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推进粮油种植数字化。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建设苗情、土壤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物联网监测设备,结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传感等,建成基本覆盖全省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四情”动态监测水平。加快粮食生产高效智能绿色装备推广,推动农用无人机在播种、喷药、施肥、巡田、吊运等方面普及应用。

——推动农作物遥感监测应用。加快建设服务四川全域的天府粮仓高精度遥感监测网络,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农作物类型、耕作方式、种植面积、作物长势、作物产量等遥感动态监测长效机制。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手机拍摄等方式,对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服务质量等精准监测,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动国产智能农机研发应用。提升“天府良机”装备科研、制造、服务能力,支持涉农科研机构、企业等联合研发高端智能农机林机、农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加快新研智能农业装备熟化定型和产业化进度,组织遴选成熟智能装备形成主推技术目录,加强川南、川东北丘陵山区小型智能农机装备大规模推广应用。集成北斗定位、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AI+农机”模式应用。推动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病虫害监测、智能物流管理(农产品)、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应用,为农业生产、冷链物流等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发展农业农村低空数字经济。夯实农业农村低空数字经济发展新基建,围绕大田种植,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低空生产作业、精准变量施肥等,打造农业低空生产场景。利用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手段,大力发展农用无人机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农用低空无人机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病虫害等,打造农业低空监测场景。大力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山地、丘陵地区开展“农资上山、农产品下山”吊运作业,打造农业低空运输场景。

——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先行先试,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创建智慧农业引领区,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大县,引进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探索建设模式和机制路径,形成区域性整体解决方案。支持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等率先示范应用,培育一批高水平智慧农(牧、渔)场。重点推动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攀西、川西北建设经作、畜牧类智慧农场、智慧牧场。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智慧农业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省级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市县结合产业优势,加快推动本地区智慧农业建设。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智慧农业领域技术、人才、装备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农村部门与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智慧农业业务培训、观摩考察、技术合作、创新研发等活动。

资讯配图
川农发〔2025〕20号《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5-2028年)》

——聚焦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3大行动,分别提出打造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提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加强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等10项重点任务。

——2025年,初步构建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在36个县建设农业小气候站,引入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气象信息、灾情调查信息、灾后恢复信息等综合数字信息网络。实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攻坚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农机装备融合,重点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辅助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农用无人机等装备。2025年,建设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20个。

——到2028年,建成3个以上无人作业试验区,形成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100个。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5000台以上,新培育持证农用无人机操控员5000人以上。打造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到2028年,全面建成覆盖低空经济、社会化服务、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形成5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典型场景,打造西部智慧农业数据应用高地

——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全省耕地、林地、园地“三图合一”等现有资源,融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面物联网传感等监测数据,绘制全省统一的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推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类产业专题数据上图入库。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提升“天府良机”装备科研、制造、服务能力,加大农业领域传感器、芯片、算法、模型等攻关,支持农业机器人、智慧灌溉等领域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加快智能农机林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研发应用。集成远程监控、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农机+北斗”模式应用,实现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作业面积自动测量、作业轨迹全程监管。拓展农用无人机应用领域,打造一批低空飞行农业装备应用场景,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农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等方面的应用。


以下是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全文:

实施方案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智慧农业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着力点。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推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坚持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为主线,围绕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攀西、川西北经济区农业全产业链布局,加快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普及应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到2028年,全省智慧农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农业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广泛应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突破,农业生产信息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管理服务数字化能力有效提升,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进粮油种植数字化。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建设苗情、土壤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物联网监测设备,结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传感等,建成基本覆盖全省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四情”动态监测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技术装备应用,科学布设全省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加快粮食生产高效智能绿色装备推广,推动农用无人机在播种、喷药、施肥、巡田、吊运等方面普及应用。以耕种管收环节农机智能作业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因地制宜探索智慧农场建设模式。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与数字化有机融合,构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

