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交互,元服务成为服务精准触达的新解法

36氪 2025-09-22 22:23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AI赋能人机交互,

元服务开启“懂用户所需”新范式。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AI时代,

人与服务如何实现精准相遇?

AI竞争的战火,早已从常规的人机交互“烧”到了复杂任务处理。

过去一年,全球科技巨头都在移动操作系统之上,推动多模态交互的智能体落地,把生成式AI从“被动的对话工具”升级为“主动执行复杂任务”的伙伴。正如McKinsey在去年7月指出的那样,这正是生成式AI的关键拐点——智能体能够在跨角色、跨系统和跨环节的复杂业务流程中主动执行任务,而不是被动等待指令。

PwC调查显示,采用AI Agent的企业中,有66%实现了生产力提升,57%达到了成本节省,55%表示决策速度加快,54%表示客户体验得到改善。这说明,区别于传统的问答式交互,智能体在实际业务中的作用已超出“工具”,已经成为直接提升效率与体验的执行者。

AI这种角色的转变,本质上也是一次人机关系的重塑。过去,机器是被动的执行者,用户需要清晰地下达指令、层层点选操作,才能获得所需服务。现在,AI智能体开始成为主动的“伙伴”,通过语音、文字、图像等多模态输入,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并在上下文中提供合时宜的服务。

AI之所以能执行更复杂的任务,除了其能力本身的持续进阶外,各类服务触达用户的链路也在悄然改变,并成为AI效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

比如,接入鸿蒙系统AI能力的元服务,便是AI时代大家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新方式。作为一种轻量化的服务,鸿蒙元服务有着免安装、轻量化、即用即走的特性。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代传统App,而是精准回应用户的需要。在9月18日-20日于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HUAWEI CONNECT 2025)上,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介绍,目前在鸿蒙生态中已上架的鸿蒙元服务和应用已达到3万多个,基本覆盖消费者日常使用的各个领域。鸿蒙5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1700万台,鸿蒙生态全速进击发展。

资讯配图

为什么AI智能体能够重塑用户的终端体验?

答案就是其背后基于一套能够“更懂用户”的意图框架,其本质是将用户“想做的事”抽象成系统可识别的通用动作,带来更高阶的AI全场景体验,颠覆信息和服务获取的方式。朱勇刚举例称,比如华为目前正在测试的小艺任务空间功能,已经覆盖办公写作、出行规划、创意策划等8大高频场景任务,它能够像多个高级项目经理一样,针对不同场景自主调用各种工具和三方智能体,实现复杂任务A2A主动完成。

资讯配图

在此过程中,AI原生的元服务也通过多种触达形式,将合适的服务在合适的场景中主动送到用户面前。从一句话调起服务的小艺对话,到右滑直达的负一屏服务卡片,都是鸿蒙元服务的系统级入口。

例如,很多用户上班前都习惯点一杯公司楼下的咖啡,意图框架会结合用户当前位置和过往的购买记录,来推断并记录用户点咖啡的习惯。在之后的清晨时间,系统则会通过小艺建议主动推送奶咖类元服务,来推荐用户常点的拿铁,用户在元服务上一键即可下单,免去了打开App、搜索门店、选择品类的多重步骤。

不同于App和小程序,AI原生的元服务作为服务轻量化的载体,依托于鸿蒙系统底层能力,不仅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凭借着意图框架和情景感知能力,做到了“更懂用户所需”。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实现了服务从工具到伙伴的定位升级,也让分发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的主动式跨越。

可以说,意图框架,正是元服务能够精准触达用户的关键。尤其在智能体时代,用户开始习惯直接表达需求。语音、文字、视频等多模态输入的多样化,也让系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用户意图。

如果说传统App是以大而全来实现用户场景的高度整合,那么AI原生的元服务更像是以小而精的方式来嵌入用户生活。它像是AI时代一个随手可得的“服务便利店”,在用户可能需要的时刻、出现在身边。

资讯配图

从开发框架到激励赋能:鸿蒙

元服务助力开发者高效开发与经营

当一个新的用户入口得以成型,也代表着开发者期待的用户触达,有了新的捷径。

首先,为了推动元服务的高效开发和上线,华为推出了ASCF开发框架(Atomic Service Cross Framework)。从定位上来说,与ArkUI、ArkTS这种偏语言、界面层的框架不同,ASCF更注重于复用开发者存量资产,助力使用三方框架开发的开发者实现一套代码多端分发。

此外,为助力广大开发者的交易闭环,鸿蒙支付服务应运而生。作为系统底层服务,鸿蒙支付服务具备系统接口调用能力,开发者无需另外集成SDK,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帮助开发者实现手机、PAD、车机、PC、智慧屏等全场景覆盖,实现同账号设备间支付订单流转,灵活支付,安全可靠。接入后可支持单次支付、平台商户的合单支付、订阅及自动续费场景的签约代扣。

