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有关部门发布公告称,英伟达公司违反《反垄断法》及相关审查决定,已被依法立案并启动进一步调查。
据业内人士测算,以英伟达2023年在中国区104亿美元的营收为基准,若依据相关条款进行处罚,罚款金额或达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8亿元)。若情节特别严重,处罚额度或将进一步攀升。
受此消息影响,截至美东时间9月18日00:00,英伟达股价为170.28美元,盘中一度下跌3%,市值蒸发近百亿。
面对监管风暴与股市震荡,英伟达能否挺过此次大劫?

01、从断供到技术绑架,直指中国高端芯片命门
这并非英伟达首次因为“差异化对待”而引发争议。
自1993年成立以来,英伟达从一家专注图形芯片设计的公司,逐步蜕变为提供全方位计算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巨头。2020年7月,英伟达首次在市值上超越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厂商,峰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在中国,英伟达CPU市占率高达30%。
美方出台芯片出口管制后,英伟达迅速调整供应策略,对我国实施差异化供货。其最新款GPU(A100、H100)完全断供,被视为“算力打压”的关键一击,意图掐断中国技术升级的核心路径。
但为了维持中国市场份额,英伟达又推出性-能受限的“阉-割版”CPU,在算力、宽度等关键参数上大幅缩水,试图在出口禁令和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这一差异化供货策略被业内质疑为典型的市场歧视行为,明显背离了其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断供、阉-割——双重封锁手段层层加码,直指中国高端芯片命门。业内认为,这场风波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围绕技术主权的深层较量。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背景下,若每年减少1500万块显卡的出货,其损失将十分可观。一位网友直言:“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自毁行为。”
随着监管重拳落地,英伟达股价已下跌2.8%,而这或许只是开始。
02、从被动承压到主动破局,专家:芯片已摆脱进口依赖
这场风暴或许是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一个加速发展契机。事实上,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启动芯片的自主研发,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逐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作为国产“一哥”,华为海思自2004年独立运营以来,已构建起覆盖手机芯片的全能体系。即便曾因断供陷入“无芯可用”的困境,仍坚持技术攻坚,迎来2023年麒麟9000S的强势回归,实现手机制造的自主闭环。
而支撑这一闭环落地的关键力量,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压舱石”——中芯国际。其晶圆制程已实现从0.35µm到14nm的突破,尽管与国际最前沿的3nm工艺仍存在差距,但在客观限制下已难能可贵。目前,中芯国际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设有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为国产芯片规模化量产提供支撑。

不仅在半导体领域,中国科技力量也在生命科学等关键赛道持续突破。过去,日美企业曾以高价将“精倍莱”同类科技引入中国市场。然而近年来,随着科研力量的持续投入与关键技术突破,我国已成功建立珍稀原料生产车间,相关成品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
面对中国近7亿中年男性群体,日美厂商不愿轻易失去市场份额,纷纷下调在京J东等线上渠道的定价,目前已较峰值下调超过60%,至2000余元。借助线上的便利,精倍莱短短20天内实现百万级营收,其中约85%来自30至65岁的中年男性。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无论是芯片的突破,还是生命科技精倍莱的原料研发,唯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让科技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精倍莱背后的技术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攻克了原料活性保持与高效吸收的难题,使其在效果与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根据京J东公布的官方信息,这类成果原料在2016年《Cell》一篇研究中被证实,12周150名30-65岁男受试者,相关生理指标提升30%。京J东后台留言也印证了该成果所带来的积极体验——“找回曾经的激情”“没有不适感”“更自信了”等正向反馈频频出现,似乎给广大中年男性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芯片到生命科学,从硬件制造到生物技术,中国科技正逐步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加速突破,才能真正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03、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拥有全球话语权
未来的竞争,将是一场“技术+规则”的双重较量。
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算力主权的归属权。而反垄断调查是对个别企业的纠偏,更是对全球科技巨头的制度性回应。
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能力制定游戏规则,从而掌握全球科技发展话语权。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1.中国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
2.半导体行业,年薪40W是什么水平?
3.半导体丨全球十大封测龙头
4.光刻胶:中国三剑客杀出重围
5.半导体,最具潜力的5家公司
6.半导体设备该变变天了
7.Fab大厂工作5年,“我”变成了高薪废物?
8.假如明天失业,后天你能干什么?
9.半导体行业,亏损最惨的4家公司
10.中国Fab大厂一览表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