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股机器人概念公司透视产业盈利现状:高速增长背后的分化与曙光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09-15 18:20

2025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的推动下持续升温。港股市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聚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概念股。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财务数据,不仅映射出自身发展路径的差异,更折射出整个机器人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期。

本文通过对港股主要机器人企业的中期业绩梳理,深入剖析其营收增长、盈利能力、战略方向及资本动向,揭示当前机器人产业的真实图景——高增长与低盈利并存,细分赛道初现曙光,通用平台仍处投入期,具身智能成为新竞争高地。

01

营收表现:全行业高歌猛进,物流与教育双轮驱动


2025年上半年,港股机器人板块整体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多数企业营收同比增速均超过25%,反映出自动化升级和智能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渗透。

资讯配图

极智嘉以超10亿元营收领跑板块,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全球仓储物流自动化市场的深度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收入占比接近80%,且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46.2%,显著高于整体水平,体现出全球化战略的成功以及高端市场定价能力的建立。

优必选的增长则依赖“教育智能机器人”与“消费级智能硬件”两大成熟业务的双轮驱动,二者增速均逼近50%。然而,其工业与物流机器人板块收入出现下滑,暴露出核心产品商业化节奏的不确定性。

越疆科技虽体量较小,但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保持稳健增长,凭借高技术壁垒维持行业领先的47%毛利率,展现出较强的盈利潜力。

首程控股虽非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制造商,但通过产业基金积极布局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头部创新企业,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其资产融通收入同比增长69%,显示出“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的初步成效。

02

盈利能力:分化加剧,仓储机器人率先触达盈亏平衡临界点


如果说营收增长反映的是市场需求的热度,那么盈利能力则直接检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当前港股机器人板块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部分企业已接近盈利拐点,而另一些仍深陷亏损泥潭。

极智嘉:首个实现经调整EBITDA转正的企业

实现经调整EBITDA盈利1162万元,亏损同比收窄94%。这一里程碑式突破,标志着仓储物流AMR赛道的商业化闭环正在形成。其盈利改善源于三重因素:规模化效应显现、高毛利海外市场贡献提升、精细化成本管控落地。极智嘉已成为目前港股机器人公司中,唯一展现出清晰盈利路径的企业。


优必选:研发投入高昂,短期难言盈利

尽管亏损同比收窄17.2%,但经调整EBITDA仍亏损3.23亿元。人形机器人作为其战略核心,研发费用居高不下,且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公司规划2025年生产1000台、2026年交付数千台人形机器人,未来盈利前景高度依赖于量产降本能力与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速度。


越疆科技:高毛利支撑亏损大幅收窄

经调整净亏损收窄34.4%,在低营收基数下实现近47%的毛利率,反映出其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溢价和成本控制能力。若能进一步扩大出货量,有望在未来2-3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当前机器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所处赛道密切相关。聚焦特定场景、具备规模化落地能力的垂直领域企业(如仓储物流)已进入盈利前夜;而致力于通用型平台(如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仍需经历长期“以研发换空间”的投入阶段。

03

战略前瞻:具身智能成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大模型与多模态感知技术的突破,机器人正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决策”演进。“具身智能”(Embodied AI)成为各大企业战略布局的新焦点。

极智嘉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发布面向仓储场景的“Geek+ Brain”大模型,并融合机械臂操作技术,致力于解决仓储拣选中的复杂任务(如无序抓取、柔性分拣),推动AMR从“移动”到“操作”的能力跃迁。

优必选聚焦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落地,近期宣布斩获2.5亿元订单,创下行业纪录。该订单或将为其后续量产提供重要验证,加速商业化进程。

越疆科技推出融合“机械臂+人形+六足”的具身机器人平台,探索多形态智能体在复杂环境中的协同作业能力,展现其在底层架构上的创新能力。

首程控股则以“产业整合者”身份,通过资本纽带连接材料、传感器、核心零部件与整机厂商,试图打造一个支持具身智能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

04

机构态度分化,用脚投票揭示预期分歧


资本市场的反应往往领先于基本面变化。2025年上半年,港股机器人板块的估值走势与资金流向,清晰地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不同发展路径的认知分歧。

极智嘉在发布业绩后,获得多家国际大行“买入”或“增持”评级,股价表现坚挺,反映出市场对其商业化确定性与盈利拐点的高度认可。

优必选则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一方面,获得Infini Capital 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彰显长期投资者对其技术愿景的信心;另一方面,腾讯等早期股东选择减持,可能源于对商业化节奏不确定性和持续亏损风险的担忧。

这种分化表明,资本市场正在从“概念炒作”转向“价值甄别”,更加关注企业的订单能见度、现金流状况与盈利时间表。

05

未来展望:从“概念驱动”迈向“订单驱动”


综合来看,2025年的港股机器人板块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变:

  • 期确定性机会在垂直场景:以极智嘉为代表的仓储物流机器人企业,凭借清晰的商业模式、稳定的客户订单和逐步改善的盈利能力,已成为当前最具投资安全边际的选择。

  • 中长期成长空间看人形机器人:优必选、越疆等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订单突破,将决定其能否打开万亿级市场天花板。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将成为关键胜负手。

  • 产业链整合者或将脱颖而出:如首程控股这类具备资本实力与产业视野的平台型企业,若能成功培育并整合上下游资源,有望在机器人生态构建中占据独特地位,享受“生态红利”。

06

结语:理性回归,曙光初现


机器人产业历经多年技术沉淀与资本投入,正在迎来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兑现”的关键窗口期。港股上市公司的表现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在于能否交付一份可复制、可盈利、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未来属于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布局前沿技术,又能脚踏实地、深耕场景落地的企业。当“具身智能”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炫技,而是工厂、仓库、家庭中真实运转的生产力工具时,机器人产业的黄金时代,才真正到来。

资讯配图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资讯配图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机器人入职洗衣房,开始打工挣钱!苹果前AI高管打造
海归博士造通用机器人,数月融了两次!
VLA-Adapter:北邮等团队以0.5B参数实现机器人智能新高度,还无需预训练
Seeds | 苏州机器人创企艨码科技完成种子+轮融资
参会名单公布!联盟×戴尔,杭州具身智能机器人沙龙
解锁自主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安森美特训营来袭!
又一家深圳机器人企业押注“电子皮肤”赛道!CTO拥有南开&国大(NUS)双博士背景!
【AI加油站】机器人设计系列十四:探秘自主移动机器人:从机械运动到智能感知,这本名校教材《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论》带你入门(附下载)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平替特斯拉机器人?这几款产品或成新选择
与未来同行——普渡机器人展会日历预告!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