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最佳实践,教你搭建规模化可扩展Agentic AI系统

AGI商业新声 2025-09-15 12:24
资讯配图
  • 2025 Agentic AI扩展指南:避免百万级投入打水漂
  • 别再让AI成成本黑洞!10大实践打造真正“可扩展”的智能体系统
  • 企业级AI智能体如何平滑扩展?这10个架构设计原则决定了成败
  • 开发者必藏:解决Agentic AI性能、成本、架构难题的实战手册
  • 一份避免百万AI投资失败的可扩展性规划图
       全文约4200字,阅读时间8分钟
2025年,对于Agentic AI(智能体AI)而言,是从“概念验证”迈向“企业核心生产力”的关键加速年。
这类具备高度自主性、以目标为导向的智能系统,能自主感知环境、推理决策、制定计划并执行任务,且仅需极少人工干预,正快速从实验室原型,渗透到客服、运营、决策支持等企业核心场景中。
但行业实践中,许多企业却陷入了“瓶颈困境”:单个Agent表现亮眼,可一旦面对数据量激增、用户规模扩大或复杂交互需求,系统就会出现响应迟缓、成本高企甚至崩溃的问题。
显然,Agentic AI的真正商业价值,从不在于“孤立部署的智能”,而在于“能随企业需求规模化扩展的稳健性”。若从开发初期就缺乏对“可扩展性”的战略规划,再先进的AI也无法兑现其降本增效、驱动创新的承诺。
资讯配图
正是为了帮企业突破这一核心困境,最近软件开发公司Sparkout Tech发表了一篇名为《可扩Agentic AI开发的10个最佳实践》的文章,聚焦“可扩展Agentic AI开发”这一关键命题,系统梳理并拆解了2025年企业必须掌握的十大最佳实践。
不同于泛泛而谈的技术清单,文中每一项实践都紧扣“扩展性”核心:从“模块化与微Agent架构”如何通过拆分任务解决单体Agent瓶颈,到“分层记忆管理”如何借助RAG技术优化LLM上下文限制;从“云原生与无服务器计算”如何实现资源弹性伸缩,到“数据治理与AI伦理”如何为规模化保驾护航。
每个要点都搭配了具体落地逻辑、真实场景示例,点明了企业可借力的专业支持。无论你是正在布局Agentic AI的企业决策者,还是负责技术落地的开发者,亦或是关注AI商业应用的从业者,这篇文章都能为你提供“从理论到实操”的完整指南。
该文不仅告诉你“要做什么”,更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才能落地”,帮你真正搭建起“能成长、可适配、够稳健”的Agentic AI系统,让智能技术切实转化为企业长期的业务增长力。
以下是正文。
可扩展Agentic AI开发的十大最佳实践
2025年标志着Agentic AI应用将进入决定性加速阶段。这些自主性强、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能够感知环境、进行推理、制定计划并执行任务,且只需极少量人工监督,正从概念验证原型迅速转变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组件。
但Agentic AI的真正价值并非体现在孤立部署中,而在于其能否在组织内实现规模化扩展,无缝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量、用户量及复杂交互。
Agentic AI开发已不再局限于构建智能Agent,而是需要打造智能、稳健且具备可扩展性的智能系统。若缺乏可扩展性的战略规划,即使最卓越的人工智能Agent也会随着需求增长成为性能瓶颈,无法兑现其承诺价值。从初始阶段就构建可扩展架构,对于释放这项变革性技术的全部潜能至关重要。
资讯配图
成功扩展Agentic AI需要融合尖端技术专业知识、战略规划以及对企业架构的深刻理解。众多企业发现与专业服务商合作能创造巨大价值。Agentic AI开发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设计、开发和部署既智能又具备内在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这些服务通过优化底层基础设施、架构模式和开发方法论,确保系统支持持续增长,避免常见陷阱并最大化长期投资回报率。
以下是企业在2025年应当采纳的十大可扩展Agentic AI开发最佳实践。

1采用模块化与微Agent架构

最佳实践:将复杂问题拆分为更小、可管理的子问题,每个问题由专门的独立AI Agent(微Agent)或模块处理。
可扩展性优势:随着复杂性和负载增加,单一的"单体式"Agent会成为瓶颈。通过设计不同的微Agent,例如"规划Agent""执行Agent""记忆Agent"或特定领域的"专家Agent",可实现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如果系统某部分需求激增,仅需扩展相关微Agent,而非整个系统。这同时简化了调试和维护。
示例:在客服系统中,可设置"分流Agent""知识检索Agent""解决Agent"和"客户反馈Agent",而非单一Agent处理所有任务。每个组件可根据其特定工作负载进行扩缩容。
要实施此类复杂的模块化系统,企业需聘请精通多Agent系统设计的Agentic AI开发人员。这些开发者擅长协调自主Agent间的通信、确保无缝交接,并管理分布式智能组件的状态。他们的专业知识对构建既强大又具备内在可扩展性和容错性的企业级系统至关重要。

