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去年的春节前夕,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提到了期盼已久的小米SU7。
去年的12月31日晚,雷军在跨年直播中针对外界有关小米造车花费的传闻进行了辟谣。
他表示,很多营销号夸他花费100多亿造车,“这真的是个误解,我们在汽车研发花了130多亿。我们有工厂建设、一万多人的工资费用,我们到现在大概花了300个亿左右”。
作为第一批车主,提车那天4S店简直像过节一样热闹,销售顾问还特意准备了小米生态链的礼品,仪式感拉满。
"恭喜啊,这可是雷总砸了3百亿亲自操刀的诚意之作!"销售顾问拍着我的肩膀说。
我心里美滋滋的,22.69万的Ultra版,性能参数简直亮瞎眼:675马力、3.89秒破百、800V高压平台、700公里续航...这配置放在特斯拉身上怎么也得30多万起步吧?
然而,春节期间的一次亲戚聚会,却让我对这两款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二舅刚好去年买了台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价格32.39万。
趁着假期,我们决定来一次"中美电车巅峰对决",看看这10万元的差价到底差在哪里。
结果如何?差距确实明显,但方向却出人意料!
一,外观内饰:小米完胜
把两车并排一看,差距立刻显现。

SU7的车身线条流畅优雅,前脸设计既有超跑范儿又不失优雅,尾部的贯穿式尾灯点亮后科技感十足。
相比之下,Model 3虽然经过了小改款,但整体设计语言依然是那种"极简主义",说好听点是简约,说难听点就是有点单调。
"这车真不像22万的车,怎么也得50万起步吧?,完全不输保时捷啊"二舅绕着SU7转了一圈,由衷感叹道。
内饰差距更是一目了然。SU7采用了环抱式座舱设计,三块高清大屏显示效果出色,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
用料方面,大面积软包材质、Alcantara麂皮绒和金属饰条的搭配显得既豪华又运动。
Model 3的内饰则是极简风格的代表,除了中控那块横置大屏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按键,材质上也主要以硬塑料为主。虽然设计前卫,但使用便利性和豪华感确实逊色不少。

"小米这内饰做工也太好了吧,连我那40多万的奥迪A4L都比不上。"二舅坐进SU7后赞不绝口。
二,智能系统:各有千秋
作为科技公司出身,小米在车机系统上下足了功夫。SU7搭载的澎湃OS反应迅速,UI设计精美,语音助手几乎无延迟。
尤其是它与小米生态的无缝连接,让我可以直接用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空调、扫地机器人等设备。
"这简直就是会移动的智能家居中控啊!"二舅玩了半天车机后感叹道。
特斯拉的系统也很出色,尤其是导航和娱乐功能。
它的导航会实时显示拥堵情况并智能规划路线,内置的游戏和视频应用在等待充电时非常实用。
不过,在本地化方面,小米明显更胜一筹。
SU7内置了高德地图、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等国内用户常用的应用,而特斯拉则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这些服务,体验不够流畅。
三,驾驶感受:难分伯仲
驾驶体验是评价一台车最重要的维度。我们先后测试了两台车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表现。
SU7的加速表现相当惊人,0-100km/h加速实测只需3.9秒左右,几乎与官方数据一致。
方向盘精准度和反馈力度都经过精心调校,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定,底盘滤震出色,高速巡航时车内噪音控制在67分贝左右。
"这悬挂调教绝对是合资品牌水平!"二舅是个老司机,他的评价让我颇为自豪。
Model 3高性能版的加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0-100km/h加速约3.3秒,比SU7还要快一些。
但在舒适性方面,特斯拉的表现就不那么理想了。悬挂偏硬,过减速带时震动明显传入车厢,高速行驶时风噪和胎噪控制也不如SU7。
"特斯拉像个年轻小伙子,猛是猛,但有点莽撞;小米则像个成熟绅士,既有力量又有优雅。"
二舅这个比喻很形象。
四,充电与续航:特斯拉略胜一筹
在电动车最关键的充电和续航方面,两车各有优势。
SU7采用了800V高压平台,理论上充电速度应该更快。但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覆盖更广,且充电体验更为流畅。
只需插上充电枪,系统自动完成支付和充电过程,而SU7则需要通过APP操作。
"这是特斯拉的老本行,人家在充电生态上领先很多年了。"二舅说得在理。
续航方面,SU7官方CLTC续航为700公里,实测高速续航约520公里;Model 3高性能版官方续航为668公里,实测高速续航约490公里。
两者差距不大,但考虑到SU7的价格优势,性价比明显更高。
再就是“智驾”上,小米和特斯拉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没法比,特斯拉的FSD是完全吊打小米SU7的水平,类似,诺基亚和苹果对比的水平!
五,售后与保值:未知数VS老大哥
作为新品牌,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和二手车保值率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小米承诺全国建设直营服务中心,但目前覆盖范围有限。
特斯拉则凭借多年积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售后网络,二手车保值率也相对稳定。
"这方面确实是特斯拉更有优势,毕竟人家做了这么多年了。"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车主的最终结论:价格差距名副其实
经过一整天的对比测试,我和二舅都得出了一个结论:SU7和Model 3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车——但不是因为特斯拉更好,而是小米的性价比实在太高了!
SU7在外观、内饰、做工和舒适性方面全面领先,智能系统各有千秋,动力性能相当接近,仅在充电网络和品牌积累上略有不足。
但考虑到近10万元的价格差距,SU7简直就是电动车市场的搅局者。
"老实说,如果SU7早点上市,我可能就不买特斯拉了。"临别时,二舅的这句话让我心里乐开了花。
回家路上,我想起了雷军发布会上说的那句话:"做好产品,做好价格,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看来,小米确实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了汽车领域。
特斯拉曾经凭借超高性价比颠覆了传统豪华车市场,如今小米则用同样的策略挑战特斯拉。这就是市场竞争的魅力所在——消费者永远是最大的赢家。
22万买到了堪比30多万车型的体验,我的选择果然没错。
不过,看着二舅那台特斯拉成熟的充电生态和稳定的系统,我也在期待小米能在这些方面迅速追赶上来。
毕竟,一个好的产品不仅仅是硬件出色,更需要完善的生态支持。
你怎么看这两款车的较量?如果小编给你20万,你会选谁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