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上大事了!100+机器人集结,炒菜、按摩、陪伴… 谁先闯进你家?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3 10:00

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之后,上海再次迎来机器人大集结!


9月10日—13日,"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这个全球科技与金融领域的重要对话平台,今年搞了个大的:10000平米科技展览、5000平米科技集市,近200家企业参展,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资讯配图


更炸裂的是,大会联合四大机器人展团——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直接打造了一个"机器人小镇"


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集体亮相,包括青龙、智元、开普勒、傅利叶、卓益得、青心意创等本体公司,帕西尼、无限工坊、爱观视觉等上下游企业展示人机共生的科技发展图景。


"具身智能:从泛化到行动,重塑产业未来"论坛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机器人啥时候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新物种"集体亮相,大会成具身智能大秀场


资讯配图


走进外滩大会的"机器人小镇",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世界的生活场景。


开普勒K2大黄这个行业领先落地的"蓝领人形机器人"已经实现"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超长续航,还能双臂协同搬运30公斤重物。现场观众排队跟它握手、比心合影,教师节还能收到机器人送的花。


智元机器人直接来了个"四机联动":远征A2现场鼓乐劲舞燃爆全场,灵犀X2以拟人化交互迎宾导览,工业级小狗D1 Ultra表演高难度后空翻,精灵G1展示毫米级精准倒咖啡的柔性操作。


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首次亮相,作为一款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机器人,它在现场当起了"机器人厨师"——缤纷虾仁、红烧鸡翅、生炒排骨、红椒辣牛肉,现点现做。该机器人具有多模态识别能力,能自动识别操作台上的各类食材和厨具,从取菜、炒菜到清洁,全流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资讯配图


现场有记者体验了机器人做的红烧鸡翅,表示"味道很不错"。未来,生态伙伴可通过灵波开放平台,提供营销导购、讲解导览、轻餐饮烹饪等多种解决方案。


其他展示同样精彩: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全球首款双足行走智能仿生恐龙机器人。"贡嘎一号"四代机作为国内唯一、全球唯三,真正拥有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能自主完成取饮料等任务。卓益得机器人"行者二号"和"行者三号"化身超市小助手,为参观者端茶送水,提供倒饮料、拿零食等服务


调酒大师ROBOT BARTENDER让顾客轻触屏幕,150秒即可获得毫米级精准机械臂调制的鸡尾酒。中科深谷携四大创新产品亮相。其中,智能按摩理疗机器人仅需1秒就能识别人体背部待理疗位置,从而实现精准推拿Fuzofo芙崽可以给参观者撸毛反应、仿生震动及自然体温等拟真互动。阿拉丁智能首次亮相的情感陪伴与情绪抚慰机器人300余种表情配置实现情绪追踪反馈。


资讯配图


外滩大会还首设机器人大舞台,举办机器人职业技能大赛。大会期间"机器人天团"不间断带来足球赛、障碍赛等表演以及乐队演出


从实验室到餐桌:机器人的生活服务进化论


过去10年,机器人走过了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的第一段路。现在,第二次跨越正在发生——从工业场景走向生活服务。


这个趋势在外滩大会上体现得特别明显。炒菜的、调酒的、导览的、陪聊的、按摩的……各种服务机器人都在尝试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资讯配图


但正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具身智能中心负责人庞江淼在论坛上指出的,"大众对机器人的预期是偏高的。VLA毕竟是概率预测模型,既然有概率就有可能出错。"


生活场景的复杂性对机器人提出了极高要求。工厂里都是标准化操作,生活里的情况千变万化。同样是"番茄炒蛋",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番茄软硬不一,火候掌控也得随机应变。


蚂蚁灵波科技选择餐饮和导览作为切入点,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灵波科技CEO朱兴在论坛上介绍:"餐饮场景是生活服务的核心场景之一,从技术角度来说,它是典型的长程复杂任务,对软硬件的系统化验证价值极高。"


R1不同于传统机器人只能做某一个动作或某一组动作,这款机器人实现了从取菜、炒菜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学会一道菜后,稍微加以学习或数据学习,就能迅速学会不同的菜品。目前R1可预制百余道菜。


资讯配图


作为蚂蚁集团"AI First"战略在物理世界的延伸,灵波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是技术积累"目前R1在视觉感知、具身算法、长序列操作复杂动作流畅度、大脑小脑协同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朱兴表示。依托蚂蚁集团的AI基础设施,灵波在模型训练、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基础


其次是生态协同。蚂蚁过去两年在具身智能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布局,为灵波提供了硬件供应链支持。同时,蚂蚁在生活服务领域的深耕让他们对用户需求有更深理解及实现能力


第三是场景落地R1的导览功能已在上海历史博物馆试点,其独特的"1:N"功能可实现一个旅行团内每个游客都能有自己的专属导游。"


"让数字服务通过机器人这一具象的载体。"朱兴说,"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走入家庭服务。这也是灵波的最终目标。"


从工厂到客厅,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独特路径


先看一组数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108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


今年我国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同比增长125%。


不只是数字亮眼,实际落地也在加速。开普勒人形机器人CEO胡德波在论坛上分享,他们已经在为国内最大的快递物流商做标准料箱搬运


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推进,核心部件成本已大幅下降。比如,新一代关节模组价格就从上千元进入百元区间。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兼首席AI架构师苏洋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的灵巧手对标Shadow百万级别的手只卖5万。我认为3年内能干到500块甚至更低。当灵巧手占人形机器人成本21%-23%能降到100-500块时,机器人就能进家了。"


资讯配图


为啥中国在这个赛道上跑得这么快?产业链完整是基础。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组装,中国拥有完整的机器人制造产业链。比如,深圳的机器人企业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快速迭代产品。


场景丰富是优势。中国有庞大的工业体系和14亿人的生活服务需求,为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练兵"场景。


政策资本双轮驱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都出台了专项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研发,资本市场也对这一领域高度关注。


但挑战依然存在。小苗朗程合伙人赵沛舟坦言:"现在的具身智能还处于解决单点问题的状态。如果连单一任务都无法实现99.9%的准确率,后面怎么泛化都是没有任何现实价值的。"


胡德波也分享了自己的策略:"先垂直再通用,先落地再泛化。"这意味着机器人进家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机器人管家梦:从扫地到做饭还有多远?


