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教授把电子皮肤成本干掉90%,三个月连融两轮

高工人形机器人 2025-09-19 16:41
资讯配图


高工人形机器人

资讯配图
机器人触觉的新答案

「人形机器人频道」

即刻进入——

文 | Levi.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当百米冲刺、后空翻与自由搏击不再新鲜,人们开始追问:人形机器人,究竟能为现实世界做什么?


随着炫技表演热度的退潮,资本对执行真实任务成为行业的焦点。而要真正“干活”,就必须迈过“精细操作”这道门槛,正是在这样的产业拐点上,灵巧手与触觉传感器被推到聚光灯下。


特别是触觉传感器,这一长期停留在实验室的前沿领域,在今年迎来了罕见的资本热潮。一批专注触觉的初创公司先后完成融资,预示着触觉正成为具身智能产业链最火热的新支线。


今天,又一匹黑马加入这条进击的赛道。


柔性触觉传感器创企赛感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由深圳市智慧城市产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智城产投”)与深圳市稳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稳正资产”)共同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发迭代、规模化产线建设,以及多行业市场的深入拓展。


资讯配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赛感科技三个月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此前,公司于今年7月完成由招商局创投领投、琥珀资本与博杰股份跟投的Pre-A轮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三个月两轮,资本押注的不是短期热度,而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前必须攻克的关键一环。赛感科技能率先走到真正交付的那一步吗?




海尔老将+南科大教授,押注触觉的全链路打法


赛感科技成立于2023年6月,专注于新一代高性能柔性智能传感器与电子皮肤的研发与量产,聚焦具备高灵敏、大量程、快响应、高线性等关键指标的触觉模组,已形成覆盖“材料—结构—器件—系统”的全栈式技术体系。


从创始团队构成来看,赛感是一家典型的“学院派 + 产业派 + 投资派”融合驱动的深科技企业。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传飞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


资讯配图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传飞博士


其研究方向聚焦高性能电子皮肤、生物电子与仿生感知系统,申请专利40余件,曾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是国内该领域具备标准化话语权的科研领军者。


联合创始人兼CEO熊赓超则兼具产业与投资经验,是中国最早一批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研发核心人员,曾任海尔广科总经理、海尔智慧家庭北京创新中心总经理,主导制定多项智能家居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拥有10余项发明专利,具有丰富的产业化与商业化经验。团队中还有逾20位博士、博士后组成科研团队,在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新材料、微结构等领域有十余年的技术研发积累。


资讯配图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运营总监林婴则出身金融领域,拥有十余年投融资与并购经验,曾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创业导师,深度参与3C电子、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行业客户的融资、运营与战略管理。


从科研认知、资本协同、工程落地到产业化推进,赛感科技的团队结构几乎覆盖了触觉传感器这一前沿赛道的全部关键环节。


在这个刚刚起步、但已被行业与资本无限看好的核心部件领域,拥有科研+资本+商业的三重经验,赛感不仅具备技术起跑优势,更拥有将实验室产品推向落地的经验闭环——那些早期创业团队反复踩过的坑,他们大概率能绕得过去。




从“蛮荒时代”突围:一条不同的触觉路线


对于具身智能行业而言,称触觉传感器仍处于“蛮荒时代”毫不为过。无论是技术路线的选择,还是对触觉数据的理解与使用方式,整个产业链都还在摸索。


有灵巧手企业直言:“现在大家都觉得人形机器人需要触觉传感器,但该怎么选路线?怎么部署?要多少密度?怎么把数据丢进大模型里训练?没人说得清。能真正落地的产品几乎没有,大多数还停在实验室里。”


目前,压阻、电容、压电、霍尔效应与视触觉路线并存,初创企业蜂拥而至,但主流方案仍未收敛。在这个方向分歧、标准未定的新生赛道中,赛感科技选择了一条路径截然不同的路线——基于纳米界面离电效应的柔性传感器。


这条路径的底座,是其自研的纳米界面离电技术:通过构建独特的分子结构,将离子嵌入柔性材料结构中,在触压作用下诱发离子与电子之间的超短距离界面耦合,从而产生巨大的高质量信号,相较介电电容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放大了5–6个数量级。


通过滴水展示传感器的灵敏度


由于信号足够强,因此跳过了传统方案对放大和滤波电路的依赖,拥有极高的信噪比,同时灵敏度提高了1000-10000倍,响应速度低至0.1毫秒,可精准识别低压扰动而不误触,还可直接接入主控系统,在成本、功耗与复杂度上大幅降低系统集成难度。


在实现高灵敏、高信噪的同时,赛感还打破了“灵敏度与量程不可兼得”的老问题。


赛感科技在材料结构中引入自研线性微结构设计,使其在0–2MPa的宽量程内实现全程线性响应,响应仅需数微米变形,检测限可达Pa级,可实现毫克级的检测与微秒级响应速度。


在实际测试中,其传感器可精准捕捉1毫克重物(约等于一根头发丝的重量)的落下,乃至吹气、滴水等微扰信号。对人形机器人而言,这意味着从轻抚面部到提握重物都可使用同一触觉模组,无需更换方案。


捕捉毫克级的压力变化


而柔性材料的特点,让赛感科技的传感器能够贴合人形机器人的手指、手掌、手臂与足底等复杂曲面结构,同时由于其高灵敏度,能够在覆盖硅胶的情况下,依然有强大的感知能力。


这一套全新的技术路线,正在将触觉传感器的指标推向极致。但在技术指标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残酷的问题始终横亘在赛道上——它真的能落地吗?




