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读懂“人工智能+”背后的产业深意

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2025-09-15 16:29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记者手记:读懂“人工智能+”背后的产业深意

新华社记者王悦阳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行动指南。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一词之变,既是技术向新的体现,也折射出产业动能的变迁。

        “互联网+”实现人、物、数据、服务的高效连接和海量汇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人工智能+”则是通过智能技术赋予数字系统主动思考、执行和创造的能力。

       从连接赋能到认知赋能,从建平台、汇数据,到育智能、创价值,技术的浪潮迭起,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治理模式等都将被重塑,生产力实现跃迁。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向记者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致力于构建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未来十年,核心任务则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运行无数具备自主决策与协同能力的“智能体”车队。

       “人工智能+”,“+”在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钟新龙表示,意见将“产业发展”等应用层面的行动置于“强化基础支撑能力”之前,传递鲜明信号——“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是本轮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方法论。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在深圳,无人机穿梭在智慧物流园区;在山东,菜农通过AI种菜机器人管理大棚;在合肥,智能语音系统服务全球用户……在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助力下,我国“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未来式。

        “人工智能+”,“+”在对产业的赋能。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人工智能逐渐“扎根”于工厂车间,应用价值体现在良品率、能耗比等实实在在的指标上:一家传统家电企业通过引入AI视觉检测,将产品瑕疵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每年节省人工成本300万元;一个钢铁工厂利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炼钢工艺,能耗降低12%,出钢时间缩短20%……

        人工智能对产业的赋能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也表现在设计、中试、服务、运营等各个环节;不只落地在工厂、企业,更赋能于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比如,中信泰富特钢集团通过建立质量数据共享平台,跨界联合汽车、装备业共建数字研发中心,带动中小供应商转型升级,推动材料、设计和制造一体化创新。

        “人工智能+”是贯穿产业链的加法,也是融合发展的乘法。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乘数效应,需协同发力。

       一方面,夯实技术底座是基础。意见提出的“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促进模型、工具、数据集等汇聚开放”,犹如为技术创新提供“水电煤”,能够降低研发门槛。

        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独角兽企业稀宇科技(MiniMax)副总裁严奕骏告诉记者,这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的研发提供坚实基础,为拓展行业解决方案、参与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发展指南和市场空间,将带来更多业务机会,加速推进全球合作。

        另一方面,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实现“以用促研”是核心。

        “为解决本地制造业的良品率问题而训练出的行业模型,其价值远超通用模型;为本地复杂的城市交通治理而积累的动态数据集,是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模拟的宝贵资产。”钟新龙说,“以用促研”的过程沉淀了具有产权的行业数据和垂直模型,实现技术、数据、人才和产业的内生性聚集,最终构筑起他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业内专家所说,真正改变社会的从来不只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渗透进生产生活场景的深度和广度。当千行百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当创新活力在制度的护航下充分涌动,系统性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完)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薛澜|“人工智能 +”:热潮下的冷思考与治理破局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解读篇二之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人工智能代理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库克:iPhone Air续航出色/西贝创始人表示应对方式有错,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北京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车百智评001期 | 从汽车产业视角解读《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报告】AI专题三:2024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附PDF下载)
河南:加快高端芯片研发,做强人工智能手机、大模型一体机等整机
中国应急管理报|梁正、王尚瑞: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应急管理?
【教育】人工智能+职教何为
风险科学系列研讨会报名丨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驾驭变革,智见未来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