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中国芯征程,十年磨一剑!当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聚光灯都打在台积电和三星的先进制程竞赛上时,中国大陆的晶圆制造龙头——中芯国际(SMIC),正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布局,书写着自己的答案。从黄浦江畔到京津冀,从粤港澳到大江南北,一座座晶圆厂(Fab)拔地而起,构建起中国芯片自主可控的产能基石。
中芯上海
做为中芯国际的起家之地,上海总部基地可谓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黄埔军校”。这里拥有8英寸和12英寸产线,覆盖0.35微米至90nm成熟工艺,更是曾肩负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重任。尽管受设备限制,先进节点量产受阻,但这里仍是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的关键象征,持续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输出核心芯片。
中芯南方
位于上海的中芯南方原本是中芯国际进军高端制程的利刃,专注14nm FinFET研发与试产。然而在美国制裁影响下,其战略方向被迫调整,转而补充成熟工艺产能。尽管技术突破受阻,但这里仍聚集着国内顶尖的工艺工程师和研发资源,是中国追赶国际先进制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火种。
中芯北京
中芯北京12英寸厂以0.18微米至55nm成熟工艺为核心,服务消费电子、通信芯片等广泛市场。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晶圆制造基地之一,它不仅是产能支柱,更是产业链区域平衡的关键布局。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这里正持续扩产,支撑国内芯片自给率提升。
中芯北方
专注65nm至24nm中端制程,中芯北方厂是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工业控制芯片的重要供应商。其技术定位精准,填补了成熟与先进制程之间的市场空白,在多元化半导体需求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堪称中芯国际产能结构的“腰腹力量”。
中芯天津
中芯天津以8英寸产线为核心,深耕模拟芯片、功率器件等特色工艺,月产能超23万片。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工控等领域需求爆发背景下,该厂战略价值凸显。其技术积累深厚,是国内少数能大规模量产车规级芯片的基地之一。
中芯深圳
依托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芯深圳布局8英寸和12英寸产线,主打0.35微米至0.15μm成熟工艺。这里直接对接华南客户需求,从消费电子到通信设备,芯片制造与设计、应用端形成高效联动,成为区域半导体生态的核心支点。
中芯东方(上海临港)
作为中芯国际最新布局的12英寸厂,临港项目于2023年封顶,预计2025年投产,聚焦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规划月产能10万片。其定位清晰——瞄准车规芯片、工业物联网等增量市场,是中国成熟制程产能扩张的战略落子。
中芯西青(天津)
天津西青厂专攻车规级芯片和工业控制芯片,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虽具体进展未完全公开,但其战略方向明确:打造高可靠性芯片制造平台,突破海外巨头在车规半导体领域的垄断,支撑国产汽车产业链自主化。
中芯京城(北京)
原计划2023年量产的中芯京城厂因设备交付延迟调整至2024年试产,2025年逐步释放产能。其目标直指28nm工艺,这是目前市场需求最紧俏的制程节点之一,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等领域,达产后将显著缓解国内产能紧缺。
意大利LFoundry
2016年收购的LFoundry曾是中芯国际进军欧洲车载芯片市场的桥头堡,虽已于2019年出售,但这段经历标志着中芯国际化布局的早期尝试。通过运营这家200mm厂,中芯积累了车规芯片制造与国际整合经验,为后续国内车规产线建设奠定基础。
它或许暂时无法在7nm、5nm的尖端赛道上与巨头竞速,但却在28nm及以上这片更广阔、更关乎国计民生的“主流需求”战场上,构筑起一道坚实的产能长城。汽车、光伏、工控、物联网……这些驱动未来社会的产业,恰恰建立在这些“成熟”芯片之上。
您最看好中芯国际哪个基地的发展前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中国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
2.半导体行业,年薪40W是什么水平?
3.半导体丨全球十大封测龙头
4.光刻胶:中国三剑客杀出重围
5.半导体,最具潜力的5家公司
6.半导体设备该变变天了
7.Fab大厂工作5年,“我”变成了高薪废物?
8.假如明天失业,后天你能干什么?
9.半导体行业,亏损最惨的4家公司
10.中国Fab大厂一览表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