2.推进设施种植数字化。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棚室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推进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精准控制等智能设备应用。支持新建一批标准化、智慧化设施棚室,加快国产化作物生长监测、环境精准调控、水肥智能管理、作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设施种植上集成应用,提升种植业设施生产智能化水平。推动水稻、蔬菜生产大县(农场)等建设集约化种苗工厂。运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全省设施棚室分布情况,建立设施棚室专题数据库。

3.推进畜禽养殖数字化。以稳产能、提效率为重点,引导养殖场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成本可控的数字技术和装备,推进环境精准监控、生长信息监测、疫病智能诊断、精准饲喂、粪污处理利用等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养殖档案,推进数据直联直报。以防疫病、强监管为重点,推进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兽药企业等数据共享,推动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和动物产品无纸化检疫出证,实现动物生产、运输、屠宰全链条数字化监管。

4.推进渔业生产数字化。聚焦水质调控、投入品投饲、病害防控、尾水治理等渔业生产关键环节,分类有序推进标准化养殖池塘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养殖,科学配备水质在线监测、智能控制、精准投喂、循环水处理、病害药残检测等智能化装备和信息系统,提升健康养殖生产效率。加快建设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

5.推进育制种数字化。加快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畜禽基因库、畜禽水产资源保种场(区)等数字化建设,加强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与利用,推进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协同攻关,支持万安实验室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川渝共建山地数智农业重点实验室攻坚智能育种技术,打造国家级山地数智育种基地。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实施西南优质高产高效籼稻、抗病小麦新种质创制与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协调推进与国家平台对接,探索种质资源集中保存和共享利用机制,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大力提升育制种数字化水平。

6.推进特色产业数字化。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纽带作用,结合“1+1+8”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建圈强链建设,支持链主和链属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数字化技术及相关智能装备研发应用,推动农产品初加工以及精深加工数字化,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生产加工车间、生产链供应链智能化改造。优化整合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实现跨界融合、产业叠加、链条延伸。集成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模式,探索试点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信用监管机制。

(二)提升智慧农业管理服务能力

7.提升农业管理服务效能。构建科学务实的省级农业智慧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政务信息化建设,夯实“三农”数字底座。加快制修订智慧农业发展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标准衔接。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和农业农村业务数据,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加强全省涉农数据资源汇聚、处理、分析和应用,加强与自然资源、水利、环保、林草、交通等部门涉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部门数字政府服务能力。

8.推动农作物遥感监测应用。加快建设服务四川全域的天府粮仓高精度遥感监测网络,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农作物类型、耕作方式、种植面积、作物长势、作物产量等遥感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充分应用高分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实现主要粮油作物耕地种植空间全覆盖监测,加强利用民用、商用遥感卫星影像资源,建设天府粮仓海量遥感影像资源库。

9.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农业补贴申领、项目审批、政策咨询等各类政务服务线上快速办理、精准推送和实时反馈。以县域为单位高质量建设一批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示范推广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技推广、农资供应、农机林机作业、集中育秧、粮食烘干等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手机拍摄等方式,对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服务质量等精准监测,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0.提升农业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完善“四川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提升农机监理业务“一网通办”水平。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人考试过程中应用红外线电子桩考仪、无纸化考试等,不断提升农机驾驶人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大力推进智慧渔政信息化建设,实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管。推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办案数字化、程序规范化、监督透明化,实现重大案件、重大行动等实时指挥调度。

11.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等涉农人才培训项目,加大智慧农业人才培训力度。实施农业实用人才培育行动,推进“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和智慧农业专题培训。

(三)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应用

12.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先行先试,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创建智慧农业引领区,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大县,引进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探索建设模式和机制路径,形成区域性整体解决方案。支持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等率先示范应用,培育一批高水平智慧农(牧、渔)场。重点推动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攀西、川西北建设经作、畜牧类智慧农场、智慧牧场。

