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斥资 50 亿美元成英特尔大股东,黄仁勋用这笔钱拿到了进入 x86 生态的 船票,而困境中的英特尔则收获了急需的救命钱。
此番联姻,市场先给好评
华尔街 9 月 18 日晚,英伟达官宣以每股 23.28 美元、总计 50 亿美元拿下英特尔约 4% 股权,成为这家 56 岁芯片活化石的新晋大股东。
消息放出 90 分钟,英特尔盘前飙涨 34%,市值一夜回血 350 亿美元,创 1987 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一度扭转其长期低迷的股价颓势。
英伟达亦涨 3%。
行业其他玩家则集体承压,AMD 与台积电则双双跳水 4% 和 2%。
华尔街真金白银的流向,似乎在宣告 x86 + GPU 的复仇者联盟真的来了,市场看好其组合将在 2026 年数据中心掀起新一轮价格战。
精准互补:英伟达低成本捡宝,英特尔救命钱到账
这事儿能成,根本原因是俩家 “需求对得上”:英伟达缺 x86 的资源,英特尔缺现金,凑一起刚好互补。
对英伟达来说,50 亿美金真不算多,也就占它市值的 2%,但拿到的东西却很关键。
联姻后,英伟达能自己定制 x86 架构的 CPU,还能独家设计 “x86 RTX SoC”(简单说就是把 CPU 和 GPU 等功能整合到一起的芯片)。
以后双方会共用 NVLink 高速互连,把 CPU 到 GPU 的带宽直接拉满,AI 训练推理的延迟有望再降一个量级。
最聪明的是,英伟达没有承诺把芯片交给英特尔代工,设计归设计,制造仍看台积电,风险锁死,收益放大。
而对英特尔来说,这不仅是资金的补充、生态的补位,更是行业地位的背书。
8 月美国政府 20.47 美元入股英特尔,9 月软银 23 美元跟投,如今英伟达 23.28 美元再输血一波。
能让英伟达、软银这些巨头愿意投钱,也说明大家还认它 x86 架构的价值,算是保住了老大哥的面子。
更重要的是,三轮合计输血约 160 亿美元,直接覆盖了其明年到期的全部债务,暂时解除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合作悬不悬?看英特尔能否按时交货
至于市场最关心的合作产品时间表,双方简略带过,没有确切日期。
究其原因,在于英特尔能否按时交货。
英特尔这几年工艺进度一直 “跳票”,能不能按时拿出合格的芯片说不准。
而英伟达早就留了后手:要是英特尔的 18A 工艺(1.8 纳米技术)再延期,那搭载 NVLink 技术的 x86 CPU,立马就能转到台积电或三星流片,避免被动等待。
对英特尔来说,要是连芯片都交不出来,就算拿到了救命钱,也没法真正走出困境。
联姻背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俩家联姻,最高兴的是自己,最难受的是它们的竞争对手。
在数据中心领域,AMD 刚搭建不久的 “EPYC CPU+Instinct GPU” 平台,原本试图抢占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市场份额。
而两家联手后,AMD 刚成型不久的平台,一夜之间可能就要面对来自 x86 原生 NVLink 的降维打击。
微软 Surface 同样笑不出来。
倘若 2026 年 PC 端相关新品能够如期落地,英伟达将首次拥有 “CPU 话语权”,英特尔也能借此保住 x86 的基本盘。
可这样一来,微软 Surface 系列用的定制芯片就危险了。它还在靠老技术撑着,到时候没了差异化优势,可能就没人买账了。
行业的“魔幻一夜”,只是新棋局的开端
50 亿美元买不到英特尔的工厂,却买到了 x86 的明天。黄仁勋用一张支票把对手变成队友,也顺手给华盛顿交了投名状:AI 的核心技术(CPU + GPU)都留在美。
英特尔虽然拿到了救命钱,但要想真正走出困境,仍需把工艺跑通才行;英伟达以较低代价锁定了生态,但最终成果如何,还得看老伙计英特尔能否准时交货。
半导体行业的魔幻一夜过去了,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 接下来英伟达、英特尔怎么出牌,AMD、微软怎么应对,都得等着看。
往期推荐

商务合作

张先生:18594278240(同微)
Email:zhangsihan@of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