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台湾半导体展:AI 浪潮下存储巨头竞逐定制化 HBM 赛道

半导体产业研究 2025-09-16 08:0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SEMICON
人工智能(AI)浪潮兴起,推动高带宽内存(HBM)重要性日益提升,HBM 已成为 AI 系统架构的核心组件。三大存储厂商将先进存储技术视为核心战场,其中定制化 HBM 更是成为关键战略焦点。
SK 海力士(SK Hynix)不仅凭借率先量产并出货 HBM4 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还正从 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产品向 “为每位客户提供定制化 HBM 解决方案” 转型;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则透露,正与客户合作开发定制化 HBM4E 产品。
与此同时,美光(Micron)表示,其 1-beta 和 1-gamma 节点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已实现大规模量产,1-delta 节点良率目前正持续提升。随着平面 DRAM 不断微缩,3D DRAM(三维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研发将同步推进;在 3D DRAM 最终取代平面 DRAM 以延续存储微缩进程前,两种技术将长期共存。
存储巨头秀出技术实力
在 2025 年台湾半导体展上,SK 海力士、三星、美光的高管首次同台亮相,展示各自技术实力,分享 AI 时代存储行业转型趋势与市场展望。他们在演讲中还强调了中国台湾半导体生态的关键作用,并表达了与台湾产业持续深化合作的意愿。
中国台湾本土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华邦电子(Winbond)董事长陈沛铭介绍了 CUBE 内存在 “高带宽、低功耗”AI 边缘应用中的潜力;旺宏电子(MXIC)新兴研发部门负责人王克仲则分享了定制化内存领域的创新成果,以满足多样化 AI 应用需求。
三大存储巨头角逐HBM 市场主导权
SK 海力士副总裁兼 HBM 业务规划部门负责人 Jeff Choi 表示,公司正将自身定位从 “传统存储供应商” 重新定义为 “全栈存储平台提供商”。到 2030 年,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将增长 3 至 6 倍,其中 AI 工作负载占比将高达 65%。
SK 海力士自豪地宣称,自身是行业内首家出货 HBM4 样品的企业。除了在带宽、能效及热管理方面进行升级,公司计划不仅提供 JEDEC 标准 HBM 产品,还将为核心客户定制专属 HBM 方案。
在单台 AI 加速器中,HBM 的功耗占比已从约 12% 升至下一代系统的 18% 甚至更高。HBM 的能效不再是次要考量,而是成为影响成本、扩展性与可持续性的 “系统级优先事项”。
HBM 功耗降低 10%,可使全球数据中心能效提升 2% 以上;若降低 50%,某些计算场景所需的数据中心数量或可从 10 个减少至 6 个。
Jeff Choi 指出,“高容量、高带宽、低功耗” 是未来 HBM 的硬性要求,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全面满足 AI 需求。存储将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数据存储功能,而是会融入计算能力,成为更智能的 “智能内存堆叠(intelligent memory stacks)”。
他还提到,中国台湾拥有从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系统组装的完整成熟半导体供应链与系统集成能力,具备横向整合优势。这使得中国台湾不仅是存储行业的重要合作伙伴,更是全球 AI 基础设施的核心枢纽。SK 海力士计划与中国台湾产业深度合作,推动 AI 存储与基础设施发展。
三星公布定制化战略
三星存储产品规划副总裁 Jangseok Choi 在演讲开篇,展示了一张通过 AI 代理将台北 101 转化为梵高画作风格的图片,以此说明 AI 正如何重塑世界。
三星强调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是业内唯一一家涵盖存储、设计、晶圆代工及先进封装领域的企业。公司透露,计划从 HBM4E 开始,投入定制化 HBM 研发,并已与中国台湾生态中的部分客户展开合作。这一举措反映出,标准存储产品已无法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而定制化 HBM 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性能、成本、能效及供电方式。
此外,三星将从传统“热压键合(thermal compression bonding)” 技术转向 “混合铜键合(hybrid copper bonding)” 技术。传统技术会在芯片层间留下间隙,限制堆叠高度且散热效果较差;而新技术可实现 “铜 - 铜直接连接” 的无缝芯片贴合。
美光聚焦整合与创新
美光公司副总裁 Nirmal Ramaswamy 将 HBM 称为 “AI 革命的核心”,认为 HBM 虽能加速 AI 工作负载,但需通过颠覆性制程创新、重大设计突破及先进封装架构,才能在提升带宽密度与能效的同时,降低单位比特功耗。HBM 核心技术包含三大优化方向:
第一,优化 DRAM 芯片,提升能效、带宽与性能;第二,优化基底芯片,实现定制化、GPU 卸载、先进芯片间互联及混合铜键合;第三,优化封装技术,达成带宽与热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是实现“存储与计算功能整合”,构建高带宽、低功耗系统。
美光的 DRAM 技术路线图显示:1-beta 和 1-gamma 节点已量产,1-delta 节点正提升良率,1-epsilon 节点研发持续推进。其 3D DRAM 概念借鉴 3D NAND 技术,通过垂直堆叠电容器与 CMOS,突破平面 DRAM 的性能局限。
3D DRAM 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晶圆翘曲与堆叠精度、高纵横比蚀刻与电容器结构、接触电阻、材料及结晶控制。尽管平面 DRAM 与 3D DRAM 将并行发展,但长期来看,3D DRAM 有望结合新材料、晶体管架构及潜在新兴存储技术,成为主流。
原文标题:
SEMICON Taiwan 2025: Memory giants compete in customized HBM race amid AI surge
原文媒体:digitimes asia

资讯配图

芯启未来,智创生态

湾芯展2025与您相约!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半导体 存储
more
存储大厂半年缴税超140亿!
存储大厂涨停!
存储芯片价格全面上涨!
存储大厂遣散费暴涨!
“龙芯+纯血鸿蒙是最佳底座”,存储服务器或是生态突破口之一
从周期波动到全面进阶:AI浪潮下的存储新机遇——GMIF2025邀您共探破局之道!
引发世界存储革命,这颗芯片55岁!
全球首款HBM4量产:2.5TB/s带宽超越JEDEC标准,AI存储迈入新纪元
国产厂商切入下一代存储技术:3D DRAM
【一周热点】晶圆代工产业动态;大连英特尔半导体存储公司更名;DRAM厂商最新营收排名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