13.推动国产智能农机研发应用。提升“天府良机”装备科研、制造、服务能力,支持涉农科研机构、企业等联合研发高端智能农机林机、农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加快新研智能农业装备熟化定型和产业化进度,组织遴选成熟智能装备形成主推技术目录,加强川南、川东北丘陵山区小型智能农机装备大规模推广应用。集成北斗定位、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AI+农机”模式应用。推动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病虫害监测、智能物流管理(农产品)、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应用,为农业生产、冷链物流等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14.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协同创新。加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将智慧农业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支持推动农业人工智能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协同科技、经信部门,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制造相衔接的智慧农业创新体系。

15.发展农业农村低空数字经济夯实农业农村低空数字经济发展新基建,围绕大田种植,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低空生产作业、精准变量施肥等,打造农业低空生产场景。利用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手段,大力发展农用无人机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农用低空无人机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病虫害等,打造农业低空监测场景。大力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山地、丘陵地区开展“农资上山、农产品下山”吊运作业,打造农业低空运输场景。


三、组织保障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智慧农业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省级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市县结合产业优势,加快推动本地区智慧农业建设。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智慧农业领域技术、人才、装备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农村部门与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智慧农业业务培训、观摩考察、技术合作、创新研发等活动。


行动计划

四川智慧农业行动计划

(2025—2028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树立大食物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推进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为主线,以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模式创新、示范引领为实践路径,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加快推进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3大行动10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智慧农(牧、渔)场建设模式。到2028年,全省建成高水平智慧农场200个、智慧牧场50个、智慧渔场20个,智慧农业管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打造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按照“统分结合、共建共享、主辅联动”原则,在省数字政府整体架构下推动四川天府粮仓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造省级数据管理服务节点,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实现统一的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分析决策等功能应用,建设农业农村高质量数据集,创新研发数据产品和服务。推动省级部门协调联动,实现横纵数据交换共享,纵向向上链接农业农村部,向下汇聚市、县涉农基础数据资源,横向连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统计、测绘、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有效降低数据使用成本。

2.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全省耕地、林地、园地“三图合一”等现有资源,融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面物联网传感等监测数据,绘制全省统一的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建设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宅基地、土壤普查等专题图层,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推动粮油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类产业专题数据上图入库。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3.提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省内农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吸纳国内外从事先进技术研发和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才,推动构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卫星遥感赋能、人工智能惠农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技术在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聚焦现代设施农业和智能农机装备领域技术短板弱项,加强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科研创新和应用推广。

(二)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拓展行动

4.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全省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重点推进农情信息化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情信息化自动收集、传输、分析系统,推动智慧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等数字农田网络建设,加快农业小气候站建设,完善田间气象、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形成覆盖全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农事服务中心拓展智慧农业服务,为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农事指导、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服务。

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按照创新驱动、多方参与、数智赋能、产业升级的原则,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实施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汇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市场主体等多方资源力量,重点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提升“天府良机”装备科研、制造、服务能力,加大农业领域传感器、芯片、算法、模型等攻关,支持农业机器人、智慧灌溉等领域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加快智能农机林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研发应用。集成远程监控、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动“农机+北斗”模式应用,实现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作业面积自动测量、作业轨迹全程监管。拓展农用无人机应用领域,打造一批低空飞行农业装备应用场景,推广农用无人机在农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精准施肥等方面的应用。

7.加强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逐步实现定制设计育种,创新研发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种子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形成一批优质种质资源。支持万安实验室等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实验基地建设,推动各地建设数字化育苗中心。实施西南高效高产优质籼稻、优质抗病小麦新种质创制与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农业科技领军型企业建设,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

(三)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应用行动

8.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先行先试,支持建设主导产业突出、数字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与不同场景相适配的集成熟化方案,重点在现代农业园区率先示范应用,引领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形成省市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

9.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依托国家级、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率先集成应用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便捷生产、高效管理、辅助决策。推动粮油、经济作物类园区播种栽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仓储等;畜禽、水产养殖类园区环境控制分析、自动饲喂、生理活动监测、疫病消长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数智化改造,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分析和综合化服务。大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在现代农业园区应用,配套完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数字化设施,持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

