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不再是遥远的概念秀,它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并在重塑职业世界的道路上快速前进。这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巨大经济引擎,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随着无人机在2024年底产值达到2100亿元、同比增长39.5%,低空经济正在创造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职业,同时也让一些传统岗位悄然褪色。
作为低空产业圈的观察者,我们有责任提前预见这场变革,帮助从业者做好准备。

01 即将消失的岗位:传统职业的转型挑战
低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职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一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将逐渐被无人机和自动化系统所替代。
传统巡检员首当其冲。森林防火、电力线路巡查、管道检查等领域的现场巡检岗位需求将大幅减少。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和多种传感器,能够更快速、更安全地完成这些任务。
部分物流配送人员也将面临转型。美团无人机在香港的跨海配送演示表明,无人机只需约5分钟就能完成传统骑行需要40分钟的配送任务。
尤其在偏远地区和特殊地形场景,无人机的效率优势明显。快递业的大量人力配送岗位将逐渐减少。
高空作业人员是另一个受影响群体。建筑外墙清洗、高空安装等危险工作的市场需求将下降,无人机和机器人将承担更多风险较高的任务。
这些岗位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过程。低空经济将率先填补人力短缺、高成本、高密度和突发性强的场景,而不是完全替代现有劳动力。

02 新兴职业的崛起:低空经济的就业新方向
与岗位消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空经济正在创造大量新职业。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指出:“未来几年,民用无人机,也就是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的缺口会超过100万。”
无人机相关技术岗位需求激增。无人机系统工程师、无人驾驶飞行器培训师、无人机物流调度员、低空交通管制员、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查员、低空飞行数据分析师等就业新方向应运而生。
eVTOL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为紧缺。飞机结构工程师、航电系统工程师、飞控等核心系统设计人员、熟悉适航认证的工程师等人才需求量大。
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既掌握航空知识,又具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跨界能力。
低空运营管理类岗位也将崛起。随着低空飞行器的普及,城市需要空域规划师、低空交通管理系统设计师、起降场运营经理等专业人才来保障低空交通的安全有序运行。
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认为,未来低空经济就业重心将从工程类岗位逐步扩展到城市空域规划、应用场景开发、低空运营管理等岗位。

03 应用场景拓展: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低空经济的就业创造能力源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民用无人机已经有超过200个应用场景,从农业植保到物流配送,从航空摄影到应急救援。
物流配送领域是人才需求的重点。美团、京东、顺丰等企业已经在多个地区开展无人机配送试点。京东物流在山东滨州实现横跨黄河的15公里无人机配送,比传统运输节省55%时间。
表演与娱乐产业创造了新型就业机会。有公司商务总监透露:“现在一天可能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单,我们巅峰时期差不多一天有八场表演同时进行”。
按活动表演单架无人机费用为500元计算,2000架无人机表演15分钟,即可创造100万元的营收。
应急与安全领域也催生了专业岗位。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查员已经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力量,这些专业飞手需要掌握飞行技能和防火专业知识。
04 教育体系响应:人才培养的变革
面对低空经济的人才需求,教育系统正在积极应对。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显示,120所高校拟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这种教育变革的迅速响应,为低空经济长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反映了市场对低空经济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许多无人机运营企业建立了内部培训体系,培养飞手、维修技师和运营管理人员。这些培训项目往往更注重实践技能和即时上岗能力。
职业培训市场同样蓬勃发展。无人机飞手培训、编程培训、运维培训等机构大量涌现,为各行各业输送低空经济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

05 技能要求转型: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低空经济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纯掌握单一技能已经不足以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跨界融合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低空经济需要既懂飞行器研发与制造、又理解空域运行基础逻辑的复合型人才。这种跨界思维将成为就业市场中的稀缺资源。
学习与适应能力同样至关重要。某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田圣宽指出:“面对新事物极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企业最为看重的人才优势。”低空经济作为新兴行业,面临着很多的新鲜事物和专业技术。
技术与管理双重技能也越来越重要。随着行业成熟,单纯的技术人员可能无法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将更有竞争力。
06 未来趋势:低空经济就业的长期展望
低空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产业升级进程。未来十年,我们可以预期这个领域的就业市场将经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
前期(现在-2026年),工程类技术人才将是需求主力,特别是无人机和eVTOL的研发、制造、运维人才。
中期(2027-2030年),随着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运营管理类人才需求将爆发,包括低空交通管理、场景运营、数据分析等岗位。
后期(2031年以后),低空经济生态将趋于成熟,基于低空经济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将成为就业增长的新引擎。

低空经济不再是空中的“概念秀”,它已经切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到北京、四川、贵州等地试点“低空经济示范区”,城市天空正在成为新的就业蓝海。
未来十年,低空经济将创造超过百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也会让部分传统岗位转型升级。
唯有提前准备,不断学习,才能在这场就业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低空经济带来的无限可能。
来源:央视新闻、经济日报、中国民航局数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等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