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0元起!多款“王炸”3D视觉新品上市,中原动力助力码垛搬运进入AI新时代

高工机器人 2025-09-21 10:0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3150 字,阅读完成需 5.5 分钟。


茁壮发芽、跑马圈地、资本退潮、价格厮杀……曾经诞生过众多“独角兽”的机器视觉行业,正沿着过去所有成熟产业的发展轨迹,直面周期性带来的重重考验。

高工机器人认为,机器视觉行业已逐步驶入深水区,进入差异化技术、综合产品性能、解决方案易用性、极致投资回报比的“全方位比拼”

据了解,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动力”)近期发布了一系列3D视觉新品,包括极致性价比的P3000 SE系列相机新品该产品实现了高性能与成本可控的统一,价格下探突破至“数千元级”,适配于拆码垛、包裹分拣等工业场景应用,并将在9月23-27日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重磅亮相。

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领域,拆码垛、上下料是最常见的3D视觉引导应用。随着2025年上半年仓储物流、食品饮料、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金属加工等行业景气度提升,进一步带动了机器人拆码垛、上下料领域的需求。

当前国产相机已成为3D视觉引导的主力,因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应用成熟,近年来用于拆码垛引导的3D视觉相机平均售价持续下探,在渗透率提升的同时,已隐约呈现出红海市场的特征。

一边是纯硬件产品的低价厮杀,一边是增量市场高端工艺和解决方案的供不应求,机器视觉从业者深刻体会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复杂体感。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原动力将如何以“战略级”视觉新品和多模态AI技术破局?


资讯配图
高性价比千元级相机面世
AI赋能拆码垛全面升级


中原动力在2023年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核心成员由豫籍顶尖科学家与其博士团队组成,目前已发布多款全自研高精度3D视觉传感终端,产品矩阵覆盖DLP结构光、激光振镜、激光线扫、ToF传感等技术路线,满足不同工业生产场景的成像精度和定制化需求。

同时,中原动力也是少数具备自研视觉软件能力的国产厂商,研发了数据与云大脑系统、视觉感知与处理系统、机器人决策系统三大软件平台。


今年9月,中原动力正式发布P3000 SE系列相机,具备高动态、高帧率、低功耗、轻量化的优势,配套解决方案首发价格下探至“八千元档”,降低终端客户在“机器人+3D视觉”等智能设备领域的使用门槛,提升自动化生产效率。

资讯配图

P3000 SE系列相机


P3000 SE系列支持深度信息与RGB图像同步输出,具备30帧/秒的高速成像,量程可覆盖0.3m-5m,小巧的体积和仅0.24kg的重量,支持“眼在手上”,可轻松集成在机械臂末端及狭小空间部署,满足软包动态分拣、超大垛型码垛、定位识别、视觉避障等用途

比如在某乳制品加工头部企业的工厂中,中原动力的视觉相机便应用在乳制品原料拆码垛引导场景,通过端到端AI模型学习,视觉系统能够精准点云建模,完成图像识别、分割,判断软包垛形和位置,破解物流包装褶皱、堆叠偏移等识别难题,提高拆码垛效率。

同时结合客户需求,中原动力提供了包括破袋、推袋、废袋回收等流程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全程实现24h无人化作业,相机具备IP65防护等级,满足无尘、无杂质的高标准生产环境。

资讯配图

3D视觉引导拆码垛方案


在无序抓取、上下料、检测、焊接等场景中,室外环境强光、吸光件、透明件等成为精准视觉识别的“拦路虎”,基于在多个复杂场景中反复磨炼,中原动力推出了高精度、大视野、无惧强光的P3000系列激光线扫3D相机

P3000系列具备毫米级测量精度,视野灵活,视场范围最大可达3m*2.7m@3.5m,扫描成像时间<3s,通过硬件设计优化和抗环境光算法,P3000系列相机可以在120000LUX强光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满足对深色、弱反光材质工件的测量需求,适配全规格货物拆垛场景。

橡胶块上下料为例,橡胶块为黑色吸光材质且极易变形,寻常相机很难完成高精度的轮廓和细节特征提取,加上外包装塑料膜反光严重,影响3D相机检测的稳定性。

资讯配图

橡胶块拆码垛方案3D点云图


中原动力的线激光相机内置了丰富的2D/3D视觉算法,通过AI模型强化图像识别分割、3D点云匹配等算法,能够精准提取变形的物料轮廓,垂直场景模型可以兼容5种以上的不同品类包装规格,结合多光谱动态光源技术,抑制反光干扰,提高作业的稳定性。

据了解,这款线扫激光3D相机的市场售价低于2万元,在同价位产品中堪称“性能王者”。


资讯配图
多元视觉技术路线布局
战略高举高打,研发场景为王


中原动力的技术底蕴源于视觉,又不止于视觉

在首款3D视觉产品发布前,中原动力已经在觉/力觉等多模态感知系统、运动控制算法、移动导航定位、AI大模型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基于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中原动力的长期目标是打造智能机器人的通用基础平台