10.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制修订,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慧农业集成应用体系。加强农业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质量安全溯源、农村金融保险、透明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以粮食生产监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农机精准作业、农业行政执法等为重点,挖掘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提高辅助决策支撑能力。


三、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农村与涉农数据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总体设计与统筹布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和工作力量保障。加大政策扶持,谋划实施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和工程,统筹中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与关键技术研发创新。鼓励各地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赋能、主体投入”模式,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梳理工作成效,挖掘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编发智慧农业优秀案例汇编,加强智慧农业专题培训,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各方交流学习,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行动计划专栏

专栏1:打造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01强化农业农村数字政府服务。按照“1+2+N”的模式,推动数字政府涉农应用场景建设,“1个平台”: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2个机制”:业务协同机制,涉农数据共享机制;“N个场景”: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天府畜牧等涉农应用场景。2025年,启动生猪、“一图管田”2个场景建设。到2028年,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形成省级农业农村数据管理服务节点,累计建成7个以上数字政府涉农应用场景,数据使用成本显著降低,涉农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02加强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充分整合利用、汇聚归集土壤普查、高标准农田、撂荒耕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等数据,推进涉农领域数据资源应用。2025年,形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汇聚清单,逐步整合农业农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汇聚动态更新。到2028年,形成农业农村系统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实现与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市(州)农业农村政务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涉农业务和数据协同联动。

专栏2: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

01耕地种植“一张图”。推动建设耕地、高标准农田、土壤普查等专题图层,重点解决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数字底图支撑不足的问题,实现耕地资源精细化管理。2025年,初步搭建高标准农田“一图管田”监管平台,率先在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绵阳市、眉山市、宜宾市、阿坝州7个市(州)开展试点应用。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等平台,推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精准投保,实现全省176个涉农县全覆盖。到2028年,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数字化管控,分区域、分品种推进主要粮油作物遥感监测数字化,实现粮油大县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全覆盖。

02畜禽养殖“一张图”。推动建设生猪、牛、羊、鸡、鸭、兔等专题图层,实现养殖主体、品类、存栏/出栏数量、市场信息等上图入库,为智能辅助决策提供底图数据支撑。2025年,启动智慧生猪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生猪养殖信息专题图层。到2028年,实现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信息全部上图入库,提高畜禽养殖数字化管理能力。

03水产养殖“一张图”。推动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等省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鲟鱼、鲶鱼、鲈鱼、白乌鱼等水产养殖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水产养殖主体、品类、产量等信息上图入库。2025年,推动水产养殖大县开展专题图层建设,大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到2028年,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全部上图入库,实现水产养殖数字化管理。

专栏3:提升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01加强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推动与电子科大、川大、川农大、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选育、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体征识别、生产管理决策、设施环境多因素联动调控等基础模型算法,以及智能育种、饲料配方、农场管理等通用软件工具或者软件服务。2025年,开展不少于5个省级软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农业物联网传感、智能农机装备、信息化系统等领域短板弱项,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2028年,累计开展20个以上软课题研究,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成果。

02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培育一批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2025年,农业农村会同发改等部门推动建设2个省级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发布5个以上“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典型案例。到2028年,累计开展20个以上软课题研究,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成果。遴选一批智慧农业主推技术,在粮油、畜牧、水产等领域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应用典型。

专栏4: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数字化方案。推动农情信息化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等项目中,建设一批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开展农业气象数字化场景应用,配套实施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开展数据驱动“水肥一体化+”应用,精确定量化播种和施肥,提升合理密植水平。2025年,初步构建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在36个县建设农业小气候站,引入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气象信息、灾情调查信息、灾后恢复信息等综合数字信息网络;在13个县开展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建设,大豆、玉米等旱地作物覆盖面积达54万亩。到2028年,累计在66个县建成农业小气候站;40个县建成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覆盖面积达到165万亩,主要粮油作物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基本成熟,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专栏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

01智慧农场。重点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无人巡检运输、智能农机等技术装备,推动大田种植、设施种植等智慧农场建设。2025年,推动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等设施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展设施蔬菜、设施中药材等植物工厂试点,建设1个智能化设施种植项目,推进茶叶、泡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实施数转智改项目5个。到2028年,力争建设200个以上智慧农场。