2实施稳健的记忆管理策略

最佳实践:为AI Agent设计分层记忆系统,区分短期(上下文窗口)、中期(基于会话)和长期(知识库)记忆。
可扩展性优势:Agent使用的大语言模型(LLM)具有有限上下文窗口。在提示词中填充过多信息会降低速度并增加成本。有效的记忆管理包括:
摘要生成:在将过往对话或无关数据反馈回上下文前进行摘要。
检索增强生成(RAG,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将海量知识存储于向量数据库中,并动态检索仅相关的片段。
上下文分块:将大型文档或对话分解为更小、可搜索的段落。这优化了token使用,降低了延迟,使Agent能高效访问大量信息而不会导致性能下降。

3设计异步与事件驱动型处理

最佳实践:使用异步通信模式和事件队列构建Agent交互与工作流(workflow)。
可扩展性优势:传统的同步处理可能导致瓶颈,即一个Agent需等待另一个完成。异步处理允许Agent启动任务后继续其他活动,并在前一任务完成时接收通知(事件驱动)。
这显著提高了吞吐量和响应性,尤其在具有大量并行操作或长时间运行任务的系统中。消息队列(如Kafka消息队列、RabbitMQ)对于解耦Agent并确保高负载下的可靠通信至关重要。
资讯配图

4.利用云原生基础设施与无服务器计算

最佳实践:在云平台(AWS、Azure、GCP)上部署Agentic AI解决方案,使用无服务器函数(Lambda、Azure Functions、Cloud Functions)和托管服务。
可扩展性优势:云原生架构提供内在的可扩展性、弹性伸缩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无服务器计算使单个Agent组件能根据需求自动扩缩容,意味着您仅需为执行期间消耗的计算资源付费。这消除了手动配置和管理基础设施的需要,大幅降低运营开销,并确保在波动负载下的性能。
应对云部署的复杂性并优化性能需要专业知识。这正是Agentic AI咨询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顾问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云服务,设计经济高效且可扩展的架构,并实施最佳实践,以部署能充分利用云能力的Agentic AI解决方案,确保无缝集成和资源优化利用。

5.实施稳健的编排与工作流管理

最佳实践:使用专用编排框架(如LangChain编排框架、CrewAI、AutoGen或自定义工作流引擎)管理多Agent交互、任务依赖关系和复杂工作流。
可扩展性优势:随着Agent数量和任务复杂性的增长,显式(明确)的编排机制变得至关重要。这些框架提供定义动作序列、条件逻辑、错误处理、重试和监控的工具。这确保了即使高度复杂的多Agent工作流也能可靠且高效地大规模部署执行,提供对整个Agent系统的可见性和控制。
在寻求大规模Agentic AI计划的全面支持时,与经验丰富的Agentic AI开发公司合作通常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些公司拥有架构专业知识,能设计和实施稳健的编排层,确保复杂的多Agent系统协调工作,并有效扩展以满足企业级应用场景的需求。

6优先考虑高效的提示工程与大语言模型选型

最佳实践:优化提示词,确保简洁、清晰并指定特定输出格式,同时根据任务策略性选择合适的大语言模型。
规模优势:冗长复杂的提示会消耗更多token,增加延迟和成本。高效的提示工程(例如使用少样本示例、基于约束的提示、JSON结构化输出)可减少每次交互的token消耗量。此外,并非所有任务都需要最大、最昂贵的模型。
对于简单分类、摘要或数据提取任务,可采用更小型、更快速且更具成本效益的开源模型(或经微调的小模型),而将大模型保留给复杂推理任务。这种"混合模型"策略显著提升了大规模应用下的成本效益和响应速度。
资讯配图

7实施全面的监控、日志与可观测性

最佳实践:为所有智能体组件及其交互建立鲁棒的监控、日志和可观测性框架。
规模优势:随着智能体系统规模增长,理解其行为、诊断问题及识别性能瓶颈愈发困难。实施分布式追踪、结构化日志和实时仪表盘,可帮助开发与运维团队深入了解智能体活动、资源消耗、延迟及错误率。这种主动监控对于维护系统健康、保障性能及在可扩展环境中快速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8设计具备韧性与容错能力的系统

最佳实践:为智能体及其底层基础设施构建韧性机制,如重试逻辑、熔断器、优雅降级和冗余部署。
规模优势:在分布式复杂系统中,故障不可避免。可扩展的Agentic AI必须能够承受局部故障而不崩溃。实现API调用的重试机制、防止级联故障的熔断器,以及设计支持优雅降级的智能体(例如在复杂工具不可用时提供简化响应),可确保系统持续运行。
跨多可用区或区域的冗余部署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与正常运行时间。
专业服务商的核心服务包括提供构建韧性AI系统的全面指导。Agentic AI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实施这些鲁棒的架构模式,确保其Agentic AI部署不仅高性能,还能抵御实际运营中的挑战,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并保护关键业务功能。