3D视觉是中原动力在工业具身智能感知层的关键落子,在与终端客户、设备商、集成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合作与验证中,逐步形成了“工艺——场景——产品——解决方案”的视觉产品研发闭环

作为3D视觉和具身智能赛道的“新势力”企业,中原动力在产品研发上“高举高打”,直接切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艺场景,如免示教焊接、自适应铸铁打磨、自适应炭块打磨、形变检测、橡胶块拆垛等领域形成了P(抓取类)、M(测量类)、G(打磨类)、W(焊接类)四大系列产品矩阵多款系列产品已通过欧盟CE安全认证RoHS环保认证

除了DLP条纹结构光技术路线之外,中原动力还在激光振镜、激光线扫、ToF、双目视觉等技术路线展开了多元化布局,产品技术组合丰富程度领先国内友商。


比如针对码垛、上下料场景中原动力打造了7适配抓取场景的P系列产品包括DLP结构光、激光振镜结构光、线激光、TOF相机等产品,其中当前最高精度的P3500系列激光振镜3D相机,点云数量可达到5.0MP检测精度达到0.5mm,适用于汽车领域的高精度作业。


资讯配图

中原动力的3D视觉相机产品矩阵


基于自研的视觉/力觉感知和运动轨迹规划算法,中原动力面向铝制品加工、钢铁锻造等打磨场景推出了G系列激光振镜相机(G2000,通过高精度振镜误差补偿技术,实现1mm@2m的高精度定位,在2秒内即可完成大小打磨工件的实时识别,配合自研的自适应打磨工艺包,完成“眼脑手协同”的动态调整打磨闭环。


也正是先啃硬骨头的差异化战略,让中原动力快速积累了大量客户,已落地100+标杆项目,覆盖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等多个领域,仅2025上半年就完成近千台视觉相机出货量。


在客户用脚投票、企业用技术与产品拼杀的存量市场,强悍的硬件实力、出色的性能参数正成为标配,未来真正起到决胜负关键作用的,会是基于软件、硬件协同的智能解决方案


中原动力构建了专属AI自训练数据体,这套具身云大脑系统整合了高质量数据生成、真实数据强化的通用大模型学习与垂直类小模型的知识迁移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分布式数据采集、标注、清洗、训练、推理部署的闭环迭代支持大、小模型一键式训练部署,具备泛化能力


资讯配图


比如针对全透明反光物体的点云重建技术,经过系统训练后,模型将具备自动识别不同材质透光性、反射特性等复杂视觉特征能力,在实地部署后可适配3C电子玻璃盖检测、医药试管测量,塑料瓶包装等多场景应用。


又比如自适应打磨技术,通过视觉系统、力觉反馈解析工件的形状、材质变化,再调用相关算法对速度、力度、姿态轨迹等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复杂曲面稳定打磨或最优打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已在电解铝、锻造、铸造等行业得到快速复制应用


资讯配图

炭块打磨方案


为了便于在客户现场快速部署交付,中原动力研发了一套拖拽式图形化编程的视觉感知与处理系统,无需编程即可实现工件上下料、拆码垛、引导定位、装配及AI模型匹配部署等应用。


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眼光,中原动力已将上述软件面向客户、生态伙伴开放,共同构建3D视觉系统在AI大模型、智能工艺应用迭代共享的生态


当前,中原动力基于自研2D/3D相机、六维力传感器、VTLA大模型,已具备多模态感知+具身大小脑+柔顺精密力控的协同能力。


下个阶段,在持续深化3D视觉技术路线和完善产品矩阵的同时,将重点攻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柔性化操作能力已成功研发在加油、充电场景的自适应识别作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助力能源加注行业的自动化升级。


923-27日,CIIF2025中国工博会将于上海举办,中原动力将携带重磅新品、3D视觉系列矩阵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7.1-F288展台,敬请期待!




END


资讯配图
活动广告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以上为广告

往期推荐:





谐波减速器头部企业获2000万元投资;电机上市公司拟募资超10亿元加码机器人关节模组 | 一周资本大事件


破局与突围:一位机器视觉创业者的5年沉思录


“减速机之乡”崛起了一家“中国破壁者”

集成力传感器、自重仅0.35KG,谐波减速器“头部玩家”重构关节模组标准
资讯配图
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动力
more
【报告】Agent专题一:AI+深度研究|Agent有望定义万亿劳动力市场(附PDF下载)
好盈动力在ETS Rd3赛事中成功夺冠
副驾座椅都没了!新款丰田Aygo X骡车谍照 做最后动力测试
GGII:2025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552.7GWh,前十企业合计占比89.7%
14.98万元起,智驾动力再提升,26款比亚迪海豹07DM-i正式上市
发布 | 全球新兴航空技术适航分析(之六)——新一代动力装置与适航
2025年中国机动工业车辆行业发展现状:产品分类、产业链、销量、细分动力、细分产品、重点企业
晓莺说:动力革命——电机控制器的智能进化
通用电气与BETA合作开发下一代混合动力evtol
千禧年大奖难题有望突破?AI为流体动力学提供新思路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