从实验室到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从原理到结构,赛感科技在打造一套全新的触觉感知方案,各项参数也极为漂亮。但对任何传感器而言,真正的门槛往往不在于纸面性能有多强,而是能否穿越从“实验室”到“实地部署”的那道鸿沟。


资讯配图


行业对触觉传感器最核心的质疑点之一,便是可靠性与寿命。


柔性材料易老化、性能漂移快,极易在长时间使用或高强度负载中失效。而在这方面,赛感科技的传感器已完成超过1000万次重压测试,每次压力高达1.8MPa,依然保持稳定输出,展现出较强的抗疲劳能力与循环寿命。


更进一步的突破,在于两项更高阶的能力指标:精确计量与原生多模态感知。


前者解决了绝大多数柔性触觉器件“无法精确输出数值”的痛点,通过材料与结构协同,其柔性传感器在2小时内漂移不超过1%,因此能与激光雷达一样输出可用于具身智能控制决策的定量数据源,不再是“仅供参考”的冗余感知。


后者则意味着,在一套柔性阵列中,除了压力,赛感还可以同时感知温度、湿度、震动、拉伸等多种物理维度,构建出更接近人类感知的电子皮肤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已在材质纹理识别、空间触觉建模等任务中完成原型验证。


如果说这些技术参数是“纸面实力”,那么在产业化落地层面,赛感也已经加速推进:


为实现更快的落地节奏,赛感从一开始就走全链条路线:从柔性材料配方、微结构设计到器件封装、采集系统与驱动算法,均为内部自研。


在规模化生产方面,赛感已与传感器上市公司奥迪威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奥感微(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离电型柔性触觉传感器模组的标准化研发与量产,已建成全球首条离电型柔性传感器量产线,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


这意味着赛感不仅能做出一个传感器样品,更能稳定产出一批传感器产品。


在量产成本上,赛感也走出了一条极具竞争力的路径。得益于自有材料与生产体系,其成本可压至传统路线的1/5–1/10。


据透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赛感科技已经为多家头部本体企业与灵巧手公司提供仿生皮肤解决方案,触觉模组将部署于手指、手掌、手臂与足底等高曲率结构区域。


与此同时,包括安踏、华为等企业均在他们的客户列表中,其产品也已在多个非人形场景中投入使用:


在消费电子行业,其传感器可穿透厚硅胶、毛绒覆盖仍保持高灵敏度与重复性,已应用于AI玩具与智能穿戴终端中,支撑更自然的接触式人机交互;在汽车电子中,赛感正为智能座舱开发座椅压力感知系统与防夹手模组;医疗健康方向,则与医疗器械企业合作开发柔性心率贴片、足底压力反馈等产品。


资讯配图


一条真正可落地的触觉路径,除了亮眼的纸面实力以外,它还要求在可靠性、成本、交付能力都能说服工程端。对赛感科技,甚至于所有的触觉传感器企业而言,真正的难点从来不是做出性能惊艳的样品,而是做出一块本体企业愿意长期依赖的感知底座。




结语|拐点未至,答案待写


今年以来,触觉传感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红,它突然成了人形机器人的“标配”,至少在PPT和Demo上是这样。


玩家蜂拥而至,技术路线纷呈,但现实依旧冷峻:没有一款触觉传感器,能在性能、可靠性、成本与可集成性上同时达标,被真正部署在人形机器人与灵巧手上。大多数产品仍困于“能演示,不能落地”的尴尬境地。


而更尴尬的是:本体企业自己其实也没想明白,触觉传感器该不该用、怎么用、用多少、用完能干嘛。对触觉的需求更多是一种跟风,大家只是在“感觉上”它重要,但没人说清楚它的用法。


所以,现在的触觉传感器赛道与其说是产品竞争,不如说在打一场“定义战争”:谁先做出真正“能用起来”的触觉模组,谁就可能定义人形机器人的触觉感知体系。


赛感科技,可能是那个走在最前面的玩家之一。但产业的真正拐点,恐怕还没到来。 


END
资讯配图

REVIEW
往期回顾

全球最高!2772亿估值人形企业

黄仁勋投资了第一家中美共建的具身大脑企业

神经科学博士苏州创业,造轮足机器人,4个月获投两轮

持续突破,加速创新 | 灵心巧手闪耀亮相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

豪恩机器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战略合作签约,共启人形机器人产业新未来

戳“阅读原文”报名2025高工人形机器人年会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电子皮肤
more
南科大教授把电子皮肤成本干掉90%,三个月连融两轮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早起看早期
第2000只灵巧手电子皮肤量产下线,200万片车规级产能达产,中国人形机器人皮肤供应链再升级
又一家深圳机器人企业押注“电子皮肤”赛道!CTO拥有南开&国大(NUS)双博士背景!
下线1000套,这家为宇树定制电子皮肤的黑马又融资了
快讯|京东重磅宣布:投入超100亿元;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研制成功;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发布等
机器人电子皮肤,五大技术方向
Science Robotics 明胶基水凝胶 “电子皮肤” ,能识触摸、测环境,还能模仿人手感知世界
央视聚焦“武汉造”黑科技!华威科第2000只灵巧手电子皮肤下线交付、200万片车规级产能达产,开启人形机器人“触觉”量产时代
斯坦福博士后创业,给机器人做“电子皮肤”|涌现新项目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