9自动化测试、评估与持续改进(CI/CD)

最佳实践:为智能体开发自动化测试流水线(单元、集成、端到端),建立清晰的性能评估指标,并实施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实践。
规模优势:手动测试与部署在大规模下不可持续。自动化测试确保智能体或底层模型的变更不会导致功能回退。使用指标(如任务完成率、准确率、延迟、token使用量)的持续评估为性能优化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CI/CD流水线自动化了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实现快速迭代和智能体能力的持续优化,这对长期可扩展性与演进至关重要。
资讯配图

10.优先考虑数据治理、安全与AI伦理

最佳实践:建立全面的数据治理框架,实施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并从一开始就嵌入符合伦理的AI原则。
规模优势:随着Agentic AI系统处理更多敏感数据并做出更自主的决策,数据隐私、安全漏洞、偏见及意外后果相关的风险日益加剧。可扩展性必须与负责任的AI实践齐头并进。
这包括严格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定期安全审计、偏见检测与缓解技术、决策透明化(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关键决策中的人机协同机制。
忽视这些方面可能导致声誉损害、监管罚款和信任流失,严重限制可扩展性与实际应用。
一家声誉良好的Agentic AI公司深知,可扩展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治理与伦理挑战。他们将负责任AI实践融入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确保智能体系统随着复杂度和自主性增长,始终保持安全、合规,并符合组织价值与社会期望。这种整体性方法建立信任并实现可持续的规模化发展。

结论

企业自动化与创新的未来在于可扩展的Agentic AI。随着企业日益依赖自主系统来提升效率、增强决策并提供个性化体验,大规模构建和部署这些智能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通过采纳模块化架构、智能内存管理、异步处理、云原生部署、鲁棒编排以及聚焦负责任AI等最佳实践,企业能够成功应对Agentic AI开发的复杂性。
投资于Agentic AI开发服务,并通过选择聘请理解这些原则的Agentic AI开发者来战略性地构建内部能力,对2025年的现代企业至关重要。通往真正自主、由智能驱动的未来之旅,需要的不仅是强大的AI,更是能够成长、适应并在任何规模下可靠运行的AI。

参考资料:
10 Best Practices for Scalable Agentic AI Development:https://learnaitoprofit.com/10-best-practices-for-scalable-agentic-ai-development-88f280a6e2cd

全文完
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也可以给个星标,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王吉伟新书《一本书读懂AI Agent:技术、应用与商业》已出版,轻松读懂系统掌握AI Agent技术原理、行业应用、商业价值及创业机会,欢迎大家关注。

【赠书福利】

感谢大家长期关注与支持,小伙伴们随意留言,我们会随机选取留言用户,《一本书读懂AI Agent:技术、应用与商业》包邮到家。
文末福利1】:后台发消息 研报2025,获取十份2025年AI Agent研报。 
资讯配图
【文末福利2】:后台发消息 Workflow,获取Agentic Workflow相关25篇论文。
资讯配图
【文末福利3】:后台发消息 agentic,获取Agentic AI相关资源
资讯配图
【文末福利4】:后台发消息 RPA Agent,获取相关论文和研报。
资讯配图

    扫码加入AIGC行业应用交流社群。如果你是正在关注AI Agent的创业者、投资人及企业,欢迎带着产品、项目及需求与王吉伟频道交流。

    资讯配图
    【AGI商业新声,聚焦AIGC与Agentic AI,洞察行业趋势,剖析商业经营,助力企业把握智能体时代机遇。公号ID:AGIBiz,欢迎关注交流。】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IC
    more
    CVPR'25开源 | 还在用ICP?点云配准新框架:DFAT凭啥霸榜4个数据集?
    【系统】荣耀MagicOS10界面公布 全新透明设计给几分?
    ICCV'25开源|FiVE-Bench:精细视频编辑新基准,揭示扩散与整流流模型实力
    报名倒计时!西门子EDA 定制IC用户大会【9.22 深圳 9.24 北京】
    兆易创新(GigaDevice):清洁电器开卷,智能MCU是关键变量
    13份料单更新!出售TI、ADI、Microchip等芯片
    报名:西门子EDA 定制IC用户大会【9.22 深圳 9.24 北京】
    成本直降80%!全彩AR眼镜技术拐点:MicroLED微缩化与光波导降本并行
    邀请:西门子EDA 定制IC用户大会【9.22 深圳 9.24 北京】
    西门子EDA 定制IC用户大会【9.22 深圳 9.24 北京】欢迎报名参会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