02智慧牧场。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自动采集清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2025年,以畜牧生猪、牛、羊、禽等为抓手,在德阳市旌阳区、三台县、南部县、红原县、平昌县建设5个智慧牧场,探索畜禽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等数字化监管模式。到2028年,力争建设50个以上智慧牧场。

03智慧渔场。重点应用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个体行为观测、鱼病智能诊断、分级计数等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工厂化循环水、陆基设施循环水、圈桶养殖等设施渔业养殖模式。2025年,以天府鱼子酱、川南早虾、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在内江市市中区、隆昌市、兴文县、天全县、荥经县建设5个智慧渔场,新增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推动构建养殖环境测控体系、养殖对象信息监测体系、智慧渔场管理平台。到2028年,力争建设20个以上智慧渔场。

专栏6:加强国产智能农机装备研发

国产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实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攻坚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农机装备融合,重点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辅助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农用无人机等装备。2025年,建设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50个,推动农用自动驾驶、智能播种、智能采摘等先进技术应用,促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6个百分点。完成2.6万台存量信息终端升级为单北斗系统,开展自走式电动玉米播种机、AD300智数倍水稻栽插系统的中试熟化。建设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20个。到2028年,建成200个以上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打造10个西部领先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耕种收环节农机装备配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信息化监测设备占比达60%以上。建成3个以上无人作业试验区,形成农业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场景100个。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5000台以上,新培育持证农用无人机操控员5000人以上。

专栏7:加强育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推进天府种业发展。深入推进川种振兴,实施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围绕水稻、玉米、油菜等核心种源创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提升育制种数字化水平。2025年,持续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国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建设邛崃粮油、三台生猪、彭州蔬菜3个区域育种创新中心,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3个以上。到2028年,建成畜禽种业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累计建成畜禽核心育种场5个、区域性种公猪站10个,区域育种创新中心12个、“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10个,“精确育种”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专栏8: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

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重点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鼓励成都市、遂宁市、南充市、眉山市等地探索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模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数智化示范样板。2025年,支持成都“智慧蓉城农业农村城运分中心”、德阳“神农口袋”等建设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大脑”。到2028年,力争建成1—3个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5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形成一批标准规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智慧农业软硬件产品。

专栏9: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

提升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水平。推动2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77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分产业、分品种推进园区物联网传感、国产智能农机装备、智能设计育种技术等推广应用。2025年,针对粮油、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类园区,实施农业数智化改造工程,首批在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遂宁市、达州市等地选择5个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1个、省星级4个),启动数智化改造升级工作,重点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打造形成一批生产效益好、西部技术水平领先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到2028年,累计完成50个(国家级10个、省星级40个)现代农业园区数智化改造升级,打造形成川粮油、川猪、川种、川果、川渔等10个以上信息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

专栏10:拓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打造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推动高标准农田、生猪、牛羊、特色产业建圈强链、智慧渔政等数字化管理场景建设。2025年,选取生猪、牛羊养殖大县开展数字化管理场景建设试点,支持阿坝州推广应用红原牦牛智慧监管模式,推动德阳市旌阳区、三台县、南部县建设生猪智慧监管大数据应用场景。建成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到2028年,全面建成覆盖低空经济、社会化服务、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形成5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典型场景,打造西部智慧农业数据应用高地。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PS:由于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加更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低空经济 无人机
more
宁波高新区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打造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苏试广博即将亮相2025成都无人机大会及低空经济博览会!
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低空经济,下一个万亿级产业风口
构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文旅康养”的低空复合产业体系!文昌发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济南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翼联低空融合发展新引擎
传统企业+低空经济:跨界融合打造增长新引擎
汇蓉国科即将亮相2025成都无人机大会及低空经济博览会!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新赛道!
重庆市西永海关与重庆驼航科技共探低空经济合作,聚焦重载无人直升机场景落地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