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 9 日上午,中芯国际(688981.SH)复牌,股价开盘便呈现出低开态势,低开幅度达 11.12%。截至上午收盘,中芯国际报 104.64元/股,下跌 8.82%,换手率为 5.5%,振幅 6.49%。
下午开票后继续走低,最终收盘大跌10.26%,收报于102.99元/股。

这一股价表现与前一晚中芯国际披露的重大收购预案密切相关。中芯国际计划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大基金一期,持股 32%)、集成电路投资中心(持股 9%)、亦庄国投(持股 5.75%)、中关村发展(持股 1.125%)、北京工投(持股 1.125%)发行股份,用以购买他们所持有的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49% 股权。交易一旦完成,中芯国际将持有中芯北方 100% 的股权,中芯北方也将从控股子公司转变为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中芯国际表示,此次交易对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业务协同性有益,长远来看利于公司发展。
然而,市场对这一收购预案的反应却较为复杂。中芯国际此次发行股份的定价为 74.20元/股,与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 月 29 日)收盘价 114.76 元相比,折让约 35%。这一较低的发行价格让市场投资者敏锐感知到股权稀释的潜在风险,部分投资者担忧每股收益被摊薄,从而选择在复牌前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低开。
同时,中芯国际作为 A+H 股上市公司,其 H 股在 A 股停牌期间(9 月 1 日至 9 月 8 日)累计下跌超 4%(也有部分数据显示超 6.66%)。港股市场的下跌走势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此次交易或当前市场环境的忧虑,这种负面情绪传导至 A 股市场,使得 A 股复牌时投资者降低了对中芯国际股价的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开盘低开幅度。
另外,虽然收购中芯北方从长远看有助于中芯国际强化产能协同、提升国产替代能力,中芯北方主营 12 英寸晶圆代工,成熟制程占比超 90%,2024 年净利润达 16.82 亿元,收购完成后有望增厚上市公司利润。但短期来看,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产能利用率提升、客户资源协同等问题都有待时间验证,这使得投资者在短期内买入意愿不足,对股价形成压力。
近期 A 股市场整体处于震荡调整期,半导体板块也受到市场整体谨慎情绪的拖累。中芯国际作为半导体板块的龙头企业,其股价走势与市场氛围紧密相连。在复牌当日,大盘波动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向更安全的资产,间接影响了中芯国际的股价表现。
欢迎加入 EETOP 微信群

9.15-16,杭州,EDA年度盛会
邀请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