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空经济究竟是什么?
低空经济并非单一产业,而是融合了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产业形态。
其核心是通过低空空域资源(通常指距地1000米以内空域)的开发利用,结合各类飞行器,构建“空中+地面”的立体服务网络。它涵盖了低空制造、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及综合服务等全产业链,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二、低空经济有哪些实际应用?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物流配送:城市末端配送和农村跨区域运输均展现出独特优势。美团无人机配送已覆盖深圳、上海等6城,累计订单超280万单;AI动态航迹规划使平均配送时间较地面骑手缩短28%。
医疗急救:哈尔滨成功试飞跨江医疗物资配送,12.5公里仅需12分钟,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70%。顺丰香港也开通首条无人机航线,进行跨海医疗物资运输测试。
农业与巡检:植保无人机已成为农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电力巡检中,无人机可高效识别电网缺陷;森林消防场景下,无人机能突破地形限制,携带灭火弹实现高空精准灭火。
文旅体验:“低空+旅游”正重塑观光体验,广东、安徽等地已推出“空中游览”“空中婚礼”等特色项目。

三、低空飞行安全吗?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和生命线。随着技术进步,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不断提高。
多源传感器(视觉、毫米波、激光)+轻量化目标检测算法,已在城市复杂光照下实现95%以上识别准确率。分布式强化学习+博弈论用于空域调度,深圳试验系统支持千架级无人机同时起降,冲突检测准确率99.9%。
法规方面,《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元旦实施,《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也已过会,适航、空域、安全三大缺口正被一次性补齐。

四、低空经济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低空经济将悄然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想象一下,无人机配送生鲜、eVTOL通勤、空中观光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低空物流不仅提高配送效率,还能打通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物流瓶颈,如中国邮政在陕西开展的“常态化无人机邮路”试点,将原本7小时的投递时间压缩至3小时以内。
城市空中交通(UAM)也将成为现实,峰飞、亿航等企业已完成跨江试飞,AI提供毫秒级避障,虽然载客运行目前仍停留在“点对点”演示,但预计2027年前后可能进入商业试运营。
五、低空经济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低空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如电池、动力系统等;中游整机与运营;下游空管、通信、起降网络等基础设施均有大量机会。报告给出的投资优先级为:核心零部件(电池/航发/电机) > 整机厂商(已取证或即将取证) > 基础设施。
资本已加速布局,2024年行业融资139起、金额321亿元,其中eVTOL单赛道89.7亿元,同比增310%。
六、政策支持力度如何?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强大:
国家与地方形成“顶层规划+落地细则”的支持体系。中央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行业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
地方层面,深圳、合肥、武汉等城市率先发力。深圳计划2025年实现120米以下适飞空域开放面积超75%、商业航线突破1000条。空域管理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军方通过“试点-推广”模式逐步放开非敏感空域。

七、技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低空经济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有挑战:
感知方面,多源传感器+轻量化目标检测算法已在城市复杂光照下实现95%以上识别准确率。决策方面,空域调度系统已能支持千架级无人机同时起降。
执行方面,飞控芯片国产率不足40%,高算力AI模组依赖海外平台;国内正加速研发“低空专用RISC-V+AI加速”芯片,预计2026年流片。
复杂环境的“感知-决策-控制”全链条智能化仍不稳定;城市内涝、煤矿化工等极端场景下,AI模型泛化能力不足。
八、我国在全球处于什么地位?
我国低空经济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无人机技术方面。大疆占据全球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企业,其EH216-S机型已完成适航“三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合格证)认证。
九、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技术挑战:复杂环境可靠性、AI算法在偏远/极端区域的数据稀缺、硬件算力“卡脖子”。
法规短板:现行空管规则仍以“载人-运输航空”为蓝本,AI自主决策、集群协同的责任主体、数据跨境、算法审查等条款大量空白。
人才缺口:全国低空+AI复合型人才缺口约15-20万,高校“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2025级首批招生规模不足2000人,远低于行业需求。
基础设施不足:低空雷达、5G-A/6G专网、北斗增强基站尚未形成连续覆盖。
十、低空经济的未来是怎样的?
未来,低空经济将呈现多维度升级趋势。
政策层面,专项规划与法规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明确行业发展路线图。技术上,无人机与eVTOL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将持续提升,适航认证标准有望走向国际。
基础设施方面,通用机场、智能起降点将加速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低空交通网络。场景融合也将更深入,“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城市通勤”等新业态将逐步落地,形成“低空制造-飞行服务-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低空经济已从概念验证迈入场景落地期。物流、巡检、应急等“封闭/半封闭”场景正率先规模化;载人交通、城市核心区大规模运营等“开放场景”仍受技术可靠性与法规空白的双重掣肘。
未来3-5年,随着“复杂环境AI鲁棒性+低空法规沙盒+商业闭环”三条战线取得突破,低空经济有望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低空经济带来的改变正在悄然临近——无人机配送生鲜、eVTOL通勤、空中观光或许很快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场“空中革命”不仅将重塑城市交通与物流格局,更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推动社会向更高效、更立体的方向发展。
来源参考: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搜狐网
《2025低空经济行业深度:应用场景、驱动因素、发展趋势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搜狐网
《12分钟送达!黑龙江省首次跨江低空医疗物资配送试飞成功》,黑龙江日报
《【重点】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报告2025|附下载》,搜狐网
《2025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搜狐网
《顺丰香港首条无人机航线启航 测试跨海运送医疗物资》,香港商报
全国人大代表程伟:《加快低空智联网建设,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通信世界网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