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尼特红光!鸿石智能QDPR+混合堆叠破局,MicroLED全彩化加速

电子发烧友网 2025-09-18 07:00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随着材料工程、巨量转移、色彩转换与驱动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协同突破,MicroLED显示正跨越单色阶段,迈入高色域、高效率、高良率的全彩化可量产时代。就在近日,国内MicroLED微显示企业——鸿石智能发布了革命性新品“极光耀影XC6”全彩色光机,及其此前展示的单片全彩微显示光芯片AC3,共同构建了全彩MicroLED完整生态。

新品XC6具备250万nit的超高合光亮度、109.89% NTSC的极致色域表现,鸿石智能凭借量子点光刻色转换(QDPR)技术路径这一破局之选,一举攻克困扰MicroLED产业多年的“全彩化”核心瓶颈——红光效率与稳定性难题,为下一代AR眼镜的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资讯配图
图:鸿石智能极光耀影XC6

QDPR技术破局红光之困,单红光亮度达200万尼特

合光是实现MicroLED全彩化的显示方案之一,该技术主要是光学棱镜将R、G、B三色 Micro LED 合成全彩显示。鸿石智能的极光耀影XC6正是采用合光发方案。但在MicroLED的全彩化过程中还面临着“三色之困”,特别是红色。

为了解决红色的问题,业内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AlGaInP (磷化铝镓铟)和彩色转换。但AlGaInP 线由于其材料体系与常用衬底之间存在显著的晶格失配,其内量子效率普遍不足2%。彩色转换方案虽可规避晶格失配问题,但其本质是“光子降频”过程——高能量蓝光光子被吸收后转换为低能量红光光子,整体光效大幅下降,最终会出现“亮度不足、色彩不艳”的缺陷。

无论是原生红光芯片AlGaInP方案还是彩色转换方案,这两种方案在实现高效率、高亮度、高色纯度且热稳定的红光输出方面均面临瓶颈,亟须从材料创新、器件架构等维度寻求突破。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鸿石智能并未沿袭传统改良思路,而是以开拓者的姿态,创新性地应用 QDPR技术路径。鸿石智能介绍,QDPR技术将量子点材料与半导体光刻工艺深度融合,在蓝绿MicroLED 晶圆像素点上实现纳米级精准沉积红光量子点。

基于QDPR技术路径,单红光亮度峰值可以达到200万尼特。受益于量子点材料的窄半峰宽特性,极光耀影XC6达成了109.89% NTSC、114.37% DCI-P3和155.15% sRGB的覆盖率,确保了虚拟影像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极光耀影XC6还具备微型化、卓越能效比等特点。其体积仅为0.35cc,具备超过250万nits的合光亮度。在实现超高亮度的同时,其光效达到8lm/w,有效平衡了亮度与功耗。

资讯配图
图:极光耀影XC6全彩效果

三色合光、单片全彩双轮驱动

在MicroLED全彩化上,鸿石智能并非是“单点突破”,鸿石智能采取了“双路径并行”的战略布局。在推出基于合光方案的极光耀影XC6的同时,其采用混合堆叠结构(Hybrid Stack Structure, HSS) 的单片全彩微显示光芯片AC3同样备受瞩目。

AC3采用了鸿石智能的第三代技术平台混合堆叠结构。该技术融合了两次晶圆键合与一次量子点色转换技术,实现了蓝绿外延片的集成及红光的精准呈现,最终实现了120万尼特的白光亮度。

鸿石智能新市场开发副总经理刘怿在公开演讲时提到,在混合堆叠结构技术平台下,可以把像素间距做到2.5微米,像素点(发光体)直径达到1.9微米。此外,两个像素之间的沟槽宽度缩小到0.6微米,相比上一代这个平台的1.55微米,实现单位面积排列更多的像素点。

基于混合堆叠结构,AC3微显示芯片尺寸缩小至0.12英寸,分辨率为320*240,像素尺寸为7.5*7.5微米,像素密度3400PPI,适用于对体积和光路有极致要求的特定场景。

资讯配图

写在最后

鸿石智能极光耀影XC6的发布,及其背后QDPR技术的成功,标志着MicroLED全彩化迈出了从“技术可行”到“商业可行”的关键一步。它在保留MicroLED核心优势的前提下,以创新的材料与工艺,解决了最棘手的红光瓶颈,实现了亮度、色彩、稳定性、良率的全面突破。同时,AC3采用混合堆叠结构,提升像素密度与集成度,二者互补布局。

通过XC6全彩色光机(合光方案)与微显示光芯片AC3(单片全彩方案)协同,鸿石智能覆盖了从三色合光方案到单片全彩的多种技术路径,同时实现从底层核心器件到终端显示模组的完整技术链条的布局。

当前,鸿石智能正在加速推进MicroLED全彩化技术,据了解公司的莫干山项目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200万尼特亮度的单片全彩微显示芯片的量产调试,助力MicroLED全彩显示方案走向市场。

资讯配图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IC OLED
more
联想拯救者回应 Y9000P 2025 款笔记本屏幕像哈哈镜:OLED 表面无法保持绝对平整,表面通常较柔软且具弯曲性
影石杀入FPV战场!FPV进化,1.03英寸Micro-OLED+双屏协同
MicroLED ,十年僵局告破
9499 元,宏碁 990g 非凡 Go Edge 开售:酷睿 Ultra 7 258V + 3K 120Hz OLED 触控屏
硅基 OLED 显示器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发展趋势
OnexPlayer 预热 "Strix Halo" 游戏平板电脑 Super X:120W 释放,2.8K OLED 屏
vivo Vision探索版混合现实头显搭载Micro-OLED屏,双目8K分辨率
3999起 华为新款平板发布 12.2''双层OLED | Mate80设计曝光 大圆模组
LG显示OLED面板驱动IC用量将减半
200万尼特红光!鸿石智能QDPR+混合堆叠破局,MicroLED全彩化加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