资讯配图

配套基础支付能力,鸿蒙支付服务还提供了资金分账、营销补差、现金红包、商家转账等资金类产品,以及开放金融级的实名信息验证和身份验证的产品。

鸿蒙支付服务作为鸿蒙系统支付能力,其安全便捷的支付体系,为用户提供能够放心使用的系统级支付组件,用户无需担心资金风险。随着用户不断融入鸿蒙生态,鸿蒙支付服务将一步步解锁专属鸿蒙的支付新体验,也为开发者提供源源不断流量蓝海。

除了从开发到上线的一体化高效服务,鸿蒙支付服务在商业环节的激励扶持也在同步展开。为了能够降低开发者与商户的成本,还推出了华为支付限时手续费返还政策。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12月30日期间,单个商户或者服务商应用在优惠范围内每月最多能减免100万元手续费。这对于餐饮、零售等高频交易行业尤其利好,因为能够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帮助开发者和商家腾出现金流,进一步投入在服务优化或用户补贴上。

针对服务商开发者,鸿蒙支付服务还推出了返佣政策,这一政策不仅强化了交易闭环,还为服务商提供了核心收益来源,从而吸引更多开发者入场接入。

从开发框架的高效创新,到提供实质的激励赋能,元服务开发作为一辆驶向智能化未来的创新快车,成为了鸿蒙生态扩张的绝佳抓手。

对于开发者而言,基于鸿蒙生态的开发价值,在于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创新路径:他们不再只是传统应用的构建者,而是数智世界的共建者。

在系统级AI智能体的加持下,开发者的创意与应用能力能够被系统级能力放大,在更多设备、更多场景中释放更大价值。

资讯配图

从工具到生态:元服务

成为加入鸿蒙AI生态“捷径”

当应用服务的分发在AI时代实现了精准主动的范式转变,AI原生的元服务也成为了开发者加入鸿蒙AI生态的重要方式。

正是这种供给侧的快速增长和创新加速,使鸿蒙生态在经历早期的不确定性后,成功穿越了“微笑曲线”的低谷,进入了飞轮扩张的新阶段。尤其是随着鸿蒙5终端设备数突破1700万台,开发者队伍超过800万,3万多鸿蒙应用及元服务的加速创新,内嵌于鸿蒙生态的元服务,也将在鸿蒙“加速度”的推动下,从工具服务发展为成熟的商业生态。

首先,基于AI意图框架的小艺和负一屏,接入鸿蒙系统AI能力的元服务能够实现“服务找人”的精准触达。用户通过这些“超级入口”获得更加方便、即时和省事的体验,开发者与商户也将迎来鸿蒙亿级用户的“流量入口”,从而降低推广和留存成本。

其次,基于鸿蒙系统分布式能力带来的跨端设备协同,元服务不再绑定某一台设备,而是跟随用户的场景需求在手机、平板、车机、穿戴设备之间自由流转。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不仅会带来更多的场景触点,更高的用户活跃度,以及“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带来的更低的开发成本。

最后,基于全新的开发框架ASCF,开发者和商户也不再面临着传统应用上线周期长、成本高的困境,直接迁移现有小程序工程代码,把过去冗长、昂贵的开发流程,转化为一条更快、更轻、更高效的创新路径。

无论是精准触达用户,还是跨端协同体验,抑或是降本提效开发,如今的元服务通过用户体验、开发效率和商业价值的三重升级,实现了从单一工具服务到成熟商业生态的跨越。

这也是为什么,自2024年10月正式发布以来,元服务的数量就呈现出倍数级增长,目前已经涵盖新闻资讯、餐饮购物、出行导航、生活服务、影音娱乐等二十多个领域。不仅有央广网、凤凰新闻、地方文旅,瑞幸咖啡、同程旅行、猫眼电影在内的头部企业也已经加入到元服务的开发生态当中。对于用户而言,目前元服务已经覆盖了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开发者接入鸿蒙生态,元服务也以“Quick App”的姿态走出国门并开始服务全球。截至目前,东南亚头部打车平台Grab、迪拜旅游局、卡塔尔旅游局等也纷纷加入开发队伍,让每一个用户在境外也能够享受到鸿蒙元服务带来的智能和便捷。

资讯配图

当用户通过更低门槛的交互,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触达;当开发者通过更少的代码撰写,实现更高效的服务上线——一个诞生于AI时代的生态正循环便由此形成,在用户与开发者的双向共赢中,元服务不断推动鸿蒙生态的扩张和繁荣。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一觉醒来,我变身唐卡AI修复师
GPT-5仅23.3%,全球AI集体挂科!地狱级编程考试,夺金神话破灭
AI眼镜的痛,Meta也治不了
E周视界:中望新LOGO正式发布;Figure AI估值达390亿美元;英伟达入股英特尔...
隼瞻科技亮相CCF SYS 2025:以RISC-V赋能端侧AI,开辟DSA处理器敏捷开发新路径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AI】彻底搞懂深度学习-多模态推理(VQA+VCR)(动图讲解)
眼见为实:借助 NVIDIA AI Blueprint 快速构建 3D 世界
AI Coding 的下半场,何去何从?
机器人圈的「新卷王」是谁?原力无限用一颗AI大脑给出答案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