在论坛,当被问及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走进家庭时,业内人士的回答既务实又充满期待。


对于"超级助手"的定义,朱兴有自己的理解:"既然有超级两个字,我觉得首先它应该是够聪明,它应该能够比较好处理各种各样的泛化任务,提供比较好的交互体验还有个性化的支持。我也更期待随着技术的爆发,机器人进入到物理世界能够具备更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资讯配图


胡德波的愿景很直接:"让机器人做牛马,让人类去探索火星。"他认为机器人应该先成为"工具人",解决人们不愿意做的家务问题,然后逐步成为生活伙伴。


但机器人进家面临的挑战不小。"如果人形只能干一两件事,在任何任务上都算不过来账。"星海图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许华哲指出,30万、50万的机器人如果只能叠被子或打螺丝,经济上根本不可行。"人形机器人需要能干十种事以上,才可能在经济上算得过来账。"


那么,机器人进家的时间表究竟如何?


许华哲的预测相对乐观:"明年就会往里进,就是扫地机加上个爪,可能就是扫地加上帮你抓一点东西。"他认为这个过程会是渐进式的,从简单功能开始,逐步增加复杂任务。"真正意义上达到保姆级别或者管家级别,我觉得那可能还要到五年以上,5~10年之间。"


庞江淼则提醒大家保持耐心:"两三年内对于具身当下就是非常早期,技术路线没有收敛的状态。"他认为,大众对机器人的预期偏高,总希望它叠衣服、走路等都零失误,这种高预期与技术现状存在差距,需四五年双向适配才能逐步弥合。


有趣的是,情感陪伴可能成为机器人进家的另一条路径。


珞博智能创始人孙兆治分享了一个洞察:"我们把它塑造成一个可可爱爱的小宠物,它的主人跟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平等关系,你是一个俯视关系。在这个情况下它又这么可爱,基本上你可以原谅它犯的任何错误。"


这种产品设计思路或许能给家用机器人带来启发——不是所有机器人都需要完美无缺,关键是找准定位,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写在最后


正如Figure AI宣称人形机器人将改变"居家个人辅助"与"老年人照护",特斯拉Optimus定位"自主辅助机器人、人形伙伴",1X Technologies的Neo完全瞄准家庭场景,国际巨头都在加速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进家,本质上是科技普惠从虚拟世界向物理世界的延伸。


过去20年,支付宝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外卖平台让美食送到家门,打车软件让出行随叫随到——这些都是数字世界的普惠。现在,当AI拥有了"手脚",科技普惠有了新的可能。


从中国14亿人的生活需求出发,从炒菜、导览这些最接地气的场景切入,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生活。


从外滩大会上100机器人企业的集体亮相来看,下一10年内,当你推开家门,迎接你的可能不只是智能音箱的问候,还有机器人端上的一杯热茶。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机器人大讲堂-客服(19560423866,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资讯配图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盈连科技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亿嘉和 | 晶品特装 | 七腾机器人 史河机器人 | 九号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 | 小笨智能 | 机器姬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云深处 | 星动纪元 | 伟景机器人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大象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魔法原子 | 众擎机器人 | 帕西尼感知 | 赛博格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天链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灵宝CASBOT | 清宝机器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动易科技 智身科技 | PNDbotics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灵心巧手 | 睿尔曼智能 | 微亿智造 | 推行科技 | 中科硅纪 | 枢途科技 | 灵巧智能 | 星尘智能 | 穹彻智能 | 方舟无限 | 科大讯飞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擎朗智能 | 戴盟机器人视比特机器人星海图 月泉仿生 | 零次方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 因时机器人 | 坤维科技 | 脉塔智能 | 青瞳视觉 | 本末科技 | 鑫精诚传感器 | 蓝点触控 | BrainCo强脑科技 | 宇立仪器 | 极亚精机 | 思岚科技 | 神源生 | 非普导航科技 | 锐驰智光 | NOKOV度量科技 | 因克斯 | 褔德机器人 | 巨蟹智能驱动 | 微悍动力 | 凌云光 元客视界 | 璇玑动力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 灵足时代 Xynova曦诺未来 | HIT华威科

教育机器人企业

硅步机器人 | 史河科教机器人 | 大然机器人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9.17启幕!海康机器人2025移动机器人新品发布会定档
2025年全国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与关节创新论坛报告清单
协作机器人进入价值竞争时代,本土厂商将如何作答?
IEMC2025电机产业链“全明星”展商阵容曝光  电机、线圈配套及材料、机器人等5大核心展区盛装以待
豪恩机器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战略合作签约,共启人形机器人产业新未来
半年狂揽三轮融资!李泽湘、常春藤资本“抢投”这家割草机器人企业
“滩”上大事了!100+机器人集结,炒菜、按摩、陪伴… 谁先闯进你家?
又一家深圳机器人企业押注“电子皮肤”赛道!CTO拥有南开&国大(NUS)双博士背景!
学术分享丨Science Robotics 封面论文:RoboBallet利用图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规划多机器人协作
具身智能开源周:导航、操作、运动大模型及数据集批量上线,上海AI实验室加速助力机器